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美术教育在学校内主要是通过美术课来实现的,初中美术教育秉承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增加了美术形式种类,扩大了学生视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能够产生实效性;减少学生盲目向专业美术方向的发展,避免用专业水准作为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注重美术课堂对美术知识的普及效率,等等。我校课题组在课题申报成功之后,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任务,业务培训,并且围绕课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全国各地相关内容的研究资料,分析其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鉴吸收。组织了初一和初二年级各一个实验班级进行实验教学,并同其他班级进行比对研究。实验教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论文,制作教学资源库,对教学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反馈。具体说来,我们首先从美术课本入手,将初中年级的美术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美术史及美术欣赏;二是绘画练习;三是绘画、设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根据上述分类,我们制订了不同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美术及美术欣赏课,让学生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审美特点及其表现,拉近学生与高层次美术作品的距离,使其充分体会到美的内涵及真谛。在制作该类课堂资料库时,我们采用的是一种博物馆式的展示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克服书本上只言片语和图片稀缺、呆板造成的理解困难,营造一个生动的、多感官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在绘画练习课上,将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大屏幕上的课件内容为学生展现一个真实、清晰、流畅的绘画(设计)作品制作诞生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演示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摆脱了材料和场地的束缚,让原本受限的课堂演示活动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全面详实,满足了学生多角度观察演示的需要,避免了演示盲区的出现,还可以重复观看学习,提高了演示效率。而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则是我们这个课题关注的重中之重。学生美术视野的拓展,学习兴趣的培养,练习的多样性,最终是为了提高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又必须通过“物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这种“物化”在我们看来就是指导实践应用的能力。应该说,审美能力与其指导实践的水平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不仅希望学生学,更希望他们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课内课外都十分注重学生活动。除了传统活动,诸如班级布置,板报评比,艺术作品展览之外,我们同样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并且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加载进来。例如创建学生自己的虚拟个人网站,建立个人虚拟服饰馆等等,使学生的美术知识得以应用和检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在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美术活动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与课题的开展不无关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研究的决心和信心。目前,我们基本完成了初一、初二年级美术欣赏和史论课的教学资源收集工作,开始步入优化整合阶段,力争利用学期末和假期时间将资源库建成,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案进行学习的设想。课堂演示课件的制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方面,我们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汲取同行所做的有益尝试,将好而新的教学内容采纳到我们的教学课件中,另一方面,课题组也组织实验教师自己根据课堂需要拍摄制作视频演示资料,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信会起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届时,一个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安排而制作的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教学资源信息库将在美术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万事开头难,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意料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一、课程资源库的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而受课时的制约,巨大的信息平台如何完全发挥其效用,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学生可以针对同一堂课自主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案”,满足了学生自我学习的需要,照顾到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但在教案的制定上,教案间的差异如何把握还需要斟酌。最终做到教案即各有特色,又能围绕共同主题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殊途同归,不能不说是个考验课题组全体成员能力的问题。我们将会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讨,做到问题出现一个解决一个,向着最理想的结果努力。课题组目前进展顺利,工作正常,无重大变更事项。只是由于工作调动原因,贾文峰老师离开课题组,现由信息技术教师贺东利(女,中教一级)履行原贾老师工作职责。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方面要巩固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完善理论基础,形成论文材料,使其为教学资源库的建成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一文正在最后修订中,等待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