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精神三板桥小学西畴精神——“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作为一个地道的西畴人,我时刻都在学习和体会西畴精神的神奇魅力。它是西畴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世代代与大自然抗争,孕育、形成的。是全体西畴人不断探索、奋斗的精神和理论成就,有了这个精神的指导和激励,多少年来,西畴人一直在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几句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西畴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深邃眼光和艰辛的奋斗历程。这是西畴人民在失去人类生存环境的地方,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而奋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精神砥砺了西畴各族人民的坚强意志,升华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是高原情怀、大山精神在西畴的具体体现。面对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任务,西畴广大干部群众要把发掘西畴精神作为树立高原情怀、弘扬大山精神的实际行动,坚持高远、开放、包容,做到坚定、担当、务实,谱写西畴加快发展新篇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西畴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学习西畴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和有意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刻体会西畴精神,传播西畴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是建设美丽富强西畴的理论传播者和实践引导者。面对西畴的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特别是西畴人均耕地少的实际,西畴人民想出炸石造地的办法;面对西畴乡村公路不通的状况,就炸石修路;面对西畴水资源十分贫乏的状况,就大胆开展小水窖建设。没有开山炸石的炸药钱,老百姓就把鸡、猪、牛都卖了;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就人背马驮;没有请工的钱,就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小孩子搬不动大石头,就搬小石头,老人家搬不动石头,就烧水送饭,手被石头划破了,脚被打伤,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撤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畴县的乡村公路是群众用自己的肩膀扛出来的,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的,是用双手的茧子磨出来的。这是西畴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于挑战、敢于抗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宝贵财富,是精神指引。如果说艰苦奋斗是与困难的条件、恶劣的环境和无情的挑战的顽强抗争,那么,穷则思变、永不懈怠则是一种拼搏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西畴县纵向比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横向比,比起富裕发达的县,西畴感到差距很大。所以他们没有小富即安,就此止步,相反是自加压力,更加思发展,更加求进取。西畴人穷则思变、永不懈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再创佳绩,再振西畴雄风,让西畴精神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征程中,西畴人民就是用这种实际行动诠释大山精神,诠释西畴精神,用双手在这片石漠上描绘幸福。“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的宝贵财富。在树立高原情怀、弘扬大山精神的实践中,西畴人将结合实际,不断提炼、升华、弘扬西畴精神,使之成为西畴的形象名片,成为激励全县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到过西畴,难以想象西畴的自然环境有多严酷;不走进西畴,难以真正理解什么是西畴精神。西畴精神在西畴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在西畴人民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诞生和发扬光大。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更应该身先士卒、自觉学习西畴精神的伟大内涵,担当起传播这一伟大精神的重大责任。在工作中加强教育、例行实践,为西畴精神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建设美丽家园——西畴,多培育后备人才,不愧对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