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9)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中国文化专题之五:制度《中国文化通论》课程主讲人:宣炳善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中国文化专题之五:制度(一)唐代科举制与贵族制度的平民化(二)当代中国的制度自信与制度竞争力(三)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分析魏晋以前贵族制度的影响良渚已出现贵族的社会等级区分(礼器)西周贵族制度:嫡庶之分,长子继承制两汉魏晋的贵族制度的表现:1、举孝廉制度2、九品中正制玉成为文明时代的礼器:贵族垄断《周礼·春官》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半璧为璜)玉璧与玉琮配合在一起用来礼天祭地.璧是圆的,琮是方的。祭祀礼器的空间布局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但根本上是儒家礼制的实践。良渚玉琮(外方内圆的贵族礼器)玉玦、玉镯、玉璜孝廉制度与儒家文化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正的权利与贵族关联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九品中正制与贵族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唐代贵族制度的瓦解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家大族开始衰落,中国平民社会产生。白居易是其典型代表,平民出身,家贫。“长安居,大不易”的典故。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沉冥子。《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白居易的字体现儒家文化的特点唐代的温卷习俗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踰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香山出身贫寒,故易于知足。……直至加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始终不出洛阳一步。可见其苟合苟完,所志有限,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然其知足安分在此,而贫儒骤富,露出措大本色,亦在此。才谪江州,遇李、马二妓,即赠以诗。卢侍御席上,小妓乞诗,辄比之雨中神女月中仙。迨历守杭、苏,无处不挟妓出游。”唐代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缺点1、以诗赋为考试手段,不考四书五经一类的强调道德修养的儒家经典。2、由于只考虚构想象夸张的文学,不考修身养性的经学,所以唐代的文人多不注重道德修养,是应试教育的产物。3、唐代文人的特权与放浪风流。唐代“郎才女貌”婚姻现象与平民社会唐元稹《莺莺传》莺莺感于张生才华,明知会有始乱终弃的结局,仍以身相许。张生的行为,说明中唐新兴士人的择偶观淡化门当户对、追附世家大姓的倾向,而郎才女貌择偶观已上升为唐代主导观念。史学家陈寅恪的评论此种社会阶级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以故唐代进士科,为浮薄放荡之徒所归聚,与倡伎文学殊有关联。夫进士词科之放佚恣肆,不守礼法,固与社会阶级出身有关。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元稹与白居易的文人放浪生活唐代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绿袍因醉典,乌帽逆风遗。”元稹自注云:“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王文彬、金石主编《戴望舒全集·散文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推荐阅读材料褚斌杰《白居易的人生观》,《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宋代科举制的变化与家族的兴盛1、对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反思。宋代科举开始考策论,后来加上四书五经。2、汉代五经(五经博士)《易经》、《礼记》《诗经》《尚书》《春秋左传》。3、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由于考试四书五经,宋代文人道德水平总体提高,于是理学出现。宋代提高社会伦理的努力面对社会秩序混乱,人情淡漠的现实,理学家张载、程颐率先提倡重建宗族,“敬宗收族”,提高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朱熹设计一个与古代宗族制度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宗族制度和组织模式,包括祠堂、族田、祭祀、家法、礼法、族长等宋代以来民间宗族制度。宋代贵族礼仪的平民化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国家礼仪制度的变革,贵族与庶民宗族间在礼仪上的区别也不复存在。任何宗族只要愿意并有能力,都可以建立本族的祠堂,祭祀自己的祖先,进行本族的各种宗族活动。谱牒也失去了区分不同宗族门弟品级高低的制度化功能,庶民修谱普遍化。宋代宗族的平民化现象宋代以后历朝政府宗族政策的一项重大变化是允许庶民立祠。在宋以前,只有皇家、贵族以及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才能建立家庙,祭祀祖先,而且对家庙的规格、祭祀祖先的世代也有一定之规。二、当代中国的制度自信与制度竞争力(一)市场经济制度的经济全球化(二)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是制度的竞争(三)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传统文化支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三个三十年的中国制度分析1、1949年---1979年:制度的苏联化模仿2、1980年---2010年:制度的美国化模仿3、2011年---2041年:制度的自主化探索(经济复兴与文化复兴不同步的现状)(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自信意识)高铁技术的经济全球化个案2005年后,中国的高铁吸收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四个国家的技术,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即集创能力。但不是原始创新,即原创。在2013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一万公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美国至今没有200公里时速以上的高铁运营。中美(G2)普世价值观的制度竞争(一)普世价值是符合人性的价值,无区域之分(二)美国为代表的普世价值观民主、法治、人权(三)中国为代表的普世价值观仁义、忠孝、和谐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变化建立文化兴国战略,吸收1999年后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开发----商业利润2008年美国动作喜剧片《功夫熊猫》文化资源开发的启示,在中国奥运会之前播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制度自信(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文化的复兴,经济已经复兴,强化制度竞争力。(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简政放权。(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三、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分析(一)三公九卿制(二)三省六部制(三)中央集权制(四)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思(中国化的民主集中制)秦汉时期的三公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大司徒)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大司马)3、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大司空)秦代的九卿①②郎中令:掌宫廷侍卫③④太仆:掌皇帝车马⑤廷尉:全国最高司法官⑥典客:掌少数民族事⑦宗正:掌皇族事务⑧治粟内史:掌租税钱谷盐铁、国家财政收支⑨少府:掌皇室宫廷事务。汉承秦制,三公九卿沿续汉代九卿:太常、光禄勋(原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原典客)、宗正、大司农(原治粟内史)、少府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制度演变由朝廷向国家的更大范围的拓展,分工更为明确。摆脱原来三公九卿制皇帝的家天下格局。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郎中,副首长称员外郎。如吏部下设考功司。其中隋朝的民部因为避李世民讳由“民部”改为“户部”。(观世音-----观音)明代中央集权专制的强化朱元璋撤中书省,废丞相,一切政务统归六部,由皇帝亲自辖制,传统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成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该机构设在宫廷,故称内阁。设内阁大学士,不设丞相。清代沿袭,仍设内阁大学士,不设丞相。清代增设军机处,架空内阁清雍正时为加强皇权,设军机处,草拟和转达皇帝旨意,处置军国要务,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的设立与运作,提高行政效率和确保机密,也为了削弱群臣议政的权力,皇权专制因此达到顶峰。清代文武官制对比中国古代职官以文官为中心文官政治接受儒家格物致知、为政以德的仁义传统,与军人政治相比更为温和,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体现了中华民族“尚文”传统。文左武右的空间尊卑格局。文官一手笔,武官打脱力。缅甸军政府、朝鲜军政府的军人统治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斗争在唐宋时期,相权与皇权相制衡。发展谏官制度。谏议大夫的职权是对皇帝进行规谏,还有拾遗官。在明代以后,相权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专制进一步强化。秦代的监察制度秦朝以御史大夫为御史之长,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等,专司监察。在内廷监督百官,也派到地方监察郡县,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系统。汉承秦制的监察制度汉代御史府为最高监察机构,首长也是御史大夫。后代基本沿袭。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刺史部”,后以“州”为名,州刺史监察地方官员。监察官与谏官的差异监察官纠弹百官谏官只规谏皇帝元代以后,谏官谏诤君王、匡正得失的功能日渐丧失。对西方民主制的反思苏格拉底之死与民主的困境西方民主的优越性与缺点台湾、泰国、埃及等民主国家的制度反思法治比民主更重要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特色推荐阅读书目1.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2.张分田:《亦主亦奴——中国古代官僚的社会人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1 / 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