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修辞手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一)比喻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例1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o项羽本纪》)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这样紧迫的情况,还要向人家告辞干什么呢?例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o屈原贾生列传》)译文:使自己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例1用刀俎和鱼肉比喻对方和自己,将两种对比强烈的不同地位和危急的形势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例2用污泥和浊秽(环境)比喻邪恶的势力,用蝉蜕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比喻具体形象,句子通俗易懂,屈原的周遭环境和他的人生态度在比喻句中有了清晰的交代。(二)夸张夸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1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例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例1用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值夸大和缩小,夸大和缩小中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泾渭分明的价值取向。例2用百万的伏尸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夸大的描述中刻画了秦国的强大和残忍,以及其他国家的弱小和惨败。(三)借代借本体的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本体;借本体的所属或所在来代替本体;借事物的全部来代替属于局部的本体或借局部来代替整体等修辞方法,均为借代。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发读者的形象思维。例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译文: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译文:两岸青山在眼前相对出现,一片白帆向红日轻捷飞来。例1中的千里足代替千里马,是局部代替整体。例2中的孤帆代替扬着一片白帆的小船,是局部代替整体。(四)比拟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是一种将人拟作物,或将物拟作人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有时给物以人的对话或语言,有时给人以物的动作或形态,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例10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译文:自从金兵南侵以后,就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例1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译文: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以往的树林,养在池塘中的鱼思恋过去的深潭。例12雄兔脚朴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o木兰诗》)译文:雄兔的脚上毛蓬松,雌兔的眼睛眯成缝,两只兔子并排跑,怎么能辨别我是雌还是雄?例10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作者借废池乔木所表露的一个厌字,将对战争的憎恶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11的羁鸟恋和池鱼思也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恋和思是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作者借动物的人类思想化语言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例12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把人当作物来写,动物才讲雄雌,问安能辨我是雄雌,显然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说明女扮男装是难以分辨的。(五)设问有疑问就要问,有问就要答,有问有答就是设问。设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二是反面设问,正面回答。例13然秦以区区之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译文:然而秦国以雍州小小的疆域……但是经不起陈涉振臂一挥就国破人亡,并被后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行仁义,而使攻势和守势完全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啊。例14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李斯《谏逐客书》)译文:敲打瓦罐,叩拍瓦缶,弹奏秦筝,拍着大腿打拍子……现在人们不听敲打瓦罐和叩拍瓦缶,而去欣赏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不弹奏秦筝,而选择《韶》乐,这是因为什么呢?为的是听起来高兴,看起来舒服罢了。例15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周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伶官传序》)译文:啊!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总强调说是天意,其实还不是决定于统治阶级的政策措施吗?追溯一下后唐庄宗是怎样建立起他的统治,又是怎样遭到失败的过程,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了。例13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以达到强调其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目的。例14也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先交代结果,后叙说原因,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15则是用反面的问题来激发正面的答案,对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设问,有点像现代汉语的反问,不用回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六)双关双关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意在彼,言有其实,意有其因,移花接木,耐人寻味。例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译文:在舍东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闲中见到了深远的南山。例17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堪小草同。(龚自珍《己亥杂诗》)译文:我对边防事务娴熟精通,却被人看作雕虫小技不予重用,自己虽怀抱远大志向,到头来也是和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相同。例1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译文:松柏梧桐枝枝叶叶相互覆盖,心心沟通相融。例16中的悠然有遥远的字面意思,即南山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也有诗人采菊时心旷远的意思。诗人有了这种心境,对眼前的美景才有悠然的神情和感受。所以悠然的双关意义值得玩味。例17中的远志的字面意思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但诗人在这里显然不是在谈草药,而是在谈自己的远大理想,所以,远志是用来形容自己的远大志向。例18的交通有诗句中描写的枝叶交错的意思,更有仲卿和兰芝心心相印的意境描写,正所谓生死相依,永结同心,其爱情的坚贞让人赞叹不已。(七)对比不同的事物,表象不同,实质不同,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对照,或者是用一个事物来衬托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所要说明的问题,强调所要表述的观点,就叫做对比。例19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屈原《涉江》)译文:燕雀乌鹊,却在殿堂和高台上筑巢啊,风姿招展的辛夷树,却枯死在乱树丛中啊。例2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译文:富贵人家的酒肉飘出醇香味,路上却躺着饥寒交迫而死的穷人的尸体。例21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杨。(《促织》)译文:惟独这个成名因胥吏侵耗而贫穷,却又因为促织而荣华富贵,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洋洋。例19中燕雀乌鹊和露申辛夷的地位和处境相对比,说明邪恶势力得势,正直不阿之士却遭遇陷害和打击,揭示了君昏国危的社会现实。例20的两种情形相对比,刻画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背景下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例21以成名先贫后富的对比,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为。(八)对偶几个句子如果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就构成了对偶。对偶主要表现为音节的和谐,节奏的明快,给人一种结构整齐的美感。例22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苏轼《石钟山记》)译文: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而悠扬。例2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译文:歌唱的台上声响充满暖意,好像春天到来那样融和,跳舞的殿里长袖带来的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清冷。例24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译文: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例21是四字对,写了不同方位石头的不同音响效果。例22是两个句子相对,分别写出了歌唱和舞蹈的不同情景。例23是五字对,写了兰芝姑娘的手巧和忙碌。(九)排比将几个意思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基本相等的句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就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语势。例2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一切动作,诸如用手推动牛,用肩靠近牛,用脚踏牛,用膝压牛……例26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晁错《论贵粟疏》)译文: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暑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冰雪。例27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袁枚《祭妹文》)译文: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出嫁;你的生平事迹,我已经写了传记。上述三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排比句,除了语势的强烈外,还有使句子的内容更为具体的作用。(十)反复作者为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采取在文章中重复使用某些句子的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反复。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能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例28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袁枚《祭妹文》)译文:阿兄回去了,还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望你啊。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例29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毛遂自荐》)译文: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例30采采芣笖,薄言采之。采采芣笖,薄言有之。(《诗经·周南》)译文: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例28呜呼哀哉的反复运用,突出了作者对亡妹的凄楚怀念之情。例29吾君在前,叱者何也的反复运用,突出了毛遂对自己君主地位的维护和尊重,以及对秦王的一种心理上的威势。例30采采芣笖的反复运用,突出了采摘芣笖时的愉悦心情。(十一)讳饰讳饰也叫避讳。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来,而改用其他的词汇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讳饰。例3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与赵?(《战国策·赵策》)译文:有朝一日,太后不幸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功绩在赵国安身?例3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译文:所以记下这件事,等着考察民风的人用它作为参考吧。例33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昨天王有命令来,因为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上朝见王。例31的山陵崩是为了避开死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2的人风是为了避开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民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3的采薪之忧是为了避开病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十二)互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参成互文,合而生义,上下文意相呼应和补充,叫互文。例34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译文:十三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先后学会了织布、裁衣、弹箜篌和诵读诗书。例3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译文:到处大喊大叫和骚扰。例36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译文:主人和客人都先后下马和上船。例34的年龄互补。例35的东西和南北互补。例36的主人与客互补。(十三)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地放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就叫并提。也有人称之为合说分解。例3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译文:不理解文句,倒急于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却反而不愿向老师求教。例38耳目聪明(《后汉书·华陀传》)译文: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分明。例3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的,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处罚;如果有尽忠尽善的,则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奖赏。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方法,译文都对句子的并提部分作了调整,使它们成为两个平行的句子。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