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概论第二讲词汇1、举例说明近代汉语词语特点(P76)答:近代汉语的词语呈现出不同于古代汉语的新的面貌。可简单概括为三点:(1)大量反映新事物的新概念、新词语;P76-77(2)许多旧概念也用新词语来表示;P78(3)许多旧词语表现新意义。P79具体如下:一)大量新的概念多半是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的——新概念,新词语。如: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等的进一步发展,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词语:P76科举制度方面的词语:乡试——明清时代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地区性的科举考试。取中后称为举人。会试——乡试第二年春季,举人赴中央礼部参加的科举考试。取中后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八股——明清科举考试考试的一种文体,又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琼林宴——殿试发榜后,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称为琼林宴。登科记——科举考试被录取人的名录,也称为登科录。文化娱乐方面的词语:平话——宋、元以来南方流行的戏曲的名称。话本——说书人说唱故事的底本。诸宫调——北宋时兴起于民间的一种说唱伎艺就。戏文——宋代以来南方流行的戏曲的名称。楔子——戏曲、小说的引子,多用于剧首、篇首。书会——宋元时代,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得胜头回——指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瓦子——游艺性场所。勾栏——游艺性场所。二)许多旧有的概念也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即旧概念,新词语。如:P78六阳魁首——人头。渌老——眼睛。躯老——身体。爪老——手。白身人——平民。古汉语中也称为布衣、黔首。院子——仆人。船只——船。打点——准备、安排。打扮——妆饰。做大——傲慢。着精彩、着精神——振作、留神。三)有许多词语虽然在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它们却有着新的意义。即旧词语,新概念(旧瓶换新酒)。如:P79秀才——古汉语里主要有两个意思:1)优秀人才。2)汉代以下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而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入县学的生员。举人——古代指选用人才;作名词用时,则指被举荐的人才。至明清时代,则专指乡试取中者。进士——古代指可以进授官职之人。明清时代则专指殿试取中者。才人——古代有两个意思:1)有才能之人;2)宫廷内女官名。大夫——古代用作官爵名。近代汉语里有技艺之人也可以称为大夫。郎中——古代用作官名,宋代以后医生也可以称为郎中。丈夫——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丈夫。近代汉语里丈夫指“女子的配偶”的意思。头脑——古汉语里指头颅。近代汉语里“对象、人物”的意思也可以用“头脑”来表示。处分——古作“处置,处罚”解,近代汉语里则常有“指示,分付”的意思。送——在古汉语里有多种意思,然而近代汉语里“送”可以作“推”解。惭愧——古作“羞愧”解,近代汉语里可用作惊喜之词,含有幸喜、侥幸、难得等意思。二、词的结构P811、近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里只含有一个构词单位(语素)。单音节词一般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多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叠音词——双音节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不能分解的词。如:兀兀——形容静止的样子。腾腾——意思是自在无为,任其自然。刀刀——说话噜嗦(后写作唠叨)。洋洋——悄悄(地)、不引人注目(地)。也有三音节叠音词,多系木匠模拟声音的。如:赤赤赤。有四音节叠音词,多为AABB式。如悄悄冥冥、潇潇洒洒。二)联绵词。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分解的词。P821、若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称为双声连绵词。如:尴尬——意思是不正当,形迹可疑。踌躇——意思是犹豫不定。伶俐——意思为机灵,利落。2、若两个音节韵部相同称为叠韵联绵词。如:郎当——意思为破败。伶仃——意思为孤独。3、若声母韵部都相同的称为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如:展转(后写作“辗转”)。也有既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妯娌。三)象声词P82-84双音节象声词常是叠音形式的(AA)。如:呀呀,哇哇、喃喃。有非叠音形式的象声词,多数是双声或叠韵词。如:呢喃、叮当。有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咕咚(AB)、扑簌簌(ABB)、赤赤赤(AAA)、可磕擦(ABC)。四音节象声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ABCD(劈丢扑搭)、AABB(比比剥剥)。四)译音词——对外族语的双音或多音译音词,从汉语构词的结构看,一般也难以分解,因而也应该看作单纯词。如:苾邹——梵语译音词,意思为僧人。阿者——蒙语译音词,意思为夫人、母亲。大辣酥——蒙语译音词,意思为黄酒。莎搭八、牙不约儿赤——蒙语音译词,前者为醉,后者为离开。木乃伊——阿拉伯语译音词。2、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结构与方式。P85-86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单位(语素)的词称为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常见有如下几类:一)加缀式。含有词缀的词称为加缀式合成词。含有前缀的词:如:阿你——即你,“阿”是前缀;老婆——意思为妻子,“老”为前缀;打化——意思为化(化缘、乞化),“打”是前缀。含有后缀的词:爪老——爪,老为后缀。猛可——即猛,“可”为后缀;坐地——即坐,“地”为后缀;衲僧家——即衲僧(僧人),“家”为后缀。贪生——即贪,“生”为后缀。二)联合式。由两个意思相同,相近,相类,相对或相反的实词素以并列的方式构成的词称为联合式合成词。如:P86门户——意思为官差;成办——意思为成功。头口——意思为牲畜;左右——意思为反正;早晚——意思为何时。三)偏正式。偏正式合成词可分为两类。P87第一类称为前偏后正式,即前面的实词素修饰后面的实词素。如:细人——意思为奸细,“细”字有修饰“人”的意味;善为——意思为保重,留心,对临行者的叮嘱词,“善”字有修饰“为”的意味。第二类称为前正后偏式,即后面的实词素补充或陪衬前面的实词素。如:说开——意思为说明白,“开”补充说明“说”的目的或结果。船只——表示对船的统称,量词“只”起陪衬“船”的作用。四)主谓式。P87前后实词素之间有主谓结构关系的词称为主谓合成词。如:口滑——意思为说话收不住,没分寸;头高——意思为欲望大,要价高;五)动宾式。P88前后实词素之间有动宾结构关系的词称为动宾式合成词。如:点胸——意思为高傲;净手——意思为大小便。三、词的意义P881、本义,别义,常用义;2、引申义,影响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别义——一个词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其他意义,这些其他意义称为别义。常用义——一个词若具有几项意义,这几项意义的使用频率一般不会是等同的。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义称为常用义。常用义可能是本义,也可能是别义。P89根据产生情况的不同,别义分为引申义和影响义两类。2、引申义,影响义P89-90(1)引申义——是在词的原有意义(本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意义。如:“小厮家眼睁,望见那人是个野狐”中的“睁”,原有意义是用力张大眼睛,张大眼睛看事物就特别清楚,因而演变出“明亮(视力好)”的引申义。不仅本义可以产生出引申义,别义也可以引申。如:“门户”一词有“官府事务,官府派差”的意思,此为其别义。后由此义引申,衙门皂隶、地方保、甲长等也可称为“门户”。词义引申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辐射式,即由词的一项意义为基础,演变出两项或多项引申义,图示如下:P90-91↗B义A义→C义↘D义另一种是连锁式,即由一项意义引申出另一项意义,而这一项引申义又引申出第三项意义。图示如下:A义→B义→C义。辐射式与连锁式常常互相结合。如:“看”:A:①“看待”→②“接待,款待”→③“照应、照料”/“料理、备办”;B:①“看守”;C:①“听”→②“听从、任随”;D:表尝试助词。修辞方式在词义的引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媒介和促成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情况:P92①比喻经常造成词的新义,这种新义称为比喻义。如下面两个句子中的“窟笼”:A、“将那大海船底下凿来大数十个窟笼,他必然沉了也。”B、“相公,这状子不中使……上面都是窟笼。”以上第一个句子中的“窟笼”指洞,是本义。第二个句子中的“窟笼”意思为破绽,漏洞,这是由此比喻而造成的引申义。②指代也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如“吃着下酒没滋味,似泥土”中“下酒”指下酒的菜肴果品之类,这是用物品的作用来指代该物品。③反语也能造成引申义。如“可憎”这个词有时也会有可爱的意思。如:“向前搂定可憎娘”句。用修辞格式造成的引申义,多半是以词原有的意义作为引申基础。(2)影响义——有时候,词语的新义和旧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即新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此类新生义称为影响义。如:AB两个词经常搭配连用,由于受了B词意义的影响,A词可能具有B义,这就是影响义的一种情况。如:“良久”有沉默、默然的意思,“良久”本是“很久、颇久”的意思,怎么会产生“沉默、默然”义的呢?原来“良久”常与“默然”一类词语连用,由于这些词的意义的影响,“良久”也获得了“沉默、默然”义。P92-93同类的例子又如“缁素”有“分辨”的意思。“缁素”本为黑白义,常和“分辨”一词连用。又如“打”有“从”义:P93-94A、他却因甚打这里过?B、正打梁山泊边口子前过去。这是因为“打从”经常连用:“正打从梁山泊边过。”上述三例是受连用词语的影响。其他因素也可使词语产生新义。如禅宗著作中的“瞥地”一词有“省悟、领悟”的意思;“把茅盖头”一语有“主持寺院”的意思。这些意义的产生是受禅宗悟道、传道方式的影响。假借义是一种特殊的影响义。A词被借作B词,A词具有了B义,B义与A义的原有意义未必有内在联系,也就是说,B义并不是从A词的原有意义中引申出来,而是受了语音的影响——A、B两个词读音相同或相近——A词才具有B义的。如:P94“大”经常用作“待”(意为打算、将要):“梅香,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柱香咱。”有时“大”和“待”甚至出现在上下句中,如:“大争来怎地争,待悔来怎地悔。”(是经常借用,但不能错作为同义词。)有的词语和它的假借形式同样流行,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分辨清楚究竟哪个是本词语,哪个是假借形式。如“不分、不忿、不愤”都有“不服气”的意思。P95有时候假借词语出现之后,一直被使用着,而本词语反而很少使用了。如:“结裹”一词有装殓、发送(死者)的意思,后来多写作同音的“结果”了,而“结裹”却很少用了。P95-96同音假借是书面语的特有现象。在口头表达中,词语是没有假借义的。这是假借义与其他影响义的不同之处。四、同步引申1、举例说明什么叫同步引申?P96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包括近义词)或反义词(包括意思相对)相对影响,在各自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产生出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引申。如:“过”和“度”都有通过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过”有“递、交”的引申义,例如下面两个句子:“师遂过禅板”、“莫把真心过与他”中的“过”。“度”也同样有“递、交”的引申义:“子度拄杖与师”中的“度”。又“惭”和“愧”为同义词,两词都有“感谢”的引申义。如“不惭圣德背皇恩”、“事须惭谢大圣”、“愧君出应逢迎”“深愧王意”;P97又“支持”和“支吾”是同义词,都有“对付”的意思。如“我自支持他”、“着甚支吾今夜长”。又同样有“胡说、搪塞”(含贬义色彩)的引申义。如:“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胡说!世间不信有这等巧事……这分明是支吾的说话了。”以上是实词意义的同步引申。实词演化为虚词也有同步引申的现象。如:“将”“把”“捉”三个动词都有“拿、持”之义,这三个动词都演化为表处置的介词。例如:“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把那坟墓一顿筑倒。”/“宫人夜游戏,因便捉窠烧。”P98虚词意义的演变也有同步引申的意味。如:1、表示被动的介词“被”有时可以用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如“本要跳过来杀公人,却被店里人多,不敢下手。”P982、近代汉语里用作表被动的介词“吃”,同样也可以用来表示原因。如“和你去不打紧,只吃你性子不好,必要惹出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