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引领式下的语文教学东关小学何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快速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目标,解决课文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一直是很多老师精心琢磨的问题,尤其是在三、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上,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发言比较积极,而在第二课时教学当中,学生反应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找到突破难点,获取知识。一般而言,这些课文的难点都在于关键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当中,只有通过这些问题引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本文将从主线引领、照应引领、想象引领三个方法出发,探讨这类课文的教学设计方法。一、主线引领法所谓主线引领法,就是牢牢抓住本课的中心句,从开课引入着手,师生共同寻找,探讨中心句的重要意义,找到本课的主线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长城》一课当中,学生通过朗读,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很容易找到了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通过教师相机提问,使学生明白了长城的最大特点是“气魄雄伟”,作者称其为“伟大的奇迹”,说明作者被万里长城的气魄所震撼,充满无限赞叹的。确立了本课的感情主线,结合课件和课本上的插图,学生自然对本课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在之后的朗读和分析思考当中,都会自然抓住这句中心句。又如《搭石》一课当中,在师生的共同朗读之下,发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说搭石非常普通,而它是家乡的美丽风景?”学生在课本中很快寻找到,家乡的人们在摆放搭石、走搭石那些小事当中形成的为他人着想、尊老爱幼、互相礼让的优秀品质,搭石就象征这这种美好的心灵。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就会自然出现人们那些走搭石的画面,在课堂教学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照应引领法很多篇幅较长的课文,有很多对话和线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当中,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采用照应的方法,来解决那些重点人物的表现和重点句子的问题。采用照应的形式多种多样:表格式、符号对应式、标记式、加点式等等。例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一课中,学生对小夜莺的沉着机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他一开始讽刺德国军官,迷惑敌人,到最后巧妙送出情报,一系列的线索让初学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头绪。这时,采用照应法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恰到好处,通过同桌合作,一名学生来找小夜莺动作、模仿的鸟叫声的句子,另一名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这些动作和叫声的意思,然后形成照应形式资料,很快就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到人物的优秀品质。又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主采用照应法当中的简制表格来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提问“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准备?”学生很快找到诸葛亮嘱咐鲁肃准备草船,并不让周瑜起疑的两件事,再通过默读后文,对照前文,很快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在借箭的行动当中,教师再进行提问“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第三天采取行动?曹军为什么不敢出战?”通过学生结合前文阅读,加上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很容易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师生的问答,加上照应式的方法解决本文的难点,很快完成了对本课的梳理以及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三、想象引领法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课堂上也有课件图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只依靠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明显还不够。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从角色扮演和朗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想象,从而引领学生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六年级课后古诗背诵当中的《七步诗》当中,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曹丕高高在上,要求曹植以“兄弟”为题在七步之内作诗,不能有“兄弟”二字。扮演曹植的学生就是要在七步之内读完这首诗,读完之后,让他来谈谈感受。其他学生自然就想象到了当时的情境,不得不赞叹曹植的才智,也感叹他的命运。在《两小儿辩日》一课中,学生可以分组朗读两个小孩关于太阳的对话,同时进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让全体学生来进行一场小辩论,分辨对错,共同来探讨太阳的大小和地球的远近变化,从而激发学生通过想象,教师最后通过课件或共同交流进行总结,提醒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变化,感悟其中的道理。通过主线引领、照应引领、想象引领等方法引领,使得第二课时的教学也能充满活跃的气氛和达成互动教学的高效。教师在不同的课文教学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有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