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部分-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与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部分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与训练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性听说结合,读写结合,使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协调起来;听读结合,说写结合,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互相沟通,从而获得听、说、读、写口种能力的整体发展。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分析,听读是外部信息的输入,它们是以对外部知识的理解为主的认识活动;说写是信息的输出,它们是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的表达活动。从能力的整体结构分析,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对听、读所输入的知识的运用,并反作用于听、读。它们是互相促日的。使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这两条渠道沟通,及时转化、迁移,就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所以,教学中常用听说结合和读写结合的方法,使四种能力获得综合、整体的发展。听说结合,常常是先听朗读(或听录音),听教师的提问和讲解,然后让学生复述或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这些说的形式,对听也是及时的反馈。听说结合的训练,就是使学生在听时对输入的信息迅速加工、消化,并转换成自己的内心体验,再用口语清楚地表达出来,使听说两种能力同步发晨。这种训练也便于教师针对在说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补救,有的放矢地进行听的指导。读写结合常以“以写促读”和“以读促写的”两个方面使信息输入和输出相通。“以写促读”可以先写后读,也可以先读后写。先写后读,如让学生在预习后用编写提纲、概括内容提要、或根据要求缩写、扩写、改写等进行书面练习,在写的过程中阅读,在讲评中去解决学生读中的问题。先读后写,如用写作训练去测试阅读效果,加深理解。“以读促写”的练习,如根据写作要求,提供相应的范文指导阅读,从中汲取写作素材或借鉴写作方法,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听说是对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裹达,读写是对书面语育的理解和表达。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各具特点。口头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口头语言表达要求思路敏捷、灵活;书面语言简练、严谨、规范,书面语言裹达要求思路严密、有条理,但它们又是相关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又可净化口头语言。因此,教学中运用听读结合和说写结台的形式,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转化和促进,全面提高口头和书面两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听读结合可通过“以听助读”的办法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教师把较难懂、较抽象的文章含义转化为口头语言,浅显地“说”给学生听,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去读,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梢髓。说写结合经常用于作文教学。可以先说后写,也可先写后说。先说后写,如看图说话、叙述一件事情、口头作文等,说时要求符合文屈,要求有一个中心,表达一十思想,迅速选词造句、组织材料,生动流畅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在说的基础上落笔成文,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先写后说,如说前用写的作好准备,或写提纲,或写讲稿,然后寓开提纲或讲稿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复述、演讲等),使书面语盲和口头语言相通,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听和读是吸收,是基础;说和写是表达,是关键。听读和说写是语言能力的两大支柱,不能有所偏皮,而思维则是它们的核心。离开了头脑中的加工,缺乏分析和综合,忽略思维这个核心,语言能力的结构也是不健全的。固此,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每种能力自身构成一个系列,又与其他能力相互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多侧面地相互转化,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及其结构启迪半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能否学得好,关键在于能否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权,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是使他们获得主动权的根本。我们希望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们希望学生不只是懂得书本知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不但在学校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奉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反映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叶圣陶先生精辟地阐述了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他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邻都要学好”。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来看,对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来说,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关系。虽然人的思维和语言不是同一个东西,一个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来思考问题,但是对已经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来说,他的思维总是要凭借某种语言的工具来进行。语言和思维在活动中是统一的。当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在组织语言的过程;当我们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也就是在组织思维的过程。凭借语言这个工具来进行思考和理解,就是听和读,的结果表达出来,就要定型为因此,通过语言的听和读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把思维活动的结果通过语言的说和写加以表达的关系来看,听说、读、写是语言活动的四种基本功能.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语文教学和思维训练的统一,都要求我们处理好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辩证关系。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又是通过思维活动的智力品质表现出来的。以思维的概括性为基础的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衡量思维能力发展水平韵重要指标。因此,语育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与思维品质中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紧密结合、相互交叉中表现出来的。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来看,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发屉,又必须通过字、词、句、段、篇和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离开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就没有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听、说、读、写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理解语文能力结构时,应该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的智力品质、语文知识的序列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来加以考虑,或者说,语文能力就是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五种思维品质在宇、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点上相互交叉构成的开放性动击系统的结构。中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结构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四种能力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有可能单方面发展。语文教学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意味着协调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听,说)和书面语言能力(读、写)的关系,另一方面意味着协调接收能力(听、读)与表达能力(说、写)的关系,而每一方面都有一个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和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教学就是要尽可能使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其与各方面关系得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1.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识字能力: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能力,辨析字形的能力(能运用汉字规律识宇,通过观察、比较,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宇和多义字),壹字典的能力(学会音序查宇法和部首查字法,井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检难字,逐步加快查字典的速度)。听的能力;包括听话时的注意力,对语音的辨识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对讲括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抓住要点的能力,记忆话语的能力,听话时的联想和想象力等。说的能力:包括准确运用语音、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逮灵活的应变能力,创造性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读的能力;包括认读文字的能力,准确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诵读能力等。写的能力;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鉴于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以及小学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小学各阶段、各年级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十循序渐进的指标要求。2.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教改实验(见林祟德主编《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中,课题负责人吴昌顺研究了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井作了如下分析:听的能力:包括语音的分辨力,语义的理解力,逻辑的判断力,联想与想象力,内容的概括力,分析与判断力,乃至情感的感受力,迅速做出反应的响应力,等等。而这一切又常常反映在听写能力、听记能力、听辨能力、听析能力、听赏能力、听评能力当中。说的能力:包括准确地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生动、准确的表达力,迅速、灵活的应变力,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等。而这一切又常常反映在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演讲能力、沦辩能力当中。中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幼儿到青少年,每个学生的语言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变化要到中学毕业以后才开始逐渐定型。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随着视野的扩大、认识的深化、智力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形成逐步实现,并受着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例如青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是有异的,就性别来说,女生较早,男生较晚,这就是为什么女生懂事较早,语言相对地说比较通顺的原因之一。社会因素则主要表现为文化水平,它对儿童青少年的语言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如随着学生的成长,进人中学生后,他们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观察世界,并且企图用“成年人”的语言(纯熟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年龄特征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发展过程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量变的过程表现了阶段特点的稳定性,而质变过程则表现为特点的转化和飞跃。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连续性,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入学前期(5、6岁)学生在入学前已接受一定的语言训练,为接受正规的语文训练创造了条件。3—6岁儿童的言语,发音日趋正确,词汇量增加,句型从单一、简单到多样、复杂,讲述内容从简单、贫乏到丰富、有情节,语言从不连贯到比较连贯,层次从乱到有条理。具体地看,6岁儿童口头言语掌握的词汇量约3500个,并且已具有一些抽象性、概括性词语。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形容词、副词、量词明显增多,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积极词汇也逐渐增多。陈述句用词量明显增多,每句可达7—10个,内容丰富,有情节,并且语句比较连贯,从言语实践中逐渐掌握语法,口语以对话为主,外部言语(有声言语)开始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并且有掌握书面言语的条件。但是,当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在一层时间内他们的语言会显得单调、不大连贯,平淡而缺乏情感。但这不是他们言语能力的倒退,主要是因为儿童此时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发音和内容的组织方面而产生的暂时现象,这种暂时现象过去了,他的语言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起来。2.小学中年级时期(9岁左右)接受小学正规教育二三年后,学生的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逐步学会默读,作文从口述向笔述发展,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段落或较简单的完整作文。内部言语已得到一定的发展,独自言语成了口头言语的主要形式,3.小学毕业时期(12岁左右)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具有初步的书面语能力,默读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作文已能写400~600字,开始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书面言语逐步地超过口头言语的水平,内部言语已发展到无声思维阶段。4.初中时期(“14岁左右)具有大量的关于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词汇,开始理解一些较深奥的谚语、成语、格言、比喻词等,掌握了表明事物各种复杂关系的语法结构和各种并列附句或条件附句。独白言语、内部言语迅速发展,言语和思维日益具有自觉性。5.高中时期(17岁左右)词汇量丰富,内容深刻,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成语和科学术语,准确地运用各种复杂的语句“叙述连贯,讲究修辞。但还存在思维和言语的脱节现象,有时因追求词藻华丽,致使内容空洞乏味。从总体上讲,言语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有待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研究表明,学生语文能力的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