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政治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A、王位世袭1.从禅让制王位世袭2.夏商王权的神秘色彩3.夏商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和分封对象2.分封制下的政治权力关系①诸侯对周天子的权利和义务②层层分封的政治格局3.分封制的作用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和作用2.宗法制的主要内涵D,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年老时沿用禅让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尧舜禹禅让?《论语》: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竹书纪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前316年,燕王哙禅让相国子之,引起动乱。太子等攻子之,兵败被杀,后齐宣王出兵,擒子之而醢之。王莽开“禅让”先例。魏晋南北朝同族政权嬗替,皆用“禅让”,魏、晋、宋、齐、梁、陈,及北朝魏、齐、周、隋皆是。《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既服九州,乃收天下之铜,铸九鼎,以象九州之物。……禹致(召集)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戮之。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尚书·酒诰》)※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同姓诸侯(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异姓诸侯功臣、姻亲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分封对象西周的封国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对象:宗室,功臣姻亲,现代贵族◇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权利:世袭领有封土,在封土内再分封,高度自主的行政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们毕竟是独立或者基本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领土、人口以及军队,虽然从血缘上看宗主和诸侯都是一家人,但宗法制的特点就是随着代际传递而关系逐渐疏远,所以,诸侯立国之初可能与王室关系尚近,几代以后就变成疏族远亲了,因此,对他们的控制就更多地依赖礼仪、意识形态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威慑。而且,分封的诸侯过多,分散在各个地方,其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诸侯之间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时间一长,诸侯之间的原有平衡不能永远保持,有的扩张,有的缩小甚至灭亡,诸侯之间也难免出现纷争。西周初年,当王室力量尚强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王室的调节来维持诸侯间的均衡,而时间一久,调控势必出现问题……尽管有宗法血缘的联系,但掌控整个王朝不离散的关键,还是王室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王室与诸侯宗法式分封制的特点就是要不断地分封,因为每代周王都有自己新产生的没有封地的兄弟和亲族,而不断地分封就需要有新的土地和人口,当王室力量足够强大时,可以通过不断地对外发动战争开疆拓土以满足这种需求。然而,王朝的扩张能力不是一个不变的恒量,它总是随着王畿的经济状况,以及王自身的素质出现变化,但并非可以无限延展,一旦战争不顺甚至失利,尤其是连续失利,王朝的持续分封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障碍。然而制度又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只好在王畿之内想办法,结果只能是王畿的范围越来越小,王室的经济实力下降,这自然会导致军事力量的衰落。——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王室内部在这两阶段间,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衍进了好几世纪才成定局。周朝的组织是使一切事物按照固定的方式维持一成不变的关系,可是人口激增之后,环境更变,这种安排已无法维持,原来各国间的无人地带,此时已不存在;各国当面接触之后冲突肘起。外交问题,也影响到内政。周王本身靠自有韵地盘维持他的军事实力,丧失了这领域之后,对诸侯的仲裁也鲜有成效,更使王室窘迫的勋是各国的进贡也告终止。——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天子天子嫡长子嫡系余子、庶子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大宗)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宗法制:制度体系的核心分封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