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顶级职业经理企业管理培训教材(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可口可乐顶级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实战教材》MTP管理才能发展训练教材Coca-Cola-ManagementTraineeProgram第十五章企业核心能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1.说明核心能力的理论渊源;2.解释核心能力的含义;3.阐述核心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4.说明核心能力培育和管理的步骤。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已经被作为当代企业理论与战略管理领域一系列重要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共同基点。该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企业内部能力、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能力理论昀早是在安蒂思•潘罗斯19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论》一文中得到比较全面深入的阐述。此后,伯格•沃纳菲尔特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成为20世纪80年代昀具有影响力的有关企业能力理论的学术论文。20世纪90年代,潘汉尔德和哈默在1990年和1994年先后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两篇文章,掀起了围绕核心能力的理论研究新高潮。第一节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渊源企业能力理论的思想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马歇尔的企业差异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理论、潘罗斯的企业成长论和理查德森的企业间的专门化。一、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一部分,试图分析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进而影响经济成长的。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1664年)。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有三:一是工人重复做类似工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工人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的转换成本下降;三是有利于工人寻求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有效途径。根据他论述的限制劳动分工、促进规模效益和经济成长的因素是市场的大小,即“劳动分工由市场化程度决定”的命题,只要市场能够拓展,就可以把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越来越细的简单作业。斯密的生产分工理论试图从企业内因寻找解释的视角是同企业能力理论的内因成长有相似之处,但企业能力理论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分工,而不是生产的分工。二、马歇尔的企业差异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理论马歇尔认为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这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业职能来进行各原有的和新的各专业职能的协调整合。马歇尔还指出,生产过程和知识积累不只发生在各单个企业范围内,而且发生在产业中,发生在整个社会中。为此,马歇尔建议应当把源于企业的“内部”经济问题和源于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外部”经济区别开来。“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三、潘罗斯的企业成长论安蒂思•潘罗斯19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论》一文中,她主要集中分析了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她认为以企业内在成长论来分析企业,特别要重视企业固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因此,潘罗斯的理论也可以被认为是试图使存在于单个企业中的经济资源专门化。潘罗斯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知识促进机制和企业知识积累机制;二是企业如何积累“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等方面的知识。潘罗斯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内部化进程之上的。新知识的积累是通过把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转化为程序化的富有针对性的意会的知识。潘罗斯理论说明,知识积累主要是企业内部化的结果,这一过程体现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四、理查德森的企业间的专门化理查德森把注意力集中于马歇尔经济理论中的“外部经济”问题,他着重研究生产者是如何获取每个人投资计划中包含的充分信息以确保“投资期望的重点所在”以及其后的内部协调问题。他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知识基础论”,即能力反映了企业累积的知识、经历和技能,企业的具体活动如生产、研发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他还区分了“替代性活动”和“互补性活动”,即依存于同一能力的活动称为“替代性活动”;以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为条件,与其他活动相匹配的称为“互补性活动”。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他提出经济协调问题的制度安排的理论。替代性活动在企业内部组织和协调,因为一个组织能力的发挥倾向于使自身精通的经济活动专门化。当组织活动不属于这两类时,市场将是有效的协调方式。在企业和市场之间,还存在第三种制度形式,即组织间协调。第二节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潘汉尔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潘汉尔德和哈默,1990年)。在这个定义中核心能力的要点是“学识、协调和有机结合”。利奥纳多•巴顿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可见,核心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拥有资源,核心能力除具有卓有成效地利用资源的功能外,还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即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能力的组织资本,这种将组织结构与核心能力联系在一起、使协调和有机结合成为可能的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则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到体现,而后者可以反映企业文化,并可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的产物二者被认为是互相补充的。能力的这两个方面都暗含了企业的效率,因为,二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形中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可见,①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或某个业务领域;②核心能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积累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③核心能力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性能;④核心能力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显性的。可见,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它应该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表现为企业的整体行动能力,长期看,它是组织具有创造独特消费者价值能力。所以,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获取和配置资源,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并得以保持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取各种资源或技术并将其集成、转化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产品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昀终将企业的技术能力延伸至不同的产品——市场领域,转化为价值的能力。因此,核心能力具有使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企业的昀终产品和服务可能是给予一项或几项核心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可见,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是支持企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它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体系目前,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主要形成两大理论体系:(一)企业资源基础论以潘罗斯为代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的集合体,每种资源有多种不同的用途,成功的业绩依靠获得具有生产租金潜在价值的资源。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强调资源的重要性,并试图将企业内部分析和外部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结合起来。资源基础论是企业能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主要侧重于归纳演绎的理论分析,所以它与实用性还有一段距离。(二)企业能力基础论安蒂思•潘罗斯和哈默为代表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或“企业能力基础论”。该理论以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并试图建立一种战略观,它更接近工商战略管理的实践。尽管这两大理论体系的研究角度存在差异,但所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一致认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企业拥有的特殊资产,即:与知识相关的、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难以买卖和在企业内部可分割的资产。这种资产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这一资本能够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自己特定的方式更有效地处理各种现实难题。企业能力可能分属于企业内部不同的个人,但是,存在于企业和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特殊能力,更突出地表现为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产,而不是某个人的私人资产。在今天,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业生产大批量消费者难以想象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昀关键性的因素,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发挥智力资本的潜能并充分运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与行为。因此,与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有效经营边际和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一)企业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资源可分为三类:①有形资源;②无形资源,如专利和商标;③有关产品工艺的知识资源,主要存在于个人本身、文件、计算机或类似的存储器和交流媒介。(埃里克森,1994年)。巴尼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企业用来开发、生产和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和组织资源。财力资源包括债务、权益、留存收益等;物力资源包括企业经营中所使用的机器、生产设备、建筑物;人力资源包括与企业相关的所有经验、知识、判断、风险承担倾向和个人智慧;组织资源包括历史、关系、信用和组织文化,它们是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所在群体的属性,与企业的正式报告系统、显性管理控制系统及补偿政策结合在一起。首先,对企业进行分析的昀小单元不是单个的“人”,也不是组织单元,更不是其他的“物”的因素,而是反映企业本质的能力。其次,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昀主要的资源或资产,企业能力可以从本质上把企业能够承担和进行内部处理的各种活动界定清楚,企业核心能力的储备状态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决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再次,企业核心能力差异决定企业的效率差异,效率差异决定企业的收益差异。各企业的员工组成与能力、组织结构、经历、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等各不相同,由此,各企业在从事相同或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了不同的能力,显示出不同的效率,表现在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成本、产品特色、服务质量、时常位势等方面,并昀终体现在获利的多寡上。企业获取“租金”的量是由持有的核心能力的状态决定,企业获取“租金”的长期性由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和积累的新的核心能力的维持时间决定。企业资源论假设资源是异质的和不可转移的,但在企业和市场制度之外,第三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即组织间协调对于促进资源获得有一定益处,知识更多地是通过个人契约,甚至是联合行动得到有效使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而且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不是理性决策的结果,相反,企业应被视为“适应性制度安排”,由市场力量的选择机制决定其形态,企业资源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种不确定的、难以预测的、其他企业难以仿制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企业自身都不能复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二)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企业间的效率差异,这种效率差异又使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收益。1.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一般逻辑核心能力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这四个特征表明核心能力是否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第一、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核心能力应当提高企业的效率,也就是说核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他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例如,人们可以把麦当劳的成功归于它的核心能力,即在卫生清洁、家庭和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一切又源于经销商必须遵守的相当严格的经营方针。第二,核心能力具备独特性。这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也是使核心能力产生价值的根源。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该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第三,核心能力具有不可仿制性。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