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论述题第一次平时作业1.举例说明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并论述其关系。答: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就是一种审美作用,细分包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愉悦三个方面。1审美认识方面:文学通过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再现,反映某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一些优秀作品提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某些方面。2审美教育方面: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客观上有一定思想容量,有一定教育意义;作家反映时,总是或隐或显地体面注自己爱憎之情,使读者爱其所爱,憎其所憎。3审美愉悦方面:文学所建构的审美意象,对读者有一定的愉悦作用,人们出于休息和娱乐的需要,欣赏文学作品,以便调剂精神,得到休息。以上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才谈得上认识、教育和愉悦作用。具体的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又各有侧重。2.社会主义文学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答:可以从在三个方面。(1)文学艺术离不开劳动人民大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从精神生产来看,也同要离不开劳动者,这是因为:第一,物质生产是第一性的,精神生产是第二性的。正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创造了一切文学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第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哺育了历来优秀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且使他们的作品传达出人民的声音,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第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为专业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2)文学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在当前,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起来。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就应该紧密地结合这一最大的利益并为之服务,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3)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学为人民服务会促使作家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获得不尽的合作源泉和艺术灵感。鞭策社会主义时代的所有文学工作者与群众结合,同广大人民在思想上打成一片,从而使自己的情思超出个人的狭小天地,具有伟大时代的闪光。文学为人民服务,不令要求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要求在艺术技巧、艺术手法上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艺术欣赏的需要,这就向作家提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水平的问题。而艺术水平的提高,也只有在同人民、同人民艺术生活的密切联系中,才有效地、顺利地加以解决。文学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必将得到内容和形式的更完美的统一、思想和艺术的更为完美的融合。第二次平时作业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既为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为什么在创作实践中又有“合流”现象?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够结合在一起,这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说明:1)就主观即作者自身方面的原因来说,无论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还是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不仅作者的人生追求都是积极的,都对现存实物和社会秩序的种种弊端有所不满,要求改革和进步,而且他们对于艺术的审美规律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典型化的审美意象的建构,超越世纪生活,达到真实性和典型性的高度。这种思想上、艺术上的相通,常常使一些作家能够根据创作题材、样式等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2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合作方法。2)就客观即生活实际方面的原因来说,理想和现实尽管属于矛盾的不同侧面,但从发展过程来看,两者却难以分割的:理想基于现实的发展,现实提供了理想的保证。1.无论现实主义文学或浪漫主义文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都要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无论现实主义文学或浪漫主义文学,都要创造艺术典型,所以都必须遵循典型化的规律。2..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现实主义是一种先进的创作方法。它要求作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塑造典型。这种创作方法的特质决定了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在创作时严格遵照生活的逻辑和人物的命运,让作品的思想倾向性自然而然地从情节的发展中流露出来。即使这种思想倾向与作家的世界观或创作意图相矛盾,严肃的作家宁肯违背自己的主观思想也不违背生活的真实。文学史上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第三次平时作业1.怎样认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答:1、第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把文学这个整体说是内容和形式构成的,只是在思维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分析,实际上它们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品的内容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存在、表现,文学作品的形式必然表现一定的内容,也只有表现一定的内容它才能出现。所以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第二,内容是主导的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内容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所以内容为主,内容决定形式。在创作中都是根据内容去选择、确定相应的形式,所谓形式恰当,就是以表现的内容为标准的。第三,文学作品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一般说来,内容变化快,形式则相对稳定,变化慢,能帮助内容表现;不好的形式,又会阻碍内容表现。基于这样的情况,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要求革命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形式的统一。2、文学作品结构的意义和原则答:结构即文学作品的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结构松散拖沓会严重影响作品的艺术质量;而结构精美严谨就能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的结构没有死板的程式,但应当注意以下几条原则:第一、结构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任何一部文学伤口呀的主题都无一例外地居于统率一切的主导地位,其他一切艺术手段,都应当为表现主题服务,结构自然也不能例外。无论结构多么吸引人,但如果有损于主题的表达,也必须坚决舍弃。第二、结构要达到本身的完整周密。结构作为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因素,有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要求,应该做到层次清楚,有张有弛,疏密得当,前后呼应,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各个部分融合为有生命力的整体,这样才能对表达主题起到不可缺的巨大作用。第三、结构要适应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要求。文学作品的结构除受制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外,还同作家采用的文学体裁有关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具体作品的与写作时,作家考虑如何结构作品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选择适应的体裁,而后再进行具体的剪裁和布局。第四、结构还应照顾到本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不同民族的文学,有不同的民族形式,表现在结构上,各民族的文学,既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又有各自长期、独特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因此,作家在创作时,就应当尊重、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习惯,并根据文学的现实需要,对它中以推陈出新。3第四次平时作业1.怎样正确认识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答:文学鉴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共鸣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艺术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它表现了文学艺术鉴赏中的一种特殊的一致性。1、共鸣与一般的文学鉴赏不同。一般的鉴赏,大都停留在作品意象的感受、体验和品味层面上;共鸣则要求更进一步,要达到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同读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应与交流。2、共鸣所体现的读者的喜爱,与一般鉴赏中对作品的喜爱有所区别。共鸣中的喜爱更强烈,更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内容。3、共鸣基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同读者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但两者不是完全一样。总之,共鸣是文学鉴赏中一种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现象。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往往要通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或者得读者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但两者不是完全一样。总之,共鸣是文学鉴赏中一种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现象。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往往要能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或者得读者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来实现文学发展是否始终同物质生活的发展成正比例?为什么?答:文学发展并非始终同物质生产的发展成正比例。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也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大致有两种:一是某些种类艺术的高峰,只有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一是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活的水平,并非时时都成正比例,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有着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文学艺术的发展,同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尤为突出。第二,文学艺术的发展同人们的认识水平、文化水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文艺无论是内容还是它的形式,必定会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人认识水平、文化水平的限制。第三,文学艺术的发展同一个民族文学是随社会的物质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特殊的领域里,文学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这是由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不是单一的,决定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水平。同时,我们在谈论文学的发展时,是就文学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言的,因而我们必然运用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学的独立审美价值两个尺度来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当我们以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及其社会进步的尺度来审视文学现象时,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会很突出,但当我们从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待时间维度中的文学现象时,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与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现象,会感到文学在其历史中似乎只表现为某种演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