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调查报告——以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的法治观念为分析背景公共政策分析第三小组:组长:程晓东组员:吕思彤沙华睿史立栋夏晨赵媛韩杉杉曹亚丽时间:2014年11月-12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调查报告——以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的法治观念为分析背景摘要: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选用自填问卷——个别发送法的方式,以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我国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初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程度的高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就如何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引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本次会议中提到“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树立,法治宣传教育的开展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需要对我国国民法治观念的强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他们法治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水平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本研究希望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的方式是调查问卷,通过在安徽工业大学各年级、各学院男女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统计分析问卷中的问答并加以研究分析,从研究结论中得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强与弱,以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二、调查方法介绍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发送问卷的方式对安徽工业大学全体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强弱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本次调查的样本是从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全体在校生中随机抽取的。调查前由小组各成员搜集资料,拟写调查问题,组长将问题汇总并制作纸质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20道封闭式问题。调查进行期间各成员向100名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的在校生随机分发问卷。本次调查以无记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从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作了相关的比例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应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问卷主要调查了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法律意识,自己对于自身法律意识的评价和对生活中部分法律常识的认知等。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因为种种原因,只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为95%,在回收的95分问卷中,有效问卷为92份,有效率为96.8%。在问卷调查后期,研究者参考问卷数据撰写并生成调查报告。由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安徽工业大学的全体在校生,因此,只能反应出本校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强弱问题。且因为本次调查的研究者能力有限和研究时间相对短暂导致的研究样本较少的问题,研究数据不能非常准确的反应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强弱,本次研究的研究数据亦不能代表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水平的整体状况。但是,这一结果仍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的高低情况,同时,对于如何提高我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1.当被问到“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吗”时,52%的人承认存在,33%的人不确定遇到的事算不算合法权益被侵犯。这表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用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范其被侵犯的必要性,我们应当加强对国民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2.当被问到“你知道全国法治宣传日”时,只有24%的人知道正确日期,当被问到“对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的态度”时,只有30%的人认为这是错误行为,必须揭发。这表明法治的宣传在各大高校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相应的法治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常识缺乏。在问题“法律援助机构在你眼里是”被问及时,约65%的人认识到法律援助机构是可以给我们提供法律方面的有效帮助的组织,这说明很多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的。3.当被问到“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24%的人认为其非常重要,45%的人认为其比较重要,只有31%的人认为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重要或者完全没有用。这表明多数人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愿意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当被问到“你觉得法治教育应该作为一门课程吗”时,4%的人认为很有必要,他们认为法律可以时刻保障保障他们的利益,49%的人认为其有必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而剩余近50%的人则认为把法治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与我无关或者用不着。从这两道问题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虽然有70%的人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50%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在课堂学习法律知识,20%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知识缺乏背后隐含的危险性,因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在问题“你认为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原因”时,40%的人认为是教育不完善的后果,43%的人认识到其是自身关心不够的结果。结合上述问答发现,虽然多数人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且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但只有少数人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大学教育的不足造成的,高校应该重视并有责任加强相关的法律教育与宣传。4.当被问到“你认为你身边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如何”时,约42%的人认为身边人的法律意识较淡薄,受社会风气影响,麻痹了,约37%的认为身边人的意识淡薄,缺乏正确引导,只有约24%的人认为身边人法律意识很强。这表明,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普遍比较薄弱。5.当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政府对大众的法治宣传力度如何”时,约57%的认为应该通过更广泛的方式来宣传法治知识,普及大家的法治观念,36%的人认为法治在城市的宣传力度远远高于农村,应该加强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只有少数人认为政府对大众的法治宣传力度已经足够,少部分人则对认为其与自己无关。这表明,政府目前对大众的法治观念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政府应在兼顾城市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在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6.当被问到“你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主要存在的漏洞是哪些方面”时,约60%的人认为主要方面有缺乏人文关怀,对于有些方面的犯罪处罚不够严厉以及对公民的保护不足,剩余约40%的人认为其存在于以上三点的单一方面中。这表明我国现行法律在处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地方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立法机关有责任有义务完善法律法规,让其真正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让违法犯罪人员得到相应的处罚,让其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避免下次再犯。在问题“对我国宪法的看法”中,约45%的人认为宪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反应了上述情形。7.在问卷中的多选题如“你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时,虽然有少数人回答其根本不学习,但多数人还是会从学校的宣传教育,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上获得法律知识。这表明我国在法治的教育和宣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令人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会通过自我学习的途径来获取法律知识,这表明大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强,这也是大学生法治观念不强的一个原因。当被问到“你收看以下哪些法制节目”时,多数人都对《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法制节目有一定的了解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关注,这也说明了我国在宣传法治时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8.让人欣喜的是,当被问到“你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时,多数人都能正确的认识到诸如法治教育课程、组织普法讲堂、组织模拟法庭、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的互相学习、组织观看法治电影等方式在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时的作用。当被问到“你觉得大学生在法治社会中承担了怎样的一个角色”时,有约60%的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能承担守法者、法律的传播者和法治社会前进的推动者,而只有约30%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是法律的完善者。这表明虽然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但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对推动法律完善,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认识是依法治国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四、关于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讨论(一)大学生法治意识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提不起兴趣去学,都只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背背相关资料以应付考试,因此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治观念。第二、在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象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2、教师方面的原因除了将法律作为专业课来对待的专业,老师都不会过高的要求专业的学生,只要能够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也会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师对此也是不以为意。另外,老师每堂课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度,讲述基础知识,使的课堂气氛乏味,学生自然提不起精神去学习。3、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开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同时一周也只是一大节课而已,想要很好的教授法律知识对老师来说也是很有挑战的,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治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读书的现象。4、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情形下,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威难以建立信任,法律思维欠缺,遇事宁愿托人情,找关系而不诉诸法律,这些思维特点使大学生崇尚关系胜于崇尚法律。现实生活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法治环境也在严重打击着大学生的法治信心。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荡激、行为模式错综复杂,深刻影响着人们各种关系和社会的调控机制,各种经济利益、组织形式、生活方式以及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同存,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并茂,各种调控机制相继出现,各种非规范性关系不断产生,这些现象使在思想上比较纯真的大学生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冲击着原本就不牢固的法治观念。(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思考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须针对制约大学生法治意识较弱的种种原因,寻求切合实际,有效可行的解决路径。如前所述,既然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当将高校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阵地,从改进高校法治教育,坚持依法治校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弊端,完善措施。另外,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加强全社会的配套改革和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1、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1)正确对待与法律相关的课程首先,要从学校到教师对与法律相关的课程真正重视起来,不仅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时数,以保证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时空条件;更要从内心将培育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其次,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法律教师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第三,教学内容上应当将理解法的价值,法治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四,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