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与考试说明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考试说明1、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器物制度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资产阶级1840年(鸦片战争后)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西方:资本主义学苏俄:社会主义鸦片战争……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A、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B、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2.代表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1)主动了解外国情况,重视收集西方信息;(2)组织编译西方书报林则徐(1785年—1850年)《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1842年《海国图志·序》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的?日本人把《海国图志》大量翻译,推动日本明治维新。3、意义《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A.主张:B.表现:C.地位: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开近代中国由爱国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林则徐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2)魏源A.编写著作:B.主张:C.意义:1842年《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2.代表人物3.评价积极性局限性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指导了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意识)A.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B.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C.尚未付诸实践•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答: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地主阶级洋务派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3.主张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体”即治国之“本”“西学”近代科学技术,教育、赋税、武备等“用”即治国的手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学为体”:——纲常名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用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3.主张4.实践(洋务运动)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结果: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内容: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培养人才•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京师福州上海天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旅顺威海卫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军事工业民用(辅助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天津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6、评价(1)引进技术,培养人才(2)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刺激资本主义产生(3)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进步性:局限性:只学科技,未变制度。失败根因问题探究1:评价“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相同: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人。历任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著有《盛世危言》等,其思想对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者有极大影响。王韬(1828~1897)苏州人。道光间在上海外国人所办书馆工作。后赴英译书,游历法、俄等国。同治间在香港办报,宣传变法自强。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70年代)(1)原因(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三、维新变法思想(根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局限性: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代表:(3)主张:经济:政治: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2、宣传维新思想方式:①办万木草堂讲学②著书: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宣传西学《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梁启超(1873—1929)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变法通议》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改变科举制度,变法能够成功,在于改变政治制度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维新代表维新主张著作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3)主张: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代表:(3)主张:(4)特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5)传播:论战----论战的焦点封建顽固派维新派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变法民权,君主立宪西学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坚持科举取土,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5)论战: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6)实践:戊戌变法2)内容:1)过程A.1898年呈《应诏统筹全局折》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政治:官民上书言事经济:发展商业军事:改习洋操,添设海军文化:兼习中西科,出国留学3)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4)败因:主观: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因)客观:顽固势力——力量强大5)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中国19世纪40—90年代向西方学习时间19C40s19C60—90s19C90s代表人物面临环境外夷入侵(鸦片战争)内忧外患(第二次鸦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甲午战争)主张作用课堂小结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洋务派康、梁、严资产阶级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未具体实践启迪国人实践近代化起步实践失败思想启蒙学习层次学造器物学建制度器物制度抵抗派:林、魏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郑康梁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君主立宪(未实践)系统施政纲领(实践)本课小结趋势:渐进深入(2014江苏南通一调)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B16.[2014•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B(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摸)5.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C(2014解析余江一中二模)4.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洋务运动的破产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A(2013—201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一诊)6.19世纪70年代,一些对时局敏锐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些知识分子的“敏锐性”主要表现在他们主张A.兴办西式学校B.建立西式制度C.发展近代海军D.发展近代工业B(2014安徽黄山第一次质检)6.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D兴起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前期后期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一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政治: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治黑暗,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国万税,天下太贫”。……纺织工业:1913年: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1920年:475个工厂,资本8275万元材料三:讽刺漫画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袁世凯祭孔称帝2.政治:1.经济:一、背景3.思想: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企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因直因二、兴起:1、标志:1915《青年杂志》2、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4、主要阵地:《新青年》5、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