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幕府制度本組成員:劉國焱周榮符雙碧玉宗卓瑪陳青青目錄一、何為是幕府制度?二、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三、幕府制度的演變歷程。1、傳統幕府的確立與演變。2、明清幕府的發展與復蘇。3、晚淸幕府制度。4、民國幕府:新瓶裝舊酒。四、結論。一、何為是幕府制度?簡單地說幕府制度就是中國古代權臣、戎帥、疆吏、牧守引薦親信士人以入府署參與行事決策的制度。“幕府”原指古代將軍的府署(因軍隊出征,使用帳幕,故稱),亦指運籌帷幕之大將。後世將地方軍政大吏的府署稱作幕府。幕府中的僚屬稱幕僚。故幕府制度也稱幕僚制度。幕僚同編入正規官制的官吏有明顯的區別。其主要功能為:置備顧問、諮議謀劃、參與決策、掌握機要、典屬文書,乃至迎接賓客、經辦庶務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參議決策和掌握機要為重。幕府制度在傳統社會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二、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問題,歷來有不同認識,有人認為幕府可以上溯及夏商之家臣,兩周之命士;有人認為起于周之六官六軍之吏屬;有人以為戰國乃幕府之發韌階段,起源于戰國公子之養士;還有人認為漢州郡之僚屬乃最早之幕府。我們一般認為幕府制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1、家臣制度與幕府制度的發軔。家臣制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初年,完善於春秋,衰落於春秋戰國之交。“家臣”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範獻子前來聘問,“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於家臣”。家臣制有兩個顯著特點,即擬公性和宗法性。這時的家臣制度,儘管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幕僚制度,但其自主用人的特點與幕僚制度具有相似性。後期,非宗法性家臣大量出現更說明了這一點。2、養士之風的盛行。春秋戰國時期養士之風盛行,所養之士稱食客、門客、賓客、舍人等。主人對賓客以禮相待,賓客也常常為主人著想。士人在春秋戰國的政治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實踐鍛煉,許多賓客也因此得到了回報,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在主人的提攜和推薦下,取得一定官職,得到重用。3、“幕府”名稱的出現與幕僚制的萌芽。幕僚制產生於戰爭時期,它首先存在於軍事系統內,實際上指的是軍府,府主和幕僚是上下級的關係,其屬吏則由主人自己聘用。後擴大到行政系統,演化為自主用人的幕僚制度。“幕府”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李牧傳》:李牧者,趙之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馮唐傳》:李牧·…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綜上所述,幕府制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家臣制中已顯其端倪。而養士之風盛行之後,養士方式、主客關係、賓客作用等無不體現了幕友制的主要特徵。“幕府”名稱的出現及其所擁有的用人自主權、財政自主權、賞罰自主權充分體現了幕僚制的基本特點。據說中國的幕府制度源于李牧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西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三、幕府制度的演變歷程任何政治制度之形成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國的幕府制度也不例外。它應軍事征伐之需要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漢代時被引進行政系統,成為整個官僚行政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用來參與政治統治和行政管理。它的發展歷經宋元以前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三個階段,傳統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和民國幕府四種不同形態。1、傳統幕府的確立與演變(1)秦漢時期幕府制度正式形成。秦漢時期,由於封建官僚體制草創,很多制度、法令尚不完備,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長官很難獨自完成各項任務,公卿郡守不得不開府自辟掾史,自主用人。因此《冊府元龜幕府部總序》說:漢丞相三公開府,置掾史;司隸、刺史有從事史;佐京尹、守相有掾史曹屬,皆幕府之職也。自主用人制度從軍事系統廣泛擴展于行政系統,形成了秦漢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辟署制度。同時,這種自主用人制度還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著,即幕主出資聘用幕賓,存在官僚體系之外的幕友制。辟署制度辟署也稱辟除、辟召、辟舉等,是指中央公卿和地方政府長官自己辟用幕僚掾屬的制度、其形成于秦漢、發展于魏晉、興盛于唐五代,是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1)辟主:A、中央公卿,主要指三公九卿和太傅、各類將軍B.、諸侯王國。C、州郡縣長官,即州刺史、郡守、縣令等。(2)辟署範圍:僅限於諸曹掾史,不包括中央公府的長史、地方郡縣的郡丞、縣丞、縣尉等佐貳官,它們皆由朝廷任命。(3)辟署標準:a.較好的道德品質;b.較高的經學水準;c.熟悉法令並具有處理公務的能力。在辟舉實施的過程中,雙方一般遵循自願的原則即便辟用之後,自願原則依然存在。所辟之人如果和辟主志趣不同,或對辟主行為不滿,或其建議不被采納時,常常會離開闢主。辟舉一旦成為事實,被辟者就成為國家的正式吏員,享受國家提供的俸祿,接受辟主的領導,雙方就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上下級隸屬關係。辟主要對佐僚加以約束,一旦僚屬不勝職任,或有違法行為,辟主要負連帶責任。而屬吏也要為辟主盡義務。辟署制度是兩漢時期重要的選官方式之一,通過這種制度,大量有實際才能者得以進入封建各級政府,參與封建政府管理,擴大了統治階級隊伍,保證了封建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但其在實施過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幕友制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沒能實現真正的大一統,為士人出遊創造了基本條件,中央公卿、各類將軍諸侯王、地方官員、貴勢之家都能招致賓客兩漢時期特使游士賓客再度活躍,幕友制與幕僚制雙軌並行。經文景的削藩,至武帝的推恩、奪爵使諸侯王勢力大減,特別是淮南衡山大獄之後,諸侯王只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無力也不敢再招致賓客了,因此,武帝中期以後,能夠招致賓客者為數很少。東漢初期政局不穩,遊士賓客又開始活躍。漢代的幕府是戰國時期將軍幕府的繼承和發展:一方面,幕府仍為將軍所獨有,凡具有將軍身份或頭銜的都可開幕府,因而唐人顏師古就指出漢代的幕府“以軍幕為義”另一方面,漢代的將軍不全是武官,不少是加了將軍號的文官,所以他們的幕府名義上是軍事幕府,其實完全變成了行政幕府,有的則兩者並置,同時擁有兩個幕府。這樣戰國時期僅存在於軍事系統中為將帥服務的幕府,此時也用於治國理政,存在于行政系統之中,並且發揮了很大作用。(2)自北朝起統治者切實意識到幕府的強大所帶來的威脅和負面影響,開始著意加強中央集權,收回各級長官特別是地方行政長官的用人自主權。於是,“州郡辟士之權,浸移於朝廷”,幕府制度的發展受到了削弱。隋朝統一全國以後,皇帝掌握了全部用人大權,不僅“六品以下官吏,鹹吏部掌”,而且“海內一命以上之官,州郡無復辟署矣”,該做法較諸北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唐承隋制,一切官吏都由吏部選任,地方長官的僚屬自然也由朝廷配備、任命,無須自行辟召,幕府制度名存實亡。但應該指出的是,受到打壓和控制的只是行政幕府,軍事幕府因戰事的臨時性和特殊性,仍然得到保留,並允許其自辟參謀佐助人員,這就為幕府制度的流衍和行政幕府的崛起提供了機會。(3)中唐以後節度使以地方軍事將領兼統數州行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集所轄地方上的軍政、行政、財政等權力於一身,因而與漢代的刺史一樣,在理戎的軍事幕府之外,還要辟設理民的行政幕府,於是本已式微的行政幕府在唐後期再度出現並活躍起來。(4)五代十國時期唐末“天下盡分裂于方鎮”的一幕繼續上演。藩鎮勢力尾大不掉,朝廷無法駕馭,只好含羞忍恥,姑息養奸。於是,節度使們為顯示威望,擴大勢力,遂大肆網羅名士,強化幕府功能。(5)宋代統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鎮開府造成國家分裂、中央大權旁落的深刻教訓,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行政的幕府發展。首先,幕府人員的聘用方式由自行辟署改為中央任命;其次,把唐代已成體系的幕稱編入職官系統,成為幕職官。幕府制度經此變革後所帶來的結果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過去那種政出幕府的現象不復存在了,幕府人員的決策、參謀功能受到削弱,而行政管理職能大大增強;第二、幕職官由朝廷委派,向中央負責,破壞了幕主與幕府人員之間的緊密依附關係,既杜絕了地方長官與幕府人員勾結起來與中央抗衡的可能性,也根除了幕府人員侵代、架空正規官員的弊端。至此,宋統治者“革五季之患”的目的基本達到了。不過,宋代幕府卻與唐前期幕府一樣,儘管有軍事幕府之存在,但行政幕府已是明日黃花,不復存在了根據上述宋朝以前歷代幕府制度的嬗變歷程來看,幕府最先在軍事系統出現,後來才被引進行政系統,由是而有軍事幕府和行政幕府兩種類型。在政治上軌道、天下無事時,這兩種幕府都默默無聞,所產生的影響有限,也沒有什麼制度建設可言;而當政局動盪、天下大亂時,這兩種幕府往往合而為一,幕府人員非常活躍、能量巨大,幕府制度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和完善。不難看出,傳統幕府制度主要是在後一種情況下奠定的。特點:首先,幕主具有用人自主權,能夠廣開幕府,辟用賢才能人作為自己的佐僚;其次,入幕之士被辟署後,幕主總要奏聞朝廷,為他們謀取官銜,雖然那只是一個虛職,但畢竟處身官僚體系之內;第三,幕府人員以幕主授予的幕職在幕府中供差遣,與幕主既是主客關係又是僚屬關係;第四,幕僚深受寵信,可以代表幕主行事,儘管品秩卑微,可地位顯赫,權力很大,往往架空正官,取而代之。第五,幕僚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以政務性工作為主。2、明清幕府的發展與復蘇(1)原因A.科舉成為入仕正途,削弱了官員的行政能力和素質,迫使他們不得不依賴專業行政人才。B.地方官僚制度不健全,各級行政長官難以事事躬親,須借助他人處理公務。明清兩代,地方官僚制度具有下列特點:其一、編制簡略。如督撫作為一省或數省最高長官,署內不設佐雜屬員,應辦事務由書吏承擔;而基層的州縣雖有佐雜屬員,但數量很少。其二、實行長官負責制。督撫衙署因無屬員,自然一切由自己作主;而州縣的佐貳官雖是朝廷命官,但常被稱為“閑曹”或“冗官”,在地方政府中僅具有極少的功能,一切政務由州縣官掌管。C.吏弊嚴重,需要專人監督。明清時,吏員的地位日益式微,遠遠遜色於前朝。他們待遇微薄,升遷無望。為了養家糊口,遂自暴自棄,惟利是圖,不惜上下其手,玩法妄為,敲詐勒索,欺官害民,使得吏弊空前嚴重。各級官員若不甘心胥吏擅權,唯有求助於同樣嫺熟吏事的幕友。D皇帝喜怒無常,大興文字獄,使臣下無所適從,只能請人代為起草和處理自己的章奏文字。(2)主要特點A、幕友由幕主用隆重的禮儀、一定的修金私人聘請,游離于官僚系統之外,不是公職人員。“古有幕職無幕友,今之幕友其人非官也。”B、幕主和幕友非行政隸屬關係,彼此是朋友,平等相處,以禮相待。幕友對幕主盡心盡言,忠誠負責。其就業準則是合則留,不合則去。C、幕友的地位得到國家承認。雍正元年,諭曰:“各省督撫衙門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辦,勢必延請幕賓相助,其來久矣。……嗣後督撫所延幕客,須擇歷練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將姓名具題。”儘管如此幕友不僅長期未被列為正式職官,相反還受到種種限制。如不准出離衙署交結官紳,在館時間不得超過五年,遇有勞績也不能獎敘等等。D、幕府的職責是“佐官為治”。在幕府組織內部,大致設有刑名、錢糧、書啟、朱墨、帳房、征比等幕席。一般以前三者為主。幕友各有分工,承擔一定的幕席。由於幕友從事的都是事務性工作,必須具備專門的業務才能,所以,入幕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幕訓練,才能夠勝任愉快。(3)明清幕府制度與傳統幕府制度的異同點。共同點:幕府人員都由長官自行聘用,並竭誠為長官服務,他們的地位得到國家法律上的承認。不同點:A、幕府人員的稱呼有別。正如清人陳文述所指出的那樣,“古有幕僚,今惟幕友”,一字之差,判若鴻溝。前者屬於國家公職人員,後者則不是。B、職掌相異。幕友處理的是具體的、瑣碎的行政性事務,幕僚除此之外,還在政治上有更大的影響和作為。C、地位懸殊。幕友為人作嫁,默默無聞,而幕僚聲名顯赫,受人敬重。D、與長官關係上,幕僚同長官有上下級名義,拘於尊卑之禮,做事有所顧忌,而幕友和長官是主客平等關係,秉正自恃,敢於抗禮,不遷就主官,能夠保持人格的獨立完整。3.晚晴幕府制度(1)產生及興盛有其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