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课堂:让儿童的自主学习真正发生“童本”课堂是一种指向儿童本体性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要以儿童为中心,回到儿童的认知世界和发展需求,让课堂回归学堂,让儿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和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种真正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本真诉求和全部价值。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童本”思想却很难得到落实,“童本”课堂也鲜有成效。究其原因,不是老师们不愿转变观念,相反,他们特别认可并接纳“童本”思想,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惑和失败,致使“童本”课堂难见起色。本文试以数学学科为例,从激发儿童的自主学习需要出发,谈“童本”课堂的构建与思考。一、尊重儿童的认知取向,让儿童想学数学“童本”教学首先要遵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认知取向,这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动因,也是儿童自主学习的起点。在儿童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让儿童想学数学,愿意学数学,否则,一切的外部干预都很难奏效。1.在故事中学习数学“儿童是故事的影子,他们随时都愿追随故事而去。”故事是儿童的精神生命和生活土壤,也是儿童走近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教学中,如若将儿童的数学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必能激发起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儿童的故事要充满俏皮和童真,一般以童话为主,有生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能够带给儿童特别的感受和期待,从而让儿童主动地走进故事,并成为故事中的一分子,与故事进行对话和交流。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某老师出示这样一则童话故事:一天,小熊来到菜场卖鱼,不一会狐狸走过来,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呢,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拍拍一旁的黑狗肩膀,笑眯眯地说道:“这样吧,我和黑狗子的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这是一则很好玩也很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读来很是让儿童喜欢和兴奋,他们也一定会投入思考并帮助小熊弄明白其中的原因。2.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儿童心理学指出,生活是儿童全部的精神世界,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是一种对生活的直觉,儿童需要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并改造自己的学习。在生活的世界里,儿童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儿童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才会变得自由自在、个性舒展,才可能真正拥有并彻底表达自己的生命。很自然地,儿童的数学学习也应回归生命的本原,回到生活的土壤中去,让儿童的数学学习具有厚实的根基和生命的跃动。7―11岁,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数学应当是具体可感的,并符合儿童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常识。比如:儿童在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时,一些老师为学生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这个总结看起来很精练也很浅显,但在运用时还是有很多儿童出错,究其原因,就是这条规律的得出脱离了儿童的具体感知和生活经验,仅凭几句抽象的概述是很难让儿童理解的。如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就很容易弄明白了。比如以购物导入: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儿童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儿童就很容易掌握了。3.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游戏是儿童的天然属性,游戏是儿童的行走方式和生活样态,儿童身上的每个细胞都传递着游戏精神。因此,学习数学,需要有一种游戏的眼光,让数学学习着上游戏的气质和精神底色,让儿童的数学学习因游戏精神而充满朝气和斗志,并不断开启智慧的大门,领略数学的魅力和精彩。这里,儿童的数学游戏需要贴近儿童特有的心性和游戏倾向,儿童喜好比赛和挑战,儿童数学游戏也必然是创新的、自由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特别留意和关注公平规则下的各种比赛,让儿童在自由发挥和自主比赛中巩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各种数学规则的运用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比如:在学习和认识1―100自然数及数字之间的关系时,一位老师组织儿童玩起了“甲乙两人轮流报数”的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人每次按自然数的顺序最少报1个自然数,最多报3个自然数,比如甲报1、2;乙可以报3或3、4或3、4、5。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这既训练了儿童对这100个自然数的认识,更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儿童对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理解。很显然,这是一场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比赛,很能激起儿童的兴致和热情,这个游戏玩起来儿童的思维一定是专注而有深度的,自主性学习也一定事半功倍。二、关注儿童的认知储备,让儿童能学数学儿童学习数学,除了一定的兴致和热情外,还须有必备的认知储备。也就是说,儿童进行数学学习时必须能够与新知识发生自然的联系和对接,能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并通过已有的认知自主开启学习的通道。1.关注儿童的认知基础儿童的数学学习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认知基础就是儿童已有的数学储备和知识结构。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否进行下去,关键是要有前概念知识的积累和必要准备。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在知识的链条上行走,新旧知识的衔接尤为重要,否则儿童的数学学习将很难发生。教师要善于给儿童提供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情境,让儿童在有结构的学习情境中有效地调取已有的知识展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比如学习一个数学新概念时,老师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新概念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和经验?如何利用这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达成儿童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儿童进行“毫米的认识”时,教师要分析儿童对长度单位米、厘米的掌握情况,然后给出“1毫米”的长度,并要求儿童用“毫米”去测量具体的物体,在不断的测量中反复感知“毫米”的长度和概念。在儿童感觉“毫米”很小时,老师再让儿童在自己的尺子上找“1毫米”,儿童凭着已有的经验或直觉判断就可以找到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并且很自然地会联想和测算出“1厘米”等于“10毫米”。这种基于儿童认知基础的教学,很容易引发儿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必然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认知和建构。2.关注儿童的认知经验认知经验是一个人在长期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认知倾向和思维方式,儿童在认知事物和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经验显得弥足珍贵。认知经验不同于认知基础,它不是儿童的知识储备,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品质,是对各种学习进行不断反思并内化了的?J知态度和认知能力。认知经验不能直接解决儿童所面对的学习问题,但可以给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思路。比如:在学习了“分”式填数(见图1)后,老师可以直接让儿童完成“合”式作业(见图2)。虽然儿童没有做过“合”式题,但他们可以在已有“分”式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倒推法(逆向思维),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不难发现,“合”式算法和“分”式算法都是运用相同的思维进行运算,只是运算的方向相反而已。同时,在这两个“分”和“合”的算法会做之后,老师可以放手让儿童自行解决“分合组合”算式(见图3)。这时,学生解决这个分合式就不会太难,他们很容易想到两种方法的应用,只是“分”和“合”要综合起来考虑,确保所填的数同时满足“分”和“合”两个算式,这是典型的利用儿童认知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的做法。3.关注儿童的认知条件学习数学,儿童需要特定的认知条件。这里,除了认知对象时必需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外,更要有一些特定的辅助方式和跟进措施,否则,纵然有再丰富的学习资源,儿童的自主性学习也很难进行下去。儿童的认知大多属于无意识的注意,容易分散和转移。而且,儿童在大多数时间里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学习和认知,特别愿意同自己的伙伴一起思考和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心得体会。为此,教师在放手儿童自主学习时,需要适时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认知条件,包括儿童学习导学案、教师即时点拨、多为儿童创造合作学习机会等。导学案,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思维路径,也是启发儿童、开启儿童心智的学习助手,在设计和编写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及思维梯度,并兼顾导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另外,教师的点拨也是儿童认知的重要条件,儿童的学习肯定有很多疑惑和困难,会时有困顿和盲点,教师要掐准机会即时点拨,给儿童以思路上的启发,让儿童在突破困惑中永葆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合作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能力再强的儿童也离不开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过集体生活是儿童的天性和常态,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寻求答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儿童自主学习时,应发挥儿童合作的需求和优势,让儿童在合作中走向成功。三、教给儿童认知方法,让儿童会学数学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学习一门学科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同样,儿童学习数学,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的自身规律及特点,寻求切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有效方法,方能打开数学之门,解开一个个数学之谜。1.学会数学思维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和活动上就是数学方法和数学策略,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特定途径和要求。依据数学方法论,数学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推理),这种思维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类。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即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比如: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归纳推理是由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即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比如:在学习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时,先让儿童列举出多个两个奇数相加的例子,最后得出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的结论。类比推理是新旧知识处于并列关系,但它们之间有程序和结构上的吻合,即从旧知识的类结构和性质可以推导出新知识的类结构和性质。比如: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乘数是整数的乘法和乘数是小数的乘法等,都可以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学习并达成新的认知。2.学会总结反思认知心理学指出,学习是对事物的感受和了解,反思则是一种自觉的透析和领悟。学习可以掌握知识,反思则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儿童学习数学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教给他们总结与反思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总结与反思,善于在学习中归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巧妙化解数学中的各种问题。比如:一位老师在组织二年级儿童进行“做数学,喝汽水”活动时,给出的问题是:夏天,商场为了促销汽水,专门举行了优惠活动,凡是儿童买汽水的,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1瓶汽水喝。如果你买2瓶汽水可以喝到几瓶汽水呢?如果你买3瓶汽水可以喝到几瓶汽水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解决到“买2瓶汽水或3瓶汽水可以喝到几瓶汽水?”这两个问题,就太浪费这道题目的价值和资源了,这道题目的用意是让儿童在具体的画图和组合计数中,归纳出买汽水和喝汽水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买2、3、4、5……可喝到2+1、3+2、4+3、5+4或2×2-1、3×2-1、4×2-1、5×2-1,最后得出:买N瓶汽水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的计算方法是N×2-1。这才是解决这道题的根本,也是这道题的真正用意和价值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总结和反思是其必然要求。3.学会创新发现创新发现是考量一个人会不会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人学习的核心品质。学习论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是让人多一些视角和思维去发现新问题、新情况、新动向,从而引发人们去开辟新的领域和世界。儿童学习数学,同样需要创新发现,需要多一些思路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