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水权制度变迁研究姓名:任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法学指导教师:肖国兴20040501中国水权制度变迁研究作者:任庆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黄锡生经济法视野下的水权制度研究2004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在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水质型缺水和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水事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规范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水权制度.但是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水权问题的规定还很欠缺,亟须予以完善.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促成了该文的立意和写作.该文从经济法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借用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论证了水权的配置、流转、管理和保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现行水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冲突,提出了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若干建议.在论述中,力图从经济法角度研究中国应然状态的水权制度,为完善中国现行水权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第一章中外水权制度发展历史考察;第二章水权制度的理论基础;该章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五个方面对水权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了构建水权制度的理论支点,为构建科学的水权制度提供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三章水权的概述;该章从法律本体的角度论述了水权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水权配置制度;该章从水权配置的概念和价值目标入手,然后提出了进行水权配置必须遵循的九大原则,最后着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水权配置制度进行介绍,对水权制度中的配置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五章水权流转制度;该章从经济学和法学两方面分析了水权流转的可能性,又从水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经济要求和解决水资源危机等方面论证了水权交易的必要性,接着研究了水权交易市场的概念、体系和要素,并对水权交易的价格模式选择、基本构成、影响因素、制定原则、形成机制水权交易程序等进行了阐述,从而勾勒出水权流转制度的理想状态.第六章水权管理制度;该章从国外水权管理制度介绍入手,提炼出其中值得中国借鉴的先进经验,又通过水权管理的原则的阐述,为水权管理制度确立了原则框架.第七章水权保护制度;该章从水权保护的责任出发,论述了水权保护责任的主体和责任的体系,阐述了水权侵害行为的表现、水权保护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水权保护的措施,从而完整地设计了水权的保护制度.第八章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若干构想.2.期刊论文范仓海.唐德善中国水资源制度变迁与动因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如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水权制度、水管理政策导向、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制度文化等进行比照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水资源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变化是核心动因,技术因素为制度变迁降低了交易成本,组织偏好为实现水资源制度的变迁提供了心理和意识基础.3.期刊论文徐爱霞.曹建廷中国水权与水量分配关系分析-北京水务2009,(6)水资源所有权形式决定水量分配的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中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这就决定了中国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取水许可制度,实现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对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目前,中国水权制度已经建立,水量分配对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具有重要作用.4.学位论文李爱琴完善我国水权制度的探讨2004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越来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稀缺的资源.由于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使中国在人口与经济活动不断增长、贫穷与环境退化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中国建立与完善水权制度,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水权的含义入手提出了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相关问题.针对中国水权的现状,借鉴国外水权配置和水权交易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步骤.指出中国水资源行政手段配置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不仅在管理机制上缺乏效率,而且在调度方式上缺乏透明性和稳定性.分析中国水权制度改革创新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明晰水权,加强水资源管理,也能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于打破供水行业的行业垄断.分析中国水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就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权转让及交易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中国应在其他水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水权转让制度,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权转让的范围、形式及基本制度保障等提出了看法.5.期刊论文李家珍完善水权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9)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解决中国水资源的最有效方法是市场化.通过水市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强化经济手段配水,并按照水市场规律强化水事统一管理,逐步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详细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式.6.学位论文田圃德水权制度与水权市场研究2004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保护、配置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水利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实现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必由之路.该文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的现状,在学习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该文研究并建立了水权体系,重点提出了一般水权、流域水权和特定用途水权等三个重要概念,同时对水权制度构成及其法律定位进行了分析.该文对水权制度创新及效率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建立了水权制度创新诱导因素的理论框架(模型),结合水资源紧缺的黑河流域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该文定义了水权制度创新影响和潜在收益及其计算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水权及水权转让价格确定(数量化)和确认(制度化)的方法和程序,并对培育、发展和规范水市场提出了政策和制度建议.研究表明,日益宽松和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有限的财政资源状况,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以及国家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迫切战略要求,是导致水权交易制度最终逐渐建立和发展的主要诱导因素.中国建立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易的外部激励环境已经逐步基本形成.研究表明,建立水权体系和水权市场的目标是,抑制宏观意义上的过度用水,恢复和保护水资源体系的正常与健康运转,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现有水资源管理体系向水权体系过渡期间的政策目标是,在尽量不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形成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为此,该文建议选择水资源稀缺比较严重的某个流域进行试点.7.学位论文王彬短缺与治理:对中国水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2004该文试图对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安排进行分析,从经济学视角对政府主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对水资源产权的界定与执行方式进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水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该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对水价值和水定价进行了探讨.该文认为,由于水资源使用者众多而且使用价值多元的复合属性,稀缺的水资源为国家所有是符合效率的制度安排.用水顺序权的配置是水资源国家所有的集中体现.在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基础上,通过水权、水市场等准市场手段和经济激励等管制措施可以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此外,政府必须树立资源财政意识,切实实现水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在水资源的配置中体现水资源的价值,降低水短缺带来的治理费用.该文的研究结论是:只有通过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才能缓解水短缺问题.该文共分七章.导言部分对研究的缘起、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简要说明.第一章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水赤字的分析视角.第二章对中国当前水短缺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中国水资源治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水短缺主要的症结在于水价值的经济涵义和实现途径被忽视,导致水资源滥用并加剧水短缺问题的恶化.第三章对水价值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水的多重属性对水价值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水定价理论进行了探讨,为第四章水权的界定提供依据.第四章通过对水权理论的评述和水权制度的国际比较,对水资源产权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第五章则通过水权制度实际案例的分析,对水权制度变迁进行深入考察,认为多中心治理结构是水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第六章对水资源管制制度和管制机理进行了分析.该章主要是对水资源管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经济学讨论,并通过国家之间水资源管制制度的比较,探讨政府是如何承担水资源短缺所引起的环境公共风险的.第七章对资源财政理念进行深入分析,考察水资源的公共产权如何坐实的问题.该文着重探讨政府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和公共风险的承担者如何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社会的)的途径来分摊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治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效率.结语部分在总结前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框架,强调多中心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就如何缓解中心水短缺问题提供政策建议.8.期刊论文道格拉斯·奥尔森.蒋礼平中国的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世界环境2006,(2)水是中国最匮乏的资源之一.中国的人均可循环水资源获得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大多数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而中国人口的40%居住在北方.因此,中国北方大量人口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728立方米,相比之下,日本和泰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3380立方米.在水资源丰富的美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更高.管理好中国稀缺的水资源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进行重大改革,水资源紧张将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建设和实行水权、水市场制度,是中国更好地管理水资源的一种方式.9.学位论文马培衢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2007本论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之道。中国的治水历史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其中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历来是中国治水事务中最为紧要的方面。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竞争性和水环境的恶化,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提高其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第一要务。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引入市场机制、创新配置手段来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思路,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同。水权和水市场自然被视为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问题是,在交易成本普遍存在的现实世界,农业水资源具有自然流动性、生命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等多重属性,决定了完全界定产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总有难以界定的权利留在“公共领域”,因而,水权及其交易市场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主要问题;相对的,由一定的组织和集体行动协调机制将剩余权利所蕴涵的资源价值内部化为组织租金,可能是以最小化的交易成本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更为现实的办法。本论文从寻求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源而起,在回顾和反思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集体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理论,构建了以交易成本为中心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展开了对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本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导论旨在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思路。本章概述了本论文研究背景,指出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和用水低效率并存的矛盾。在评论和反思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对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组织条件认识的缺乏制约了人们对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根源的理解和突破困境思路的拓展。然后,本章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