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关于鲁迅的生平思想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对他的影响有两件:1.爷爷下狱,父亲患病——饱受世态炎凉2.外婆家在农村——对农村生活较为熟悉■1898年离开故乡,到南京接触“新学”,形成进化论思想。■1902—1909年在日本留学,广泛接触西方民主思想,并对外国文学有广泛涉猎,确定了终身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决心。■1909年回国,近十年熟悉中国文化,创作小说《怀旧》文言。■1917年,文学革命运动兴起后,鲁迅成为了一面光辉的旗帜。鲁迅于1918年发表著名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1918—1922年,五四运动高潮期,他完成了14篇中短篇小说,后收集为《呐喊》。从1924—1925年,五四运动退潮期,鲁迅完成了包括《祝福》、《在酒楼上》、《高老夫子》、《肥皂》、《幸福的家庭》、《孤独者》、《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其中《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与此同时,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还以“随感录”的形式发表了大量杂文。从1919年到1926年鲁迅还创作了一本散文诗集,内收作品23篇,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成熟的散文诗集。在学术方面看,鲁迅还有一本《汉文学史纲要》。对于中国文学史有很大的作用。在思想发展看,鲁迅经历了从进化论到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二、重点问题讨论1.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鲁迅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集中表现在下面一些著名的论著中。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这篇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与礼教的弊害”,他借狂人之口将中国封建历史概括为“吃人”。(教材35页)杂文《青年必读书》中,主张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以上突出反对的一面。但鲁迅也对传统文化有科学的态度:一是鲁迅用差不多30年的时间,整理322部古籍,包括《嵇康集》《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并写成《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二是鲁迅在三十年代写成《拿来主义》,对文化采取的态度为批判、继承、转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并非全盘否定。鲁迅对国民批判的内容是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马虎作风,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主要是在小说、杂文中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批判自欺欺人――儿打老子妄自尊大――我比你阔多了麻木――与王胡比捉虱子狭隘――长凳与条凳,葱条与葱丝杂文《现代史》――变戏法《二丑艺术》――帮闲《春末闲谈》――奴性2、鲁迅的国民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3、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关注?4、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批判《狂》《祝》对辛亥革命总结《阿Q正传》《风波》《药》对知识的与命运《孔乙己》《伤逝》等①文化转型――封建到民主,小农到现代拿来主义②肯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民主题材普通化提示灵魂艺术格局、语言方面的突破小说形式的变化鲁迅小说的内容思考题1、5――8页2、黄修己教材65――68页3、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