文言小说主讲人:张宁宁2020年2月18日纪昀•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作者简介纪jǐ昀yún《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知识拓展巧解“老头子”纪晓岚才思过人,办事练达,但却不修边幅,热天里办公时常常衣冠不整。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办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有亵渎万岁之罪,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乾隆皇帝早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过了一个时辰,他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纪晓岚连忙叩头解释:“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子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乾隆皇帝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赦纪晓岚无罪。纪昀轶闻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纪昀写的短篇志怪小说。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有的石兽则被立于寺庙门前,并称为“镇宝兽”。文题“河中石兽”意指掉入河中的石兽,有一说,文中寺庙临近河边,此石兽是“镇水”用的。文题解读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朗读课文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xuéyìyú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词句注释1靠近岸倒塌一起兼词,于此,在这里经历募集年寻找最后,终于船桨,这里指划(船)拖踪迹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在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踪迹。二石兽并存焉焉1.疑问代词2.于何在哪里3.于此在这里4.疑问语气词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必有我师焉心不在焉5.代词,之杀鸡焉用宰牛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怎么,哪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知识积累11.选出下列“焉”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杀鸡焉用牛刀B.焉知非福C.心不在焉D.焉得虎子快速问答12.说出下列“竟”字含义:①竟()不可得②事业未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3.说出下列“数”字读音和含义:①数九寒天②数见不鲜C终于完成整shǔ计算shuò屡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词句注释2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坚硬沉重,河沙的特点是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很错乱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设馆教书你们这些人研究、探求事物的道理这木片怎么被携带是坚硬沉重疏松漂浮埋没顺着颠倒,错乱乃石性坚重知识积累2乃1.才2.于是,就3.竟然,却4.是去后乃至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乃石性坚重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胜败乃兵家常事5.你(们)的之1.动词:到去2.代词:他她3.代词:这此4.助词:的5.助词:消独6.宾语前置7.音节助词亲戚畔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水陆草木之花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一词多义知识积累21.选出下列“乃”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快速问答2A.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B.屠乃奔倚其下/蒙乃始就学C.乃石性坚重/胜败乃兵家常事D.乃重修岳阳楼/家祭无忘告乃翁2.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沿河求之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无丝竹之乱耳DB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词句注释3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坚硬沉重,河沙的特点是疏松漂浮,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讲学家的话凡是失落冲刷水应当倾倒的因为等到形成其反激之力知识积累3其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其中的4.语气词其一犬坐于前其如土石何莫名其妙其一贫,其一富必先利其器5.连词如果假使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TA(们)TA(们)的这(些)那(些)安陵君其许寡人1.选出下列“其”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快速问答3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贫,其一富C.惧其不已也D.莫名其妙C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词句注释4像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错乱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错乱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一直翻转不停止于是逆流按照老河兵话既然这样,那么找到只像这样根据某个道理主观地判断固然归纳总结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序号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1234僧僧讲学家老河兵不可得无迹失败果得于数里外原地水中顺流而下原地沙下求之于上流归纳总结2.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序号人物成功或失败原因1僧2僧3讲学家4老河兵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归纳总结3.文中两个“笑”有何含义?自信嘲笑自恃清高轻视他人自信,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主观臆断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归纳总结4.文章可以反应出每个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有实际经验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毅力坚定经验不足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恃清高而轻视他人脱离实际又主观臆断思考1.课文是怎样结构的?这个故事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知识积累4◆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动词用作名词,凶猛的河水◆古今异义渐沉渐深耳()尔辈不能究物理()二石兽并沉焉()一寺临河干()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学科名古义:一起;今义:并列古义:岸;今义:不潮知识积累4阅十余岁()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但知其一()◆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盖子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古义:经历今义:阅读代词,代石兽的代词,代石兽的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然则天下之事()闻之笑曰()◆一词多义至石之半()沿河求之()当求之于上流()一老河兵闻之()之知识积累4被成为在是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橘生于淮南则为橘()为其来也()为是非木杮(fèi)()如是再啮()是是竟然你,你的于是,就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屠乃奔倚其下()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代词:这(主语)这样它的他的其反激之力()如其言()其像按照,依照如是再啮()如其言()如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用含该字的成语来解释文中这个了的意思。注意成语中的字义要与课文该字字义一致。游戏:飞花令1.尔辈不能究物理。2.是非木杮。3.一老河兵闻之。寻根究底,学究天人,研精究微……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作业1.背熟课文和注解后默写课文和听写重要字词。2.完成打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