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课件:语言知识与表达题-针对提升一-语境组合三道题联系语境逐一击破—修辞句式连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第四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针对提升一语境组合三道题,联系语境,逐一击破——修辞,句式,连贯01精准扶弱▪针对提能02落实训练▪高效增分针对提升一语境组合三道题,联系语境,逐一击破——修辞,句式,连贯从2018年开始,高考命题采用以小语段的形式考查语言文字运用,涉及的考点有词语(含双音词和成语)、病句、补写句子和标点符号,均为选择题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海南模拟卷此考题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卷增加了对修辞的考查,而且对句式的考查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两卷均将句子的补写纳入语段考查中。总之,考查范围更大了,考查形式更灵活了,这无疑对二轮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段组合型语用题”中的三个题目之间的解题信息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在速读文段初步把握文意之后,还是要按照常规思路进行题型突破,且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排除法。[新题体验]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模拟卷中,山东模拟卷的变化最大,一改前两年的命题方式,不仅增加了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而且主要采用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这也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新动向。(2020·山东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解析:选B。这个语段中的排比不难判断,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多处运用了比拟和比喻,如:“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都是拟人化的写法;“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是典型的比喻手法。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解析: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用了定语后置的方式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层次感和语言的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答案: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更生动。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①②解析:补写句子一定要综合把握语境,善于“瞻前顾后”,善于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句,拟写答案时还要注意与原文风格保持协调。第一空前面写的是阳光的变化,后面写这个“并不激烈”的变动所导致的山上颜色的变化,所以,①处应填写与上文“清凉”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再考虑句式的协调性,故应填入“忽然又温暖一会儿”。第二空前面写的是原因,此句则应表现结果,这个结果在后面有具体表述,故此空应填写“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意思答对即可)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效果2020年山东模拟卷对修辞的考查仅要求考生判断语段中所出现的修辞手法,这是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这种题型已经多年未考过,难度也不大,但却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这种所谓的“冷考点”也会出现在试卷上。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修辞重在运用,今后完全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效果。实际上,山东模拟卷第19题考不同句式的效果即属于广义修辞的范围。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2.比拟:①拟人;②拟物。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比拟与比喻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而“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3.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4.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5.对偶: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按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按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6.排比: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词语的避重与重字有别: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不重字;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3)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7.反复:①接连反复;②间隔反复。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8.设问:①一问一答式;②几问一答式。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9.反问:①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②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学解题·触类旁通]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①我喜欢雨,从小。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王蒙《雨》)第⑤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解析:本题既考查修辞手法,又考查其作用。这段文字中“暴雨和雷雨”属于景物,句中却说其“欢实”“咋咋呼呼地嬉闹”“说”,把人物的动作、情态赋予物,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三个连续的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关联,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分析表达效果和作用,要注意从语言自身、语意表现和情感等角度做综合分析。答案: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般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二、句式运用:从结构到内容句式的运用包括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高考命题非常重视这一考点,不过,以前常考仿写和选用句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考查句式变换的效果,这一改变令人耳目一新。句式的选用常与表达连贯结合起来考查,此处我们重点学习句式的仿用和变换。考向一仿用句式1.解题通法仿用句式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束缚性,就是说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不可另起炉灶;二是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不能再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无论哪种仿用句式题,句式仿写的方法基本是相通的,仿写的最高境界是形神毕肖。作答时,应遵循以下步骤:[学解题·触类旁通](2018·高考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解题思路]第一步,要注重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示例中,第一个分句表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创造的内容,第二个分句总结出“创造精神”。第二步,给出的材料中有三种精神,将其余的材料内容分别按属于“奋斗”“团结”“梦想”中的哪一种精神,进行归类。比如“奋斗”精神,挑选出来的内容应该有“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因为这三个短语都蕴含着“奋斗”的精神。此外,易与“奋斗”精神混淆的是属于“梦想”精神的内容,如“建强国谋复兴”“开天辟地”“逐日奔月”,考生可以从实际的工作与伟大的追求这两个角度分析辨别。第三步,把挑选出来的内容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进行组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2.对联式仿写对联式仿写的出题形式主要是给出一联,要求对出另一联;或者是给出短语,要求组成对联。拟写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数相等。对联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百字,短的则一两个字。但不论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2)结构相应。对联中上下联的结构应完全一致。比如杭州云栖寺的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从结构看,上下联均为主谓结构。(3)词性相同。对联的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相同,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词性的角度分析,“大漠”“长河”,名词;“孤烟”“落日”,名词;“直”“圆”,形容词。(4)平仄相对。对联中的上下联,一般要求停顿处应平仄相对(平声一般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一般指第三声、第四声)。一般情况下,上下联要求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5)内容相关。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意思应基本统一,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学解题·触类旁通]用下面的短语组成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