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公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来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公示一、总则1.1规划目的为适应来安县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来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1.2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1.3规划层次与范围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来安县行政区划范围,国土总面积1498.6平方公里,包括12个乡镇,编制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规划区规划来安县规划区范围东至施官镇顿邱村、南沛村及水口镇清水村、甲埂村村界,西、南、北均为新安镇镇界,同时,因规划淮扬高速于来安县城西部设置下线口,规划将舜山镇复兴村下赵、雀岗、金郢等村民组纳入规划区范围。即来安县规划区范围主要包括新安镇全部、施官镇的顿邱、南沛二村、水口镇的清水、甲埂二村以及舜山镇复兴村局部,总面积为200平方公里。3、城区规划来安城区规划建成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30平方公里。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1人口与规模预测1、人口规模预测规划县域常住人口2020年50万人,2030年54万人。规划城区常住人口2020年20.5万人,2030年25万人。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2-规划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20年24.8平方公里,2030年29.7平方公里。规划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9平方米/人。2.2县域镇村体系结构与空间利用规划1、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结合来安县现状城镇布局结构和发展条件,按照“中心集聚、分区调控、点轴推进、网络发展”的思路,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高速公路和县域主干公路为依托,构建“双核两轴三区”的开放式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双核”:即来安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汊河新城,新滁城副中心。“两轴”:即345国道城镇发展轴和104国道城镇发展轴。规划依托该两条发展轴线,分别带动来安县南北区域协调发展。“三区”:即北部精品旅游发展区;东部现代农业发展区;南部综合发展区。2、县域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规划(1)镇村等级结构结合来安县发展实际,以优先发展城区和积极培育中心镇的城镇化发展策略,确定“城区(副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四级镇村体系等级结构。一级:来安滁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汊河县域副中心城市;二级:半塔镇,中心镇;三级:水口镇、大英镇、舜山镇、雷官镇、施官镇、独山乡、三城乡、杨郢乡、张山乡,一般镇,共计9个;四级:中心村,共计47个。3、县域镇村职能结构规划(1)来安:滁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汊河:县域副中心城市;(2)多种类型小城镇①工贸型城镇:水口镇;②旅游服务型城镇:舜山、雷官、半塔;③农贸型城镇:县域内的其他建制镇。2.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3-1、公路交通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建设进出口快速通道,融入南京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境内旅游公路骨架,完善景区公路网络;沟通环形公路,建设来安县半小时交通圈。根据来安县自身特点,结合现有公路网格局,构筑“两环多支”的公路网络骨架。“两环”:县域北部环线、县域东部环线;“多支”:235国道、239省道、机场快速通道、457省道、大英至乌衣二级公路、104国道等。公路网规划分为5个层次:①高速公路管理维护宁洛高速;近期新建滁天高速,在城区及半塔设置出入口;远期新建淮扬高速来安连接线,在县城与S239省道交口设置出入口,规划滁六高速公路,连接来安县至六合马鞍机场。②国道管理维护G104国道;将县域部分道路改造提升为国道:S238省道升级为G235国道、S312省道升级为345国道。国道需达到一级公路标准。③省道管理维护S457省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将县域部分县道改造提升为省道:S239省道连接来安县与明光市的主要通道、S457省道至乌衣等3条省道,省道需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④县道改造维护现有县道,确保县域范围内每个乡镇之间均有县道相连。县道需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升级大英-雷官-施官-杨郢连接道路,使其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修建城区到六合马鞍机场快速通道,接城区中央大道,规划达到二级公路标准。⑤乡级公路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确保规划的中心村之间有乡道相连。乡道需达到四级公路标准。2、铁路交通-4-规划期内新建滁州至天长的滁天城际铁路,在来安新城区东侧设置铁路站点;规划滁州至来安城市轨道3号线,规划滁州至汊河的城市轨道1号线。均在来安县境内设置五个站点。3、水运交通①航道将现状来安河和清流河(六级航道)改造提升为四级航道。②港口在县域范围内分别设置水口作业区和汊河作业区。2.4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以区域自然条件为基础,调整优化中心城市和各级城镇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两核三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两核:一、来安精品县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集聚发展,推动政务新区和城市景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来者皆安的创新创业新家园。二、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汊河新城,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铜基新材料、电子科技信息、智能终端运用、高端医疗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汊河港运物流、健康服务社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汊河新区全面接轨南京,构建南京科技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基地、南京国际航运中心配套基地、南京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南京旅游度假首选基地。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带:以严格保护水体资源为前提,强化中心城区和沿沪宁线、G104线地区要素集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水口特色工贸小镇、大英风情小镇、三城休闲湿地水乡,完善制造业的创新功能和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升“汊河—水口—新安”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带的产业竞争力。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带:以严格保护山水生态资源为前提,科学规划建设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区、百思德华东国际风景园林城、林桥舜歌山风景区、张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杨郢龙源科普风电场、罗庄葡萄生态园、半塔红色旅游度假区,高水平建设舞彩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形成北部生态旅游环线,打造现代服务业和-5-乡村旅游高地,提升“舜山—张山—半塔”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带的集聚发展水平。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以打通经济和地理外向联络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南起汊河盘城、北至半塔盱眙的来安东部干线,按照“分区引导、园区示范、基地带动”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调整东部“汊河—大英—雷官—独山—施官—半塔”沿苏地区高效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带的产业发展水平。2.5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综合南京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滁州市及来安县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空间影响因素,结合对来安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及区位条件的分析,遵照综合性、整体性、区域共轭性以及区内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的旅游功能分区与布局原则,来安旅游发展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二环、三片、五区”,即:“一心集聚,二环扩散,三足鼎立、五区联动”,具体包括: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二条旅游发展环线,三大旅游发展板块,五大旅游功能区。2.6县域生态网络构建根据县域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各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重点。构建“一核、两区、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一核——白鹭岛--舜歌山生态核两区——北部丘陵生物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滁河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多廊——即来安河、清流河、滁河、屯仓水库、皂河、高速、铁路等生态廊道(10条)。三、规划区规划3.1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1、规划区建设用地规划规划期末,规划区范围内城区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45.48平方公里。2、规划区非建设用地规划-6-(1)水域用地规划期末,水域用地达到18.7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规划区内城区建设用地以外的河流、沟渠、滩涂等用地。(2)农林用地规划期末,农林用地达到135.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林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设施农用地及农村道路用地等。3.2规划区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高速公路规划期内,将规划建设淮扬高速、滁六高速,届时规划区内拥有包括现状南洛高速在内的3条高速公路体系,并拥有城北、城东、城南3处高速下口,区域交通联系将大大增强。淮扬高速来安联接线:为进一步加强滁州-来安-天长市域县市交通联系,经滁州于来安规划区西北部穿越,东向联接滁天高速,规划建议该高速来安下口设置于现状X011(规划S239)段,以加强来安城区-白鹭岛景区联系,带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滁天高速:该高速西至马鞍山,北至天长,经滁州南部于规划区东南部穿越,规划建议于现状X014县道段设置来安下口,以加强区域交通与来安--水口镇段的交通联系。来安-六合联接线:为进一步加强滁州-来安-六合市域县市交通联系,规划于滁天高速建设来安--天长高速联接线,构筑起来安中心城区周边网络化的区域交通路网。(2)公路交通一级公路:G345、S239、来六公路(新建);G345:结合滁州市总体规划,加强来安县与滁州市、天长市等周边县市联系,规划依托现状312省道进行G345国道建设,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同时为减少过境交通对来安城区城市交通的干扰,结合城区西外环南向联系滁州市区。S239:即现状X011县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7-来六公路(新建):为加强来安县中心城区与南京江北新区的联系,规划结合城区中央大道东向延伸,新建来安-六合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至南京江北新区。二级公路:即现状X009、X012、X013、X014等4条公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区内村庄道路除按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进行建设外,还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提升建设,保障规划区道路体系的高效、便捷、畅通。四、城区规划4.1城市性质皖苏省际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4.2城区规模预测1、人口规模近期(2020年):来安县城区人口20.5万人;远期(2030年):来安县城区人口25万人。2、用地规模近期(2020年):24.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1平方米/人;远期(2030年):29.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人。4.3城区用地发展方向随着新滁城131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滁来全作为城市密集带一体化发展,来安城市进一步西向、南向拓展与滁州市中心城区无缝衔接是总体规划中既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来安新城区的发展建设,规划期内来城将不再以老城区为核心,而是以来安新城区作为战略发展支点,以“东迎、西拓、南进、北优”作为来安城区发展战略方向。4.4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审视来安城区的综合发展条件,结合城区空间发展策略,打造内部生态廊道,营造城市发展片区,加强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功能补全优化,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结构,最终形成“双心双轴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8-“双心”:即依托南部新城区打造的“新城服务中心”及依托老城区发展的”老城服务中心”。“两轴”:即带动城区空间拓展的“裕安路-新丰路城市发展轴”及“建阳路城市发展轴”。“四区”:即依托城市空间,生态功能划分布局而形成的“老城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化工集中区4个片区。4.5城区用地规划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29.7平方公里。1、居住用地规划期末(2030年)来安县城区居住人口为25万人,居住用地面积97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32.8%,人均居住面积38.9平方米。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42.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4%。(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用地总计13.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5%。(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结合来安县远期城市居住用地布局及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对城区中小学设施进行布局规划,适当扩大中小学服务半径;经规划至2030年,城区将拥有小学7所,中学9所(含初中、高中),特教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至规划期末2030年,教育科研设施总用地规模达到96.9顷,占城区建设用地的3.3%。(4)医疗卫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