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银官桂芬主编张建萍黄敬榆副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三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认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力目标●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撰写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引例】奥运明星的职业规划启示录作为一个田径运动员,刘翔学过跳高,练过短跑,但比世界顶尖的短跑好手跑得慢,不如世界顶尖跳高好手跳得高,进不了世界一流运动员行列。经过详细的分析对比,刘翔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他比世界顶尖短跑好手的弹跳力更好,比世界顶尖跳高选手的奔跑速度更快。缘于这一特点,他最终选择了“110米栏”这个项目。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职场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的目标设定和可行的通道设计。通常来说,一个人拥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将其最强的竞争优势发挥最大效应,他的成功率将比他人至少提高5~10倍。6成以上的职场人在职业发展上受阻,都是因为职业定位偏差或职业定位模糊造成的。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不能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在工作当中就很难有所作为。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工作,虽然他们能正常完成日常工作,但往往很难获得出色的成绩。而平淡无奇的工作就会带来无成就感、无价值感、无满足感的问题,长此以往会让人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甚至是严重的职业倦怠。“常常会有人抱怨找不到好工作,而在我们看来,工作没有最好的,而只有最合适的。”在此,提醒职场人,做好职业规划,你就成功了一半。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一、职业生涯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生涯的含义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义,即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过程。职业生涯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各种工作职业的总称,是客观的职业。第二种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与动机变化的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二)职业生涯的分类1.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内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的价值观,为人处事态度与动机变化的过程。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外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总称,是客观的职业,可以理解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职务、职称、社会地位等。2.传统性职业生涯和易变性职业生涯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分类1.人生规划2.长期规划3.中期规划4.短期规划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划,无论是旅行还是工作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1.连续性2.可行性3.适时性4.针对性四、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正确认识自我,尽早制订计划(二)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就业优势(三)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实现,追求完美人生【引例】职业生涯发展必经的五大“岔路口”人生要经过很多“岔路口”,在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过程。我们可以相信职业生涯发展之路的可规划性,那么在这5个“岔路口”上如何能转得更漂亮,让我们自己掌握好“方向盘”呢?第一个岔路口:高考选专业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发掘自己特长和兴趣离你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有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刻你还感觉不到当下的选择有多重要,有多深的影响。然而,根据向阳生涯的研究,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顺其专业”择业,然而经过实际工作后,有超过七成的人会发现专业方向的工作并非个人兴趣所在,甚至十分厌恶本专业的工作,此时再来学习、转行,虽然也可挽回,但毕竟已经在不喜欢的专业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第二个岔路口:毕业找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各种慌乱中,你就被推上了职场这个“大赛场”。种种研究表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后续的发展中,虽然可以转行,但转行往往意味着损失和风险,而且在某些专业领域,转行难度非常高。此外,第一个工作平台,对个人积累技能和资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三个岔路口:工作3~5年要解决的问题:锁定职业定位,制订清晰的职业规划方案工作3~5年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之后个人职业发展将会面临首次职业发展“换挡时刻”。此时,对职场已有所认识,工作经验有所的积累的人来说,什么领域、什么岗位更适合自己,今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需要获得明确的答案,如果发现眼下工作不合适,就要着手转型的准备了。第四个岔路口:7年之痒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核心竞争力当职业发展步入发展中期,因为工作技能已累积到一定水平,工作流程也倒背如流,此时,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已大不如前,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工作激情。前后评估一下,发现往上发展还“差一口气”,但在原地打转很可能被后起者取而代之。是转向寻路或继续前进,是个问题。第五个岔路口:年届四十困惑多要解决的问题:取得晋升,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到了40岁左右的年龄,如不能晋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要么自己接受“平庸”到退休,要么就是想办法升上去收获更大的成就。但很多人在此被难住,找不到前进的方法,退又不甘心,一堆困惑在不惑之年全部涌现出来。穿越5个“岔路口”,你掌握要诀了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千万别存侥幸心理,以为能蒙混过关。舒伯在他著名的论述中说过:“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是前进的,一般而言是非可逆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每个阶段都有该完成的事,逃避和拖延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让自己的处境越发困难和不可控制,职业发展走入“死胡同”。抓紧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在飞逝的时光中抓住那些有限的发展机会,让自己不后悔。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一、人职匹配理论1.帕森斯的“特性—因素论”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创立的,继而由E.G.威廉逊发展成型。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人在发展与成长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因而是建立在差异心理学基础上的。帕森斯指出,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需要三个步骤:(1)评价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相关职业信息;(3)人职匹配。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2.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创立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霍兰德基于自己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归纳了6种基本的职业性向,如图3.1所示。图3.1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1)社会型(Social)(2)企业型(Enterprising)(3)常规型(Conventional)(4)现实型(Realistic)(5)研究型(Investigative)(6)艺术型(Artistic)二、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由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施恩对“职业锚”的定义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一个人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集合而成为他的“职业锚”。施恩根据自己对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的研究,提出了8种职业锚,如图3.2所示。图3.2职业锚理论提出的8种职业锚1.技术∕职能型(TechnicalFunctionalCompetence)2.管理型(GeneralManagerialCompetence)3.自主∕独立型(AutonomyIndependence)4.安全∕稳定型(SecurityStability)5.创业型(EntrepreneurialCreativity)6.服务型(ServiceDedicationtoaCause)7.挑战型(PureChallenge)8.生活型(Lifestyle)三、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于1953年依照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建立、保持和衰退5个阶段,1980年之后他更是提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生涯彩虹图,如图3.3所示。图3.3彩虹图1.纵贯一生的彩虹——生活的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相当于成人后期),以及衰退期(相当于老年期)。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1)最中间一层是儿童的角色,也是为人子女的角色。(2)第二层是学生角色。(3)第三层是休闲者的角色。(4)第四层是公民角色。(5)第五层是工作者角色。(6)第六层是持家者的角色,这一角色可以拆分为夫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第三节管理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误区(一)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谋取工作的手段(二)用计划和变化来否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三)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四)认为只有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二、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一)审视自我1.知己:个体自我认知2.知彼:分析环境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对职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行业环境分析。(2)职业分析。(3)企业环境分析。(二)确立目标(三)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四)评估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