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管理体系涉及的施工现场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办公区域以及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涉及的施工现场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办公区域以及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3职责和权限3.1工程部负责组织对公司管理体系涉及的全部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3.2各相关部门配合。4控制要求4.1辨识范围辨识的范围应包括:本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涉及的生产、活动及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与外部关联活动中可能产生且可施加影响的危害。具体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包括: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合适;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其它方面内容。4.2识别内容4.2.1根据公司工程施工及服务特点,应从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施工生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其他辅助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工作活动分类;分类时还应考虑工作场所所在地理位置,施工过程所提供的服务阶段,计划和被动性的工作,以确定的人、物等方面的因素。4.2.2各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依据活动或服务的分类、方位、性质和时限,对危险源进行充分的辨识。4.2.2.1公司危险源类别:a)机械设备、材料、人员、劳动保护用品;b)供方、分包方的影响;c)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交通安全类;d)施工产品、活动服务类;e)特殊职业健康安全;f)其他类。4.2.2.2可导致的事故类型,划分为以下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透水、火灾、跌伤、扭伤、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4.3辨识方法4.3.1基层单位组织施工人员、技术员、内审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消防保卫员等有关人员对本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进行辩识、评价,填写《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交工程部,由工程部依据各基层单位上报的识别评价结果会同行政部对已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形成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作为危险源评价的依据。4.3.2危险源辩识时应考虑以下要求,以确保其充分性:a)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b)所有的施工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的设备;c)作业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d)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e)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f)危险源辩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4.3.3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最终确认《不可接受风险清单》。4.3.4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系统安全分析、类比等方法。4.3.5新、改、扩建项目在施工生产前必须先考虑进行危险源识别,交工程部备案,按本文4.3执行。4.4风险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a)风险评价应在危险源充分辨识基础上进行;b)风险评价应为确定实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进行控制提供信息;c)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公司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为持续改进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标准;d)风险评价应为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e)风险评价应征求一线作业工人的广泛意见和要求,同时评价人员应进行适当培训。4.5风险评价方法4.5.1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L值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E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用C值表示。4.5.2为简化评价过程,采用半定量计值法,经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具体分值见附表)。4.5.3工程部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辩识的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表中查出D值对应的分数值,D≥240的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D<240的确定为非不可接受风险,建立《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各部门。4.6风险控制4.6.1风险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依据法规及其他要求实行分级控制。4.6.2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重大风险制定控制措施,报安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落实实施,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且申请提供资金,保证专项技能、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的资源。4.6.3通过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绩效监控,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4.6.4危险等级D<160时,由操作者自行控制,基层单位安全员监督检查,危险级别为:一般;危险等级D=160-320时,由各单位制定措施控制,工程部监督检查;危险级别为:重大;杜绝危险等级D≥320情况发生,公司制定管理措施控制,一旦出现,现场立即停工整改。4.7危险源评审,更新管理4.7.1根据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控制效果和对危险运行控制情况进行评审。4.7.2评审时机:当符合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考虑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更新、补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信息。a)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时;b)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发生重大改变时;c)施工工程部学技术出现重大进步时;d)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知识和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时;e)公司资源有良好保证时;f)管理评审时。4.7.3评审的意义在于:根据评审结果及时对危险源、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予以更新、补充和改进。4.8程序运行管理:由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行政部、工程部等相关单位配合工程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及实施检查。4.9记录的保存。4.9.1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保存各自的《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及其他有关记录,执行《记录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管理。4.9.2工程部保存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及其它相关记录。5相关文件5.1《记录管理制度》6记录6.1《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6.2《不可接受风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