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4道)1、《根特协定》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2、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引起“价格革命”。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宣战、缔结和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由三级会议以多数票决定,各省不得单独对外缔结协约,并规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同盟促使北方七省联合作战,协调行动,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联省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4、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历)俄国反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谋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均遭失败。后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们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1825年俄国贵族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发生于俄历12月,故名。19世纪初,俄国贵族中一部分参加过1812年反对拿破仑侵俄战争的青年军官,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并组织了以穆拉维约夫为首的“北方协会”和以彼斯捷里为首的“南方协会”。1825年12月,分别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因未得到人民支持,均告失败。】5、清教主义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锢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主流教会传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wasp)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6、自然神论也称“理神论”。一种哲学学说产生于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多德威尔、考尔德、杰佛逊、法国的伏尔泰、卢梭,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拉吉舍夫、德国的莱辛。自然神论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是按照正常的意志巧意安排的结果。但上帝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造物主,它创造世界和自然规律后,就不再干预,而由自然规律支配一切。因而这种学说提倡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反对以神的启示为基础的传统基督教。这在当时曾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正统宗教的一种理论武器。有进步意义。27、开明专制18世纪在欧洲一些国家中所实行的一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农民起义的打击,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相继出现危机。为巩固已动摇的统治基础、缓和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消弭国内的革命情绪,一些国家的封建统治集团利用人民对所谓“好皇帝”的幻想,自上而下地实行某些改良措施,如废除一些腐朽的宗教条规、限制某些等级特权等。并且实行财政改革,开设学校,以减免税收和保护关税等措施来奖励和支持工业发展,但其实质是为了保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由于遭到封建贵族的敌视,许多改革都中途夭折8、《常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政论家和宣传家潘恩所撰写的小册子。他主张废除奴隶制、摆脱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统治。他在1776年写了这本小册子。该文驳斥了英国是“母国”不能反对的谬论。文中说,“作为最后手段的武力决定着这场争执,诉诸武力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小册子出版3个月内,销售12万册。后来售到15万册,当时美国只有300万人口,几乎每户一册。9、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在维也纳召开的重新瓜分欧洲领土的分赃会议。参加会议者为英、俄、普、奥等许多欧洲国家的君主和代表,战败国法国外长列席。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欧洲各国的封建王朝统治,阻止新的革命运动的发生,满足反法联盟主要国家重新分割欧洲领土和掠夺殖民地的要求。它不顾小国的民族利益和愿望,重新建立了四大强国在欧洲的均势。会后还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10、胡格诺战争法国宗教战争,又名胡格诺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又称法国宗教战争。法国新教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路德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在法国传播后,法国宗教派别复杂。各派封建主利用宗教宗派内讧,并导致大规模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阶段。①1562—1572年,双方都有雇佣军参加,英国和德国的新教诸侯支持胡格诺派,西班牙支持介斯党人,双方互有胜负,②1572—1576,在圣巴托罗缪节凌晨,突然大肆屠杀胡格诺派教徒,两派斗争加剧,胡格诺派开始反对国王,在南部建立了“国中之国”。③1576—1594年,天主教联盟出现,由于亨利三世派人刺杀了亨利·介斯,引起人们愤怒,华洛亚王朝被推翻,亨利·波旁继位,他本是胡格诺教徒,继位后改宗天主教,他在南特颁布法领规定:天主教仍为国教,恢复天主教的特权,也给予胡格诺派宗教和政治上的一定权力。战争由双方妥协而告结束】11、《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12、“百日”从拿破仑自厄尔巴岛回国抵达巴黎(1815.3.20)至路易十八第二次复辟(1815.6.28)的100天。3月1日拿破仑率领1500人在戛纳登陆,直向巴黎挺进。3月13日路易十八逃往3根特。一周后拿破仑进入巴黎。3月25日奥地利、英国、普鲁士和俄国结成反拿破仑联盟,6月18日进行滑铁卢战役。6月22日拿破仑退位。7月15日在罗什福尔登上一艘英国军舰,成为俘虏。3个月后把他送到圣赫勒拿岛。路易十八于7月8日返回巴黎。13、《九十五条论纲》德国新教宗教改革领袖人物马丁·路德为反对天主教令教条而写的檄文性著述。1517年发表。当时直接的原因是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以及天主教僧侣的其他滥用职权行为。作者坚持他的学说的主要原理,即人的得救不决定于履行教义和圣事,而决定于信仰耶稣·基督,宗教的真理不在于教会会仪的决议和教皇的决定中,而在于福音书中。路德主张没收教会财产,主张在宗教仪式中使用本民族语言。作者的世界观仍然是神学的(不抛弃基督),而是企图加以修正。但他毕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宗教改革思想推动了人民运动,变成了激进的革命思想。作者还译《圣经》为德文,奠定了德语标准语言的基础。14、宴会运动法国二月革命前夕巴黎和其他城市为争取选举改革而掀起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早在1839—1840年,法国反对七月王朝的各派联合起来,以举行群众性宴会的方式进行争取改革选举制度的斗争。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前夕,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资产阶级反对派再度掀起宴会运动。宴会规模大小不一,有时多达1000人以上,经费由参加者自理,参加者在宴会上发表政治性祝酒词。无产阶级也积极参加了这种宴会,并且往往提议“为共和国”、“为无产阶级”、甚至“为社会主义的红色共和国”干杯的口号。宴会运动成了法国二月革命的序幕。简答题:(12道)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第四、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第五、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2、简评华盛顿。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坚决不当国王。他认为,君主政体不可取,它会给美国带来重大的灾难,他反对任何人当国王;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他解散了产生军事政变的基础——大陆军。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维护统治的要求;二是他十分担心君主政体有朝一日会在北美土地上扎下根来。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再次,他开创了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他认为总统无限连任有可能为带有君主制色彩的总统终身制提供可能,极力反对总统终身制。【建国初对华盛顿评价较低,认为他未能起到应有作用,没有做出杰出事迹,如政治上是不太重要的角色,军事上指挥失当,屡战屡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对华盛顿基本持肯定态度,一方面肯定他的军事才能,是个军事4家;另一方面,肯定他在政坛的作为,是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君主政体,力求建立以法制建立共和制度,第二届总统任期满后,他自动引退,排除了总统终身制,为美国人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民主传统。】3、简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空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①个人野心家和极权主义者。②坚强的反封建斗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新制度的探索者。③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开始走向反动,如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其所建立的共和政体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并非对于新制度的探索。④新旧政治交替时期的一个矛盾性人物。对过去,他是要求改革的激进者,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他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4、简述日本幕藩体制的特点。A.将军一人拥有全国的土地所有权B.大名对领地的所有权是暂时的、不稳定的C.以石高确定身份和家格D.以将军、大名为首的封建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直接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