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司马迁和《史记》壹贰叁肆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著述一、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汉代京畿地区分为三部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各相当于一个郡)人。(一)身世司马迁祖上世代为周朝史官,后避难离开周地,分别去了卫、赵、秦等国。司马迁是去秦国一支的后裔。在司马迁的直系祖先中有像司马错、司马靳那样的军事人才,也有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管理的人。而在他的的旁系族人中,也有像蒯聩那样尚武好勇的人。家族传统对司马迁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一家从祖父司马喜开始在汉朝为官。父亲司马谈当上了太史令,掌管国家图籍和天文历法。司马谈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对天文历法、周易诸子都有精深的研究。著有《论六家要指》一文,分别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进行了评论。司马谈对各家都有批判,唯独对道家,推崇备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到泰山封禅。司马谈因事滞留在洛阳一带,不能随行。身为太史令而未能参加封禅的千古盛事,司马谈十分遗憾,竟一病不起,临终时对司马迁说出了自己生逢盛世,打算写一部史书的心愿,希望司马迁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二)生平司马迁的一生与《史记》有不解之缘。42岁之前,或有意或无意,都在为撰写《史记》作准备;42岁以后,花了十年时间写作《史记》。《史记》是他一生心血所在,也是他一生寄托所在。1、撰述《史记》的准备工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读万卷书。司马迁少年时候在家乡参加过农业劳动。大概在他8岁那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父亲司马谈出任太史令,他随父亲迁居长安。太史令掌管国家图书资料(《太史公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到长安后,司马迁有了极好的读书条件,十岁时就能读到当时人很难见到的用籀文(大篆)书写的古书(“年十岁则诵古文”)。他也向名师求教,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奠定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当代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说司马迁读的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当时已经整理成编的书籍,如《诗》、《书》、《左传》、《国语》、《世本》、《楚汉春秋》之类;一是尚未整理的零散的材料,如《史记》所称的《谍记》、《历术》、《甲子篇》、《禹本纪》、《秦纪》等。此外还有大量档案材料。司马迁读的书多,却不是泛泛而读,而是经过细致地分析比较,有深刻的见解。他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主动和古人沟通,读其书,识其人,做到知人论世;不止一次地废书而叹,幷且产生了为书的作者立传的冲动。这些,使司马迁有扎实的学问和文献基础,来撰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通史著作。(2)行万里路。司马迁一生三次漫游,几乎走遍了汉王朝所有疆域。第一次:青年时期。此次漫游,历时八九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左右,出游到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许多地方,到过屈原流放的沅、湘地区,在屈原自沉的汨罗凭吊;•到庐山、九嶷、会稽等地,收集关于帝舜、夏禹的传说,访察了春秋时越王勾践的遗迹;北上淮阴,访问了韩信的故乡,搜求了韩信早年在乡里的故事;•在山东曲阜,参观了儒家旧存的礼器;过徐州,考察楚汉战争的战场;•归途中在魏都大梁,观看信陵君遗迹。•这次漫游的收获对后来写作《屈原列传》、《武帝本纪》、《夏本纪》、《淮阴侯列传》、《越王勾践列传》、《魏公子传》以及楚汉相争的社会、政治、地理形势都有很大帮助。第二次:奉使随征巴蜀以南司马迁回到长安后不久,便入仕做了郎中(皇帝的侍卫官,掌管皇帝的车驾、门卫,皇帝外出时随行左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入仕后,奉武帝之命,奉使随征巴蜀以南,抵达邛(四川邛崃)、笮(四川汉源)、昆明。这一带属少数民族居住区,司马迁随着出征的军队,考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收集资料,后来写成了《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对西南地区的物产、地貌做了详尽的记述。这次出游使他得到了难以得到的可贵的资料。第三次:随武帝“封禅”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从长安出发,东行到泰山“封禅”,司马迁作为皇帝的随从,一路追随武帝到泰山。封禅之后,他又从武帝“帅师巡边”,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呼和浩特附近),又东至碣石(昌黎)、辽西(辽宁义县西),考察了中国北部、东北部许多地区的情况,为后来写作《秦始皇本纪》、《武帝本纪》、《蒙恬列传》等创造了条件。司马迁还去过西北的空峒(今甘肃平凉。据《五帝本纪》)。足迹遍及全国,只可惜,他没有留下像《徐霞客游记》那样的旅行日记,否则,中国又多了一部足可以和《史记》媲美的巨著。三次壮游,(一)开阔了司马迁的眼界,使他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了社会。他认识到,社会不光是帝王将相的,也是贩夫走卒的。《史记》能描绘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广阔的社会画卷,与此密切相关;而这点,恰是别的史学家难以认识到的(梁启超说: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帝王的家谱。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除《史记》外,其它官修史书叙述范围的相对狭隘)。(二)经过实地考查,《史记》的记述更加真实可靠;(三)将旅途见闻穿插进《史记》(其中多有历史人物的逸闻。如,在刘邦的家乡,他采访到刘邦贪酒好色的故事,也了解到樊哙等人屠狗卖缯的生活),是使这部史书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行万里路”还表现在司马迁广泛结交熟知历史事件的人,或历史人物的亲友,从他们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例如,樊哙之孙樊他广向他谈起过汉初几位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贾谊之孙贾嘉和司马迁有书信来往;冯唐(冯唐是文帝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的儿子冯遂和司马迁是至交。司马迁还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并和李广之孙李陵同在朝廷任职;又如,《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他听公孙季功、董仲舒等人说的,而董仲舒等是当时扔出药匣保护过秦王的夏无且的好朋友。2、撰述《史记》司马迁一生有两大业绩,一是写作《史记》,一是制定《太初历》。都两项工作都和一年有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在他42岁这年,完成太初历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史记》的撰写。(1)李陵事件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馀级。陵兵败,降匈奴。”武帝给司马迁按的罪名:沮(诋毁、毁谤)贰师,诬上。(李广利曾两次劳师动众,伐大宛,第一次大败,第二次败得更惨,六万人出征,一万多人回来。李广利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封了海西侯。)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下狱死。”(引自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扬雄、班彪、班固都不曾说,或者不敢说。)司马迁对汉武帝的不满:第一,连年征战,诛求无厌,劳民伤财。他在《平准书》中说:“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第二,高度中央集权、专制独裁、严刑酷法、草菅人命、用人全凭个人好恶。(2)忍辱著书《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假令仆伏法受诛(指自杀),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一、《史记》和司马迁的其它作品(一)《史记》的体例1.曾经有过的史书体例:《尚书》——文件汇编;《左传》(包括《春秋》)——编年体;(《春秋》是三传:公羊、谷梁、左氏。《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经人篡改才成为注释《春秋》的书。)《国语》、《战国策》——记言体。(1.“语”为古代以记言形式编成的一种书,将有教育意义〔“鉴戒”〕的重要人物的话记录下来,各诸侯国都有。《国语》是将各诸侯国“语”汇编而成的,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语”。2.《战国策》是将战国时期游士的说辞和书信汇编而成的。编辑成书的是东汉的刘向。)2.《史记》的体例:纪传例通史《史记》共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12篇,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有编年体的性质);表:10篇,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8篇,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30篇,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70篇,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二)、《史记》的名称及其流传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冠以“褚先生曰”。三国时张晏说:散失十篇为《景帝纪》、《武帝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斯列传》。褚少孙补:《武帝纪》《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这种说法没有多少人相信。(三)《史记》的注释1、《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四家注。3、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丰富,是《史记》三家注后最好《史记》注释。4、韩兆琦《史记笺证》。韩先生批阅十三年撰成此书。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580万字,是原书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详尽,最便于阅读的《史记》注本。(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是一篇骚体赋,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散文《报任安书》,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司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心中的痛苦,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的顽强意志,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出于此文。二、《史记》的思想内容1.进步的民族观2.开明的政治理想3.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4.勇敢的批判精神5.对正义的真诚赞美6.独特的人生价值观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一、《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史记》五种体例构成的叙事框架:十二本纪按帝王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是纲-→十表、八书或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或是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专史,是对本纪的补充-→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展开,主要叙述贵族之家的历史-→七十列传,描画出漫长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来自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特点的鲜活的历史人物。○这是一种树状结构:本纪、表、书,构成主干;世家是从主干延伸出的枝杈;列传则是茂密的树叶。这也是绚丽的星空结构:本纪是北斗七星,世家是拱卫于北斗的二十八星宿,列传则是满天星斗。)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历史是已经逝去的时间长河中实实在在出现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逻辑则是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意义及联系。司马迁通过精巧的结构安排,既叙述历史人物、事件又揭示历史人物、事件的意义和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1)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如汉惠帝无传,而将吕太后、项羽等归入本纪;又孔子非侯、陈涉自立,而皆入世家。);(2)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是军事家,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分别前后相连;孟尝君、平原君、魏公子、春申君在战国末期皆以养士闻名,号称“四公子”,他们的传记也接续。又如,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公孙弘、主父偃等,皆与匈奴关联,故分列《匈奴列传》前后。韩、李在前,卫、霍在后;公孙、主父二人反对伐匈奴、通西南夷,又列卫、霍之后。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故其传列《西南夷列传》之后。);(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