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生平简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fú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表现手法入手下一页题目:念奴娇为词牌赤壁——写景怀古——抒情从词行文来看,那部分为写景,哪里为怀古抒情,作者又怎样过渡?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观眼前之景从内容入手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意境的雄浑壮阔,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作者通过那些景物、哪些词语传达出来的,试选您喜欢的一句,请简要分析。“雄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翻译:你看,那赤壁的山峦垂直陡峭,直冲云霄,汹涌澎湃的长江水如受了惊吓一般(狭窄而水流湍急),猛烈地击打着长江两岸,翻卷起一层层的浪花赤壁美景的特点是:分析景物时,要注意从景物自身的特点入手,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方面即角度(形声色味光、远近高低俯仰),用了什么手法(包括修辞)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豪迈奔放字词乱穿惊拍卷雪特点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角度形色声形修辞夸张比拟比喻基调赤壁壮美如画上阙写出了赤壁波澜壮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氛围,给人以气势磅薄之感。还有惊心动魄之感。•《赤壁赋》描写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赋》描写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同人不同文——再次感受豪迈词气势磅礴-——裂岸之涛心生恐惧-——有声之流安谧而幽静-——不兴之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翻译:浩渺、奔腾的长江水滚滚东去,大浪翻滚,也淘洗尽了历史长河中的多少英雄人物啊。时、空、气势都突出了豪放的特点。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长江景色。这句话看似寻常,却有异乎平常,大有豪迈之气,作者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从哪些方面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有什么感慨!大江东去——空间——视野开阔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悠长悠远浪淘尽——气势——宏大疑问一:作者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到底是不是呢?作者又为什么写这?根据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为何苏东坡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如此雄奇险峻?作者用尽笔墨向我们描写了赤壁之境,发挥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又和什么场景相似呢?赤壁在当年又是做什么的?赤壁是当年的古战场而今作者描写的是如此的恢弘,如此的惊心动魄。好像看到的当年古战场上经历的一场鏖战,和兵戟交接的刀光剑影,听到战场上的厮杀声,给人无限想象写作上,上阕大多为实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从内容入手•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一时多少豪杰”!•经过淘洗,能在历史上留下其名的已经不多,很多人已被历史尘封了,但有一个人不会,他就是周瑜,他被苏轼深深的刻入了“念奴娇”想历史人事苏东坡笔下的周瑜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用文中的词语描绘?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气概不凡羽扇纶巾——举止儒雅谈笑间——谋略智慧、镇定自若樯橹灰飞烟灭——战功显赫、功成名就、年轻有为关注细节“小乔初嫁了”查《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孙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这里“时”是指建安三年,周瑜24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事隔10年之久……“小乔初嫁了”其深刻含义在于:①、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才华横溢,年轻有为;②、美人烘托英雄,更加映衬周瑜风流潇洒,此时的周瑜不仅事业有成,又有美人在侧,可谓江山与美人,二者兼得之,可谓春风得意。英雄美人相辉映,更诱人联想。•品三国,英雄代出。析苏子,为何独献周瑜!知人论世,便知一二。•借此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老大无为的感慨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抒一己之怀作者对周瑜是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神游,多情念公瑾,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想东坡,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怀古•周瑜•年龄:24•婚姻:美女相伴•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春风得意自伤•苏轼•年龄:47•婚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待罪黄州比较人物怀古抒情几多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该如何理解?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翻译:人的一生真如梦幻一般啊,算了吧,别想那么多了,把一盏浊酒杯酒,洒在地上和江上祭奠敬奉江月吧。作者情感如何?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豁达,“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不仅将景物写得大气磅礴,情感也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尽显豪放豁达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时间词文作品诗句思想感情元丰3年《菩萨蛮》元丰3年《西江月》元丰5年《念奴娇》元丰5年《定风波》元丰5年《赤壁赋》(前)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蓑烟雨任平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幽独凄清失意自伤人生空幻壮志难酬时运不济超脱旷达不畏坎坷笑看风雨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探究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失意自伤低沉苦闷随遇而安洒脱旷达乐观豪迈积极向上前期中期后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拓展延伸“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林语堂《苏东坡传•序》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3、定风波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