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卡洪城的平面布局特点: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x260m,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又有厚厚的死墙划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大。厚墙以东又被一条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的北部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路南侧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住所。体现了明显的分区,体现了明显的阶级对立,体现了功能分区。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A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B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C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d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使其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E采用中心对称,对比,中轴的建设手法3.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上而下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庙。是祭天的场所。4.雅典卫城的建筑成就及其布局:A选址上:卫城位于雅典城市中心,孤立的山丘之上,在乱石四周砌挡土台,东西280m,南北最宽130m,山势险要。只有一个通道,在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的控制点B在总体布局上:自由活波的布局方式C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后,从西侧进入卫城,可以充分感受卫城D创造了良好的室外空间,卫城的重点活动都在室外展E建筑艺术成就:综合了多立克柱和艾奥尼艺术,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采用材料和颜色使其达到统一F纪念意义的反应,没有世俗建筑5.希波丹姆:公元五世纪的规划师,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代表项目有米利都城,普南城。希波丹姆规划:采用一种几何形状,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主要为公共建筑区。(图:米利都城平面)6.罗马营寨城:(图,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营寨城的外形已不复是圆形而采用方形,因这时已不用选高地为城址。罗马营寨成的原型是兰培西斯,其典型的营寨城市罗马帝国时期的提姆加德。7.共和广场和帝国时期广场的比较:(罗马共和国广场平面:39)A形式:共和:形式单一,布局自由简单;帝国:雕像,庙宇,纪念性功柱,周边华丽的庙宇宫殿,柱序严整B空间:共和:开敞空间;帝国:封闭式空间C性质:共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帝国:为皇帝树碑立传的场地8.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论文集,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9.《十书》关于城址选择:A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B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C有便捷的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10.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其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道路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1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多是由以下三类型的基础发展而来: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2.中世纪西欧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13.为什么中世纪城市有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A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自然景观。B城市具有人的尺度的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自然C建筑群具有良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D居民住房在材质,尺度,体量,装饰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E城市有自己的色调14.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a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B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C力显丰富的景观和怡人的尺度D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15.中世纪日本封建城市:平成京:公元708年日本在今奈良建造了平成京,城市全仿隋唐的长安城,正中有朱雀大街将平成京分为东西两部,且平成京无城墙平安京:公元793年,日本在现在的京都建造平安京。、直到十九世纪末,他一直是日本政治和文化中心。16.文艺复兴产生的标志:a科学的诞生b君士坦丁堡的衰落c美洲大陆的发现17.文艺复兴最早产生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18.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早期资产阶级思想体系通常称为“人文主义”.19.文艺复兴时期晚期的巴洛克风格:设计思路不再是由整体到细节,而是由细节扩大到环境,以建筑物去丰富周围环境,17世纪巴洛克建筑的极重浮华雕饰的建筑风格以及各种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20.阿尔伯蒂1450年著述《建筑论》结合军事防御的理想城市模型:其典型模式是,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城市有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22.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琪罗),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巴洛克)23.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p82)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广场长宽比为2:1,塔高与西入口的比例为1:1.4,达到了形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24.凡尔赛宫的建设特点:1。自然地形服从于人工设计2.自然元素形态的几何化(水面,绿地)凡尔赛宫总体布局:有一个长达三公里的中轴线。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用列树装饰的道路造成了无限深远的透视,反映了法国的王权,财富和人超越自然的想法25.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背景:A动因: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进行的大规模农民战争。B标志:1946年英国的和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c成果: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26资产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不平衡的种种矛盾:A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迅速,引起城市畸形发展B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破坏了封建城市的格局C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的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市各种公共设施提供了远比社会高的多的物质生活条件E城市的盲目扩张,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F城市中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考虑,建筑艺术衰退27.英国园林:由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改革,开创了完全自由的风景园林抛弃了欧洲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浪漫主义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的模仿自然的造园手法一致。28.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A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巴黎还处于马车阶段,工厂时代和煤气灯时代,商务型的交通工具和新的先进的技术,巴黎的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在市政建设上有一些巨大的成就,如建设了相当大的地下水排水管道系统,改善了自来水供应,增加了水压。1855年出租玛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街道上增加了照明汽灯,这个时期人口由120万增值200万。B.缺点: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拆除旧的贫民窟后立即于新拓干道的街场后院出现了贫民窟。对因国际和国内铁路网的形成而产生的城市交通障碍也未得到解决。总结:欧斯曼对巴黎城市改造所作出的种种大胆城市改革措施与城市美化运动仍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当时的19世纪巴黎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最近代化的城市29殖民地城市的一般特征:1城市平面简单,一般为方格形路网。在城市中心地带,或去掉几个街坊或缩小几个街坊的面积。2殖民地统治者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都无科学预测。3规划空间为考虑三维空间设计4城市人口预测,城市拓展未作考虑5体现阶段对立的特性6城市无视城市的地方性特点30空想主义城市:早期空想主义----托马斯-摩尔“乌托邦”主张消灭剥削制度,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在于代表了封建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楼兔的新的生产方式晚期空想主义----19世纪的欧文---“新协和村”,建议时间为300--2000人,耕地面积为每人0.4公顷傅立叶---主张以法郎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图:法兰斯泰尔P11631田园城市----霍华德(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之路》他认为,城市有利因素在于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不利条件为自然条件的恶化。乡村有极好的自然环境。但乡村中没有城市的就业环境与物质设施,生活单调朴素。他提出“城乡磁体”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结合城市与乡村二者的优点,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32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tonycarnier):将“工业城市”各功能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人口为35000人。中央为市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的,疗养院及疗养中心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33带型城市(linearcity)理论:城市应有一条中央脊椎道路,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延伸。沿道路脊椎可以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哥本哈根,华盛顿,巴黎,斯德哥尔摩34.盖迪斯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35.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论证核心:日常性活动可做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则做分散的布置理论基础:自然界与生物演化过程中应具有的有机秩序36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的《明日之城》--假设了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平面图,中心为中央商务区,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1933年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a由于规模的增长与城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中心商业区的集聚功能B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C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D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37.城市集中论和城市分散论的比较:1发展方向:霍华德--分散发展,柯布西耶--集中发展,内部重组2关于解决途径:霍华德----否定大城市社会改革;柯布西耶---使用工程物质的空间环境3理想蓝图:霍华德---群体城市;柯布西耶---集聚大城市代表人物:法国勒.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聚集效应的推动使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使城市的中心优势进一步体现。集中发展理论可以认为起源于法国勒.柯布西埃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明天城市”规划思想。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要改善大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必须由单一中心城市变为多中心的组团或城镇群所组成的城市。不管采取何种结构形态,都需要扩大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因此,相对而言,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更得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重视。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了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理论。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运动。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理论。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位于大城市周边,人口不超过3万人(超过即需另建设一新的城市);2、周围为农田,即存在于田园之中;3、中央为商业、住宅、工业混合区,具有经济独立性的城市。38.卫星城市理论---雷蒙。恩温---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39.田园城市建设---1930年建设了第三个田园城市----威顿肖维40.社区运动的四要素---人民,边界,社会互动,社区认同41.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利--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针对纽约等大城市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实,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以此作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42.划区---利用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对城市建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