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试题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人类自身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2.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3.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是按照美学观点完美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享受。﹡4.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国家或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5.游人容量:是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也是涉及生态、社会心理、功能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风景区管理手段。6.旅游路线:也称游线、游路,是为游客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其设计应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为游客需求的多样性、时尚变化、散客旅游的发展、容量调节创造条件。7.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采用的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既是规划的基本方法,也是规划的主要成果。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资源保护优先为原则,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将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等各种用地进行统筹合理安排,控制和调整各类用地,协调各种用地矛盾,限制不适当开发利用行为,形成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9.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并经县级以上人们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0.人文景观资源:可以作为景观资源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想象与历史成就,是以人为实物和因素为主的景观资源。11.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12.游赏解说系统: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解说的独特功能,可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旅游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交流。﹡13.时态:树木晨昏的面貌不同,表述出森林的时态。﹡14.林相:林相是森林群体的基本面貌。由构成森林树木的树种,组合状况与生长状况所决定。不同风景林有不同的林相。﹡15.引致: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伴随存在的事物中,有含烟带雨,荫重凉生,雪枝露花等,都能增添景观的妍丽和游憩的舒适。二、填空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2.风景名胜区的指导方针是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3.我国在1985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5.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6.风景区规划的编制程序包括调查研究阶段、制定目标阶段、规划部署阶段、规划优化与决策阶段以及规划实施监管与修编阶段。7.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基本分为准备、资料和数据采集及成果编辑3个阶段。8.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美学的特点是自然性与人文性相结合。9.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分为天景、地景、风物、生景4个类别。10人文景观资源可以分为园景、建筑、史迹、水景4个类别。11.风景区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12.风景名胜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13.景区一般由景群、景点、景物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结构。14.游览设施项目可分为旅行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和保健设施4个类型。15.一般风景区的交通设施主要由交通车站(码头)、停车场、交通标志3部分所组成。16.根据土地资源评估办法,可以将土地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17.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消防结合”)18.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建立一个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称为世界遗产委员会。19.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年,通常分为近期、远期、远景三期。20.土地占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式。﹡21.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大致可分为: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派和经验学派。22.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三定”式分析所谓“三定”是指定位、定性、定量三、选择题1.风景区的组成归纳为3个基本要素:游览设施、游赏对象、运营管理2.风景区规划的功能: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保障作用3.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必要部分)、基础资料汇编4个部分。5.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内容包括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系统。6.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原生性、多样性、适宜性7.游人容量的量测主要包括综合游人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容量、游人空间容量基本内容。8.游线的选线应满足形式融于自然的原则。9.游线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览步道3级10.客源市场定位具体分为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3个级别的客源市场。11.游人规模预测的计算指标有游人抵达数、游人日数、游人流动量、游人开支总额。12.风景区的对外交通道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三级公路标准,在国家风景名胜区或游人量较多的风景名胜区,一般要按二级公路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13.风景区内的供游览者步行游览的通道,具有组织游览、集散游人、联系景区的作用。14.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自然特性是影响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的重要因素。15.土地所有制是土地重要的经济特征和法律特征。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有经纬仪测图、平板仪测图、航空遥感调查、卫星遥感监测和机辅制图17.风景名胜区效益估算包括生态效益估算、社会效益估算、经济效益估算。18.风景区内的用水类型划分,按照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生活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3大类。﹡19.风景区总体规划图纸中对面积为500以上的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总图规定比例尺为1:50000。﹡20.风景区用地分类:甲类:风景游赏用地;乙类:游览设施用地;丙类:居民社会用地;丁类:交通与工程用地;戊类:林地;己类:园地;庚类:耕地;辛类:草地;壬类:水域;癸类:滞留用地四、简答﹡1.风景名胜区的功能:(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社会公益性质。1994年发表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明确规定)(1)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2)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3)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4)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2.国家公园的功能:(1)提供保护性环境;(2)保护生物多样性;(3)提供国民游憩地、繁荣地方经济;(4)促进学术研究及国民环境教育。﹡3.风景名胜区规划3个主要方向(任务):(1)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培育;(2)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与管理。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择优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调控性原则;(5)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5.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1)方法的科学性(2)空间的地域性(3)系统的复杂性(4)内容的相对性(5)实施的可操作性﹡6.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7.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1)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不受其行政区划界限的限制。(2)对于各风景区的具体管理工作,分两种情况:①凡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立人民政府的,由该政府进行全面管理;②凡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该风景名胜区的全面管理。(3)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包括风景区范围内的园林、文物、环保、农业、戒烟、宗教、公交、商业、服务、环卫、治安等方面。8.国外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的借鉴意义:(1)国家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风景名胜资源体系,这是国家对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2)针对资源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统一的管理体制;(3)完整的资源体系与科学的管理体制都是建立在有力的法律支持基础上的,法制管理是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4)国家从管理体制中明确强调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属性,并严格区分风景名胜管理中的盈利性与非盈利性。9.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2)明确风景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3)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4)统筹部署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5)综合安排风景游览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系统、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6)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10.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逻辑程序:(1)系统分析与评价;(2)明确问题;(3)整合系统(构筑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系统架构);(4)方案的筛选;(5)系统优化与完善;(6)系统的补充与调整11.规划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原则:(1)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2)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3)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4)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居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2)集镇(市镇):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一般是对建制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的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3)农村:在经济特征和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存在着种种居住方式和形态特征。其规模从只有少许农户的小村到数千人口的大村不等。(4)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原则: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3)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4)引导和控制产业发展方向(5)居民社会调控的要点:1)调查村落人文景观现状,存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类建筑,特别是具历史文化价值或艺术价值的传统民居;2)其余方盒子类居民建筑、办公楼建筑在规划远期均列为拆迁范围,以便腾出用地用户人文景观类旅游服务实施建设;3)保留民居部分转入第三产业,培训成为导游业、服务业工作人员。﹡13.土地资源的特性:(一)自然特性(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效用的永续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质量的差异性)(二)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和土地效益的极差性)(三)社会特性(风景区土地的利用受到国家权力机构的管理和调控)(四)法律特性(风景区土地是一项资产,同时土地地权的社会隶属,都经过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与支持)﹡14.森林防火措施主要包括:1)在风景区山林入口处建立防火站,对进山游人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和防火安全检查,禁止游人将易燃易爆品带入山上。2)建立各级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群众义务防火队;购置专业扑火设备和扑火工具;建立畅通无阻的森林防火通信网络。3)建立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实行森林防火地面巡护和监管制度;在风景区最高峰设立小型防火瞭望塔,实现风景区森林防火瞭望覆盖率达到100%.4)必要时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