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实习报告(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型:认识实习学号:2014300147学生姓名:汪必达指导教师:王兴阵专业班级:地质工程四班院(部):地球与环境学院2015年6月20日实习概况时间:2015年6月8日至2015年6月16日。参加人员:四位老师及地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四位老师分别带领四个班的学生,每个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小组六至七人。小组有小组长,主要负责考勤和监督。实习目的及任务:1、掌握用罗盘测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等技能。2、学会掌握野外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察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信手画出素描图;3、要学会将课堂知识和野外认识实习结合起来,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实习要求:积极配合老师及小组长的安排,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老师在观测点的讲解,并填写野外记录本,地质实习日志本。实习内容:本次认识实习分为五次野外考察和一次室内参观,耗时九天。五次野外考察分别为洞山路线、罗山路线、八公山路线、女山湖路线、韭山洞路线。室内参观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实习区的地质、地理资源环境等状况:实习区有三条路线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沿着舜耕山断层。淮南恰好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附近,煤炭资源丰富,有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淮南虫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轰动。实习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丰富,为地质认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女山湖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境内,女山古火山口属于地质地貌地质遗迹。这里有皖东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女山湖节制坝,并且大力发展渔业和旅游业。韭山洞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境内,因盛产野生韭菜得名。其中韭山洞为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总结报告(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实习的第一天,来到了我们本次野外认识实习的第一站——洞山。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洞山山脚下,军分区防空洞与电视塔中间上山台阶边发现了钙质白云岩露头。白云岩,颜色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野外识别白云岩,比如第一:在岩石风化表面有刀砍纹;第二:用5%稀盐酸在风化表面滴微弱起泡,或者不起泡,而在新鲜面中滴加稀盐酸起泡,如果在白云岩粉末中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然后老师让我们在此处的岩石露头处用我们的地质锤获取一块新鲜面的岩石,并进行观察鉴定,要求尺寸为“369”,即厚3厘米,宽6厘米,长9厘米。在观察所获取的岩石标本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白色的线条填充在白云岩裂隙中,询问老师后得知这是白色的方解石脉,白云岩产生裂隙后,周边岩石溶解出来的碳酸钙在裂隙中结晶,产生方解石脉。在往山上走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质地较软的泥质白云岩(贾汪组)和半山腰北风口的硅质白云岩(土坝组)。泥质白云岩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白云岩在于它的表面呈现的是泥黄色,像是糊住了一层泥,但老师告诉我们那并不是黄土,而是泥质白云岩自身的风化产物。硅质白云岩更有特点了,由于岩石的矿物组成不同,产生差异风化,白云石和方解石容易风化,但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抗风化能力强,所以硅质白云岩风化表面就呈现出蜂窝状。接着我们又发现了钙质页岩,具有页理,一片一片的很薄,滴加稀盐酸起泡。我们还在树丛坟墓边看见了一处鲕粒灰岩出露,老师介绍此为张夏组地层。具有颗粒结构的石灰岩可以根据颗粒性质进一步定名,由鲕粒构成者,粒径小于2毫米为鲕状石灰岩。该处鲕粒灰岩表面光滑,说明它抗风化能力较强,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在洞山半山腰的橡树林,一处徐庄组的砂岩呈现在我们面前。砂岩硬度大,用锤子不易获取标本。此处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用来测量岩体的产状,即岩石的产出状态。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层面的走向、倾向及倾角。走向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延伸的方向。倾向是指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即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与走向垂直。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该处砂岩的走向为268°,倾向182°,倾角∠68°。洞山路线的终点站是寒武纪馒头组紫红色的页岩,矿物为黏土矿物,泥质结构。此处的岩层里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化石,是理想的化石采集点。罗山路线发现了种类较多的岩石。在罗山脚下,罗山公交站南侧,有一处铁质胶结红色长石砂岩出露,属于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地层,槽状层理,河流沉积,层序正常,为陆源碎屑岩。产状:走向265°,倾向350°,倾角∠60°,水平层理。如图1所示。在罗山油库马路对面,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地质罗盘野外定位的方法,并让我们以电线杆为参照物练习,我觉得很巧妙。图1罗山油库紫红色砂岩继续往山上走,在半山腰坟墓旁看见一些岩石露头,是四顶山组的岩层,白云岩,颜色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其中包裹着大小不一的燧石结核。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判断结核是先于沉积岩形成还是后形成,如果层面绕过结核,说明沉积岩层遇到结核,结核后形成。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九里桥组的岩石露头,楔形交错层理。叠层石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构造,主要生物是藻类。叠层石是原核生物蓝藻等低等微生物在生长和新陈代谢过程中引起周期性矿物沉淀、捕获和胶结沉积物,从而形成的叠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在山顶上是四十里长山组的石英砂岩,岩层的产状为180°∠50°。下山后,我们经过一段水泥路来到了罗山陵园南侧的路旁,罗山陵园所在地层为刘老碑组泥页岩,容易风化,所以地势低洼。而此处为石英砂岩,敲出它的新鲜断面,绿色的颗粒为海绿石,说明这是在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由于石英具有压电性,在用地质锤敲击的过程中有火花产生。沿着水泥路继续走,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旁,观察了山余家风化剖面,砂岩风化形成。属于新元古界的霍邱组的岩层,该处岩层位于岩浆接触带,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其中含有角闪斜长片麻岩。八公山路线中我们又发现一处三叶虫化石采集点,与洞山化石采集点相似,也为紫红色的页岩,一片一片的,用手一剥就掉了,在这里采集的三叶虫化石更大更完整。在下车的地方有一处猴家山组灰岩出露,倾向63°,倾角∠15°。在生物遗迹化石方面,我们也有发现,在桃园水泥路旁边有一处朱窝遗迹化石,是它在滨海沙滩上爬行留下的痕迹,经过沉积,固结成岩。该地层为徐庄组,层序正常。接下来的女山湖路线,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看到了火山口湖。火山口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岩浆热胀冷缩在中间形成一低凹的坑,最后因为不再喷发而积水形成了湖。在火山口湖旁边,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气孔状的基性玄武岩。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的代表性岩石,一般具有气孔构造,柱状节理。在女山湖旁我们看到了浮岩,密度小,能够浮在水面上。在山脚处的一处岩石露头看到了橄榄岩、透明的具有玻璃光泽的黑曜石。橄榄岩是暗色矿物,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橄榄绿色,具有玻璃光泽。6月15日,我们乘车来到了凤阳的韭山洞。这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其中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洞中有大量的钟乳石、石幔等。(2)地层和生物化石寒武纪馒头组紫红色页岩中三叶虫化石保存比较完整,共有两处采集点,分别在洞山和老鹰山。在罗山半山腰发现的叠层石灰岩,属于九里桥组,叠层石是生物成因的构造。朱家洼徐庄组砂岩生物遗迹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3)实习区地质构造在淮南地区的三条实习路线:洞山路线,罗山路线,八公山路线,基本位于舜耕山断层上,该断层是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中主要的断层之一,据井下资料和钻探、物探资料分析,该断层西起阜阳,经口孜集,向东延伸至八公山之南和舜耕山以北,再向东延伸到定远地区。女山湖,位于淮河右岸,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积水而成。郯庐断裂带南段从淮河南岸的女山湖,经明光市的高王乡冯庄、定远县的池河、肥东的古城集、跨巢湖至庐江西北的白山和桐城黄泥岗。(4)实习区各种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过程为物理风化。如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和盐类物质结晶等均使得岩石由大变小,以致完全破碎。一方面由于温差影响,尤其短时间温度骤变,岩石强烈热胀冷缩发生破碎和剥落。在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达到70摄氏度以上。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差异性膨胀破坏了矿物间的结合力,是岩石发生碎裂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增加,岩石裂隙中充满水,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结冰过程发生膨胀,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使岩石裂隙增多导致岩石崩裂。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地表岩石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的作用过程是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有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作用等。水是溶剂,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温度对矿物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热带地区雨水充足,气温高,岩石风化速率高。生物活动也会对岩石和矿物的风化起到破坏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生物风化。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岩石机械破碎,如植物的根劈作用;生物新陈代谢及生物体腐烂分解产物会引起岩石的化学风化,如微生物分泌大量的有机酸,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三类风化作用多数情况下相互伴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化学风化作用提供了条件;化学风化溶解岩石中的易溶物质,改变岩石的物理质,加速了物理风化作用的进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又为生物风化作用的深入进行创造了条件。土壤是风化作用的产物。在霍邱群的岩层处,我们了解到长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了黏土矿物,在风化作用的过程中惰性离子如硅、铝、铁等保留下来,使得土壤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而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因此,可见土壤是极其珍贵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土壤。河流地质作用:河流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质营力,将大量水体及风化产物从陆地输入到湖泊和海洋,是大自然水循环、碳循环和岩石循环中重要的环节和外部力量。河流以自身的动能并以搬运的碎屑物质破坏河床,作用方式有水动力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蚀和侧蚀。图2淮河北岸刘老碑组地层下蚀作用是流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发生下蚀的原因1.流水顺坡而下,其向下的垂直运动分量刷深河底;2.流水携带砂砾在河床底部滚动和跳跃,磨蚀河底基岩;3.流水的涡流和环流作用。侧蚀作用表现为河水对两岸侵蚀,使河谷加宽,并不断发生侧向迁移。河流发生侧蚀的原因:1.是弯道离心力:河谷弯曲,流水在弯曲部位因惯性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流水由凸岸向凹岸集聚形成环流,造成河谷弯道中水体螺旋式前进;2.再者是地球自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作用于地球表面一切运动物体的力,在北半球其偏向运动方向右侧。河流弯道处离心力和科氏力同时作用。北半球河流右弯,两力方向一致,凹岸侵蚀增强。河流左弯,两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凹岸侵蚀减弱。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沉积点并不是在弯道位置的顶部,而是偏向前方。因此,随着环流的不断作用,河流的弯幅增大,并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阳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形。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摊,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泥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度较高,多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地下水地质作用: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孔隙中水都是地下水,其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从地面渗入地下的渗透水;水蒸气凝成水滴后渗于地下的凝结水;地下岩浆活动释放的岩浆水和古老沉积物孔隙中的水。岩石的透水性与孔隙大小有关,岩石中的孔隙大、数量多、连通状况好,岩石的透水性就好。岩石中孔隙粗大并相互连通,水能自由透过的岩层为透水层,砂岩、砾岩及裂隙发育的其他岩石,一般为透水层。透水层中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