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点评类语用题解题指导一、试题回放: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短短几天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都有了着落,但同时,由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采摘行为,其他蔬菜却遭了殃:韩洪刚套种在萝卜地里的70多亩红薯,被偷挖走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这让他损失惨重。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报纸登了,拿着报纸来,但是这儿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他是一种炒作。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参考答案】这则新闻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低下。(步骤一:观点。2分。)拔免费赠送的萝卜无可指责,但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步骤二:分析。2分。)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步骤三:启示。1分。)二、规范作答:1、亮明观点。(这一材料/事件折射出/反映了……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问题。3、指出如何解决问题。(这一事件启示我们……。)三、巩固训练: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每逢开学前,都见“择校热”。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都非常普遍。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家长托关系、找门路,不惜举家迁移,不惜付高额“赞助费”;孩子们也疲于参加补习班,学“奥数”,练英语,考证书……“择校热”高温不退,已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河北邯郸,一座以3000年悠久历史闻名于世的古城,如今又有了一张新的靓丽“名片”——“无择校”城市。前几年,邯郸市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同时“择校热”仍很盛行,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名校”就读,引起人们对教育不公的强烈关注。面对这一难题,邯郸通过联盟校、兼并校、设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择校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邯郸的探索,为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提供了有益启示。【参考答案】该材料反映出相关部门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积极探索。(观点)在我国很多城市,教育公平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各地“择校热”问题凸显。针对这现状,邯郸通过联盟校、兼并校、设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成为一座全新的“无择校”城市。(分析)这一举措,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相信,只要我们紧抓“公平”二字,健全“公平”得以实现的管理监督机制,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将指日可待。(启示)相关链接人民时评:实现“有学上”,公平问题仍突出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苦恼;不论是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那么,教育不公原因何在呢?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目前,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全国城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80%;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增加,2010年毛学率达26.5%,进入大众化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2010年资助学生1.8亿人,资助经费510亿元。教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选择一所好学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解不开的“心结”。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看到,教育是终身的投资,起步早晚并非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唯一因素。过于强调起跑线上的竞争,反而会加重孩子负担,使孩子“伤”在起跑线上。家长应理性选择,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观念,不盲目跟风,不相互攀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最近,教育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手从宏观决策层面破解教育公平问题。而苏州“最豪华小学”、河南省孟津县学生十多年自带桌椅上学等新闻,也一再提醒人们,实现教育公平,将是一个异常艰难复杂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发展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但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企盼和需求。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就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作出了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抓住机会公平这个关键。无论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是人们改变自身命运、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下,保障教育公平,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重点照顾落后地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等,使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分配分布,尽量使人人都有相似的教育机会、成长环境。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目前愈演愈烈的择校热、送礼热都将失去现实利益基础和心理基础,不攻自破。实现教育公平,离不开规则公平的保障。一些教育不公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多因为有不合理、不公平规则在“撑腰”。比如,一些地方招生规则上设置歧视性门槛,导致了人为的差别;高考加分制度的不完善和过多过滥,造成了种种加分乱象。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要整治和完善教育制度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用科学制度保障教育事业“阳光运行”,放射出惠及亿万人民的公平正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