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终身学习之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意见唐山中学2012.3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大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同等重要,但许多中小学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就要不仅重视自己的教法,而且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学法指导的必要性1.学法指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周期在缩短,知识老化的周期也在缩短,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他就会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对现代社会就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现有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已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正如法国政治家埃德加·富尔所说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会学习,授以方法,已成为社会赋予当今教师的神圣使命。2.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指导学法的意识,学生自然不能很好领悟学习规律。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严重妨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必须学会思考,学会灵活地处理各种新问题,需要掌握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技能技巧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今后一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都有重要意义。3.学法指导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只有改变原来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真正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个性的学习,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从教学论观点看必须重视学法指导。以往着重在教法的改革上,而忽视了学法的同步改革。我们应该懂得,作为教师不管你知识有多么渊博,学识有多么丰富,但就其数量来讲,教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其理解学习过程,使其知道怎样学习,获得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则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以研究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这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实践证明:只有教法和学法处于和谐统一的时候,其教学效果最佳。为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教法,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二、学法指导的原则31.针对性原则。教师必须经常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运用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学法指导,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特点进行学法指导,特别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确立指导层次,采取不同方法分类指导。2.系统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条件化,让学生将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以避免知识的僵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检查效率,结构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熟练化,熟练化的知识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地与其他知识发生联系,结合起来促成眼前问题的解决。条件化、结构化、熟练化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浑然一体,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自主性原则。教师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要贯彻自主性原则,就要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入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的内部因素,要使学生学得得法、省力、高效,就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法指导应重视贯彻自主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要力求准确、恰当、具体、实用,便于操作。学法指导的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易于接受,便于操作。三、学法指导的方法1.教材阅读法。教材,即学生手头的课本,这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智慧的结晶,是学生成材的营养,攀登的阶梯。可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对所教问题一一讲述,而学生则习惯于模仿硬套。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正因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课文的大体内容,寻找疑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讲,听起课来容易抓住重点,对解决疑难问题有好处。预习应放在疑点多,难度大,进度快的课文内容上,立足点应放在用心寻找疑点、难点上。不必强调面面俱到的预习,否则,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课,教师就可以讲思路、4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节约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上教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课时把听讲和教师的提问、启发,以及参与讨论、课堂练习与看教材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不要轻视教材,只知听讲,盲目练习。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教材阅读。有些学生一下课,书一合,就把教材丢到脑后去了,不到下一节课,不到考试,很难去看课本,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方能强化记忆,学习效果最好。为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复习,而且要指导学生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系统复习,复习的范围首先是阅读当天、本单元或本章学过的教材,目的是温故知新,理清关系,增强理解,加强记忆,训练思维。2.课堂学习法。课堂教学是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也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上。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学法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有备无患。要上好一堂课,学生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准备:物质与精神。物质准备包括教科书、笔记本、练习本及其他与学科有关学习用具的准备。精神准备,也称“心理准备”。该法的主要环节是要求学生抓住课前几分钟的预备时间,想一想前一次课讲的内容,以“温故”为“知新”做准备;查一查前一次课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完成得怎么样;再看一看物质准备落实情况,这样就可以为上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探索、发问。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没有探索,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探索、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上课要引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使学生善疑、善问、善探索、善释疑。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了还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教师上课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引导学生经常开展讨论、交流与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会记课堂笔记。上课做笔记要有所选择,不是有言必记,而是记重点、规律、疑难问题、教师补充的内容和师生要讨论的问题。也要记容易写错、算错、记错的细节,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做笔记时,要学会手脑并用,一边记,一边思索教师所讲的系统性,条理性,不断分析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培养做笔记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而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和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独立的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定研究课题。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更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切身体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要贯彻“新、小、趣”的原则,即一是要有新意,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或者是在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二是选题要小,切实可行,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同时,又能以小见大;三是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题感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校的研究条件,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在研究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与研究。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必要时才给予启发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思考、探索、创新的欲望。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如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交往、研究、集思广益,在探索、挫折、成功的交织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每一位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总之,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既是端正教学思想,推进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又是一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每个教师都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自身授课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影响。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