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学试题与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层区,个体小,不能作主动远距离移动,没有或只有弱的游泳能力的生物。2、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圆形色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3、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4、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为4-3-7/5-2。5、咀嚼器:位于咀嚼囊内,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的特殊构造,起咀嚼食物的作用。6、非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非混交雌体。7、疣足:位于多毛类的体节上,由体壁向体侧伸出的肉质扁平状突起物,具有运动、呼吸、排泄、生殖、和保护等功能,但主要是运动功能。浮游生物:是指栖息于水域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浮生活方式的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是营植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浮游动物:是营动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浮游幼虫:营浮游生活的幼虫,形态上千姿百态,与成虫迥然不同,有的种类还包括许多个幼虫阶段或时期,变态后营底栖性的爬行生活或附着生活或底埋生活,也有少许种类营钻孔生活和寄生生活等。永久(终生)性浮游生物:是指终生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阶段(季节)性浮游生物:是指只在其个体发育中的幼虫阶段营浮游生活,经过变态以后,成体便改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的浮游生物。暂时(偶然)性浮游生物:是指原非浮游种类,仅因海况变化、生殖季节等原因有时会短时期的营浮游生活的种类。浮游生物学:是研究浮游生物及其在水域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的科学。赤潮: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地现象,称为“赤潮”。原核生物:无真正细胞核的生物。相连带(接合带):硅藻的壳边。壳环(带):上下相连带的总称。壳环面:壳环带的面。壳套:壳面向相连带弯转部分。贯壳轴(壳环轴):连接上下两壳面中心点的线。纵沟(壳缝):在壳面上沿纵轴的一条裂缝。管纵沟:在菱形藻和双菱藻里,呈管状的纵沟。拟纵沟:羽纹硅藻目的部分种类壳面上无纵沟和结节,但壳面花纹集中两侧排列,中间空白很像纵沟。节间带(间生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细胞壁的一些特殊构造。隔片:某些硅藻节间带的细胞壁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复(增)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间接分裂之后,细胞形状逐渐缩小,到了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将不再继续分裂,而吸水扩大形成增大的孢子。休眠孢子:当水中营养盐缺乏,水温突然变化,光照不足等情况下,圆心硅藻目的许多种类进行细胞分裂之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然后产生厚壁,并在上下壳上分泌了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即为休眠孢子。小孢子:在硅藻的细胞内,经过一再分裂,形成许多近圆球形的细小孢子。介核生物:属原核向真核过渡的中介型生物,细胞核有核膜,但有些种类核膜不明显,核内有DNA,但无组蛋白,核仁一至数个,染色质呈环状,一般附着于核膜。缘膜:伞缘伸向伞腔内的一环薄膜,膜有发达的肌肉,有助于运动。世代交替:像水母那样,在整个生活世代中,经过无性生殖(水螅体的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水母体的精子,卵子受精)两种时期,称为世代交替。栉毛板(游泳板):在钵水母类,体表一般具有8行纵列,每块栉毛板是由长而粗的纤毛愈合而成,生活时靠栉毛摆动使个体运动。垂管:是下伞部中央生出来的下垂部分。刺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由间细胞形成的,分布于外胚层,尤其在触手和外伞表面较多,有些种类在内胚层也有刺胞,但栉水母类无刺胞而有粘胞。口腕:钵水母类的水母体下伞中央口的四角下垂部分。轮盘(头冠):轮虫身体前端扩大呈盘状,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毛。嘴嚼器:轮虫磨碎食物的器官,有坚固的咀嚼板所组成。孤雌生殖:像枝角类和轮虫那样,在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一般史良好的外界环境(夏季)下,出现的都是雌体,并且产生的卵不经受精即可直接发育为与母体一样的雌体,就是孤雌生殖。夏卵:又称为非需精卵,像枝角类那样,在孤雌生殖世代,不经受精即可直接发育的卵称夏卵。休眠卵:又称冬卵。像枝角类那样,外界环境恶劣时,行有性生殖,这是产生的卵需要受精后再经过一段休眠时间才能发育,成为休眠卵。单肢型:只有内肢或只有外肢的附肢类型。双肢型:内外肢兼备的附肢类型。刚毛公式:用来描述枝角类的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各节的刚毛数。孵育囊:枝角目雌性个体胸部背面由壳瓣围成的空腔,是夏卵的发育场所,其大小和产卵量成正比。前体部:桡足类身体的前端,较宽大,包括头部和胸部。后体部:桡足类身体的后端,由腹部或腹部与最末胸节组成,较为短小,不具附肢。执握肢:桡足类第一触角的中央附近具有可以曲折的关节,并较膨大,交接时用来抱住雌体,称为执握肢。足鳃:磷虾的鳃位于胸肢基部外侧,呈指状突起,露出体外营呼吸作用,成为足鳃。住屋(房):有尾类身体外面有一个由房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胶质囊。头巾:毛颚类包围头部的一层可以伸缩的表皮。领:毛额类从头颈部开始至躯干部,其表皮组织通常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但有些种类常在一定部位增厚为很多层,形成一种泡沫状组织称为领。纤毛冠:在毛颚类,位于头部背面脑的后方或向后延伸至躯干的前部,由数列纤毛细胞形成的环状构造,察觉水流变化或化学感受器的作用。生物学季节: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海洋中水文条件也有季节变化现象,因此,在季节更替中,经常有新的种类出现和旧的种类消失,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也都相应的发生变化,海洋生物这种季节更替现象称为生物学季节。昼夜垂直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海洋动物有规律的上升和下降的移动。1.硅藻门的繁殖特点如何?(1)间接分裂;(2)增大孢子;(3)小孢子;(4)休止孢子。2.硅藻的经济意义。答:(1)有益方面:a.是鱼、虾、贝类,特别是他们幼体的主要饵料,硅藻是初级产量,是一切海洋动物的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我国四大贝类(牡蛎,蛏,蛤,蚶)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b.有些硅藻可作为海洋捕捞的指标――寻找渔场,饵料的分布将会影响经济动物的分布;c.硅藻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d.硅藻可作为法医的检验手段之一,死者肺、胃硅藻含量的检查。(2)有害方面:a.污染――形成赤潮,如根管藻、骨条藻等,使水质恶劣,对渔场及其他水产动物带来危害;b.积累有毒物――食物链――可对人健康带来危害。海洋污染物碳氢化物、重金属、有机氯、放射性物质经过硅藻吸附,吸收而积累,又经过海洋食物网的传递,扩大;c.对渔业有害、繁殖太盛并密集在一起,可阻碍或改变鲱鱼的洄游路线,使捕获量降低。3.板式1P,4´,2­3a,7´´,3G,5´´´,2´´´´,6V代表何意?答:1P:顶孔复合板1块;4’:顶板4块;2­3a:前间插板(副板)2~3块;7´´:沟前板(前带板)7块;3G:横沟板(腰带板)3块;5´´´:沟后板(后带板)5块;2´´´´:底板2块;6V:腹区1。4.轮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轮虫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卵巢的庶母,轮盘及吸嚼器的构造,附肢、被甲的有无和形状;足的有无、形状及足趾的数目;眼点的位置和数目等。5.刚毛公式0­0­1­3/1­1­3是何意?答:枝角类的第二触角外肢4节各节上的刚毛数为0-0-1-3,内肢3节各节上的刚毛数为1-1-3。6.桡足类的食性有几种?其口器附肢如何与食性相适应?答:包括三种类型:(1)滤食性;(2)捕食性;(3)混食性。(1)滤食性:大多数哲水蚤是滤食性动物,主要依据A2、大颚须、第一小颚外肢不停颤动(速度600-2640次/分),引起身体侧面的涡流。当水流通过第二小颚和颚足的羽状刚毛交织而成的过滤网时,食物颗粒被过滤下来,并由第一小颚内小叶的刚毛的活动而送入口中。大颚咀嚼缘齿较多,呈臼齿状,并具发达的硅质齿冠,有助于磨碎藻类的硅质细胞壁。(2)捕食性:口器附肢形态与滤食者明显不同。大颚缘齿较少而尖锐,没有硅质齿冠,功能主要是撕碎食物并把食物推进食道,而不是咀嚼作用,第一小颚具锐刺,用来抓住食物,若食物较大,则由第二小颚和颚足协助包围和紧握食物,共同将食物推进口内。(3)混食性:兼有过滤食物颗粒和主动捕食的能力。口器附肢形态特征介于滤食型和捕食型之间,其大颚齿仅部分有齿冠,但较尖锐,第二小颚基部成为过滤器,其远端部则适于捕食活动。当浮游植物多时,以滤食方式摄食浮游植物,而在栖息水域的绝对量少的情况下,则有选择性地摄食大型种类。值得指出的是,桡足类的食性是可转变的,这也许是桡足类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7.桡足类雌雄体有何不同?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后体部节数不同,雄性比雌性多一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一触角:雄性左或右或同时改变为执握触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五胸足:雄性改变大,且较发达,左右足常不对称;雌性第五胸足常退化,左右对称,有的甚至完全消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殖系统:雌性:从卵巢前端生出两条输卵管,并向后延伸倒生殖孔连接起来,在生殖孔两侧各有一个受精囊。雄性:从精巢前端生出一条细长弯曲的输精管,通过较短粗的贮精囊,到了后方扩大为精巢囊,最后经射精管进入生殖孔。8.桡足类的经济意义?答:(1)不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浮游动物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而且食水域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是仔、幼鱼和上中层鱼类的饵料基础,是绝大多数经济海产动物生长繁殖不可或缺的饵料;(3)桡足类的数量变动和分布可以作为探索鱼群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据;(4)可以作为海流或水团的指标。10.硅藻的繁殖方法有哪些?答:(1)间接分裂;(2)增大孢子;(3)小孢子;(4)休止孢子。11.硅藻门的形态特征有哪些?答:(1)藻体的形态:大多以单个细胞生活,呈盘子状,由上下两壳互相套合组成;(2)细胞壁:由细胞外面的硅质和紧贴硅质里面的果胶质组成。硅质壁的厚度随种类而异,底栖厚些,浮游薄些;(3)节间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细胞壁的一些特殊构造,节间带的花纹大致有鱼鳞状、环状或领状。数目不定,加强细胞壁作用;(4)隔片:节间带的细胞壁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增强细胞壁作用;(5)纵沟:在壳面上沿纵轴的一条裂缝,是硅藻的运动器官;(6)细胞表面的突出物:细胞壁向外延伸成突起和刺毛,具增加浮力和相互连接作用。包括突起、刺、毛、膜状突起,胶质突出物;(7)细胞内容物:细胞核常在细胞中央或在一侧。细胞质内有色素体,生活时藻体一般呈黄褐色或黄绿色,死后为绿色。色素体形状不一,色素体光合作用后制造油点、蛋白和淀粉粒等营养物质。12.何谓赤潮?举出几种常见的赤潮生物,说明赤潮的危害。答: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地现象,称为“赤潮”。常见得赤潮:由夜光虫引起的粉红色的赤潮;由某些双鞭毛虫引起的绿色的赤潮;由某些硅藻引起的红褐色的赤潮;由蓝藻类的淡红发束毛藻引起的黄褐色的赤潮。危害:①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和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②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③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类中毒或死亡;④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13.轮虫的生活史,其三种卵有何区别?答:轮虫的生活史很特殊,能进行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非需精卵:不混交雌性所产的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需精卵:面临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混交雌体,它们产生的卵能受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孵出雄体之卵:如果需精卵未能得到受精,它就马上发育而孵出雄体来。14.枝角类的生活史,其生活史有何意义?答:在枝角类的生活史中,包括雌性生殖(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而这两个世代相互交替着。孤雌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