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入新课郑和的远洋船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一一探究点:郑和下西洋新课探究郑和的宝船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明朝前期,经济逐步繁荣,国力日益强盛。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与宝船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西洋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时间:1405-1433年。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人物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比较结果时间次数1404—14337次1492—15044次人数278001500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17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设备航海图、罗盘针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客观主观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原因一二探究点:抗倭斗争1.背景:(1)明太祖时期,为了抵御海上各种敌对势力对明朝统治的威胁,实行海禁,限制海外贸易,但私人海上贸易禁而不绝。(2)元末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倭患严重。2.举措:(1)戚继光抗倭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日本倭寇①简短介绍倭寇情况。日本从元末以来就出现了一些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也时常抢劫财物,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②读史料: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③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等地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调任福建、广东,与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yóu)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④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戚继光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⑤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第三,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2)绘制沿海地形图,确定明朝海防范围。为了抵御倭寇,加强海上安全,明代还绘制了沿海地形图,确定了明朝政府的海防范围,其中,东南沿海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都已包括在内。《筹海图编·沿海山沙图》中的东南沿海(局部)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随堂训练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CA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BC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A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