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城乡统筹的四支柱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城乡统筹的四支柱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单昊航院2006310541指导教师:杨燕绥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1.问题的提出: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整体上公平优先?2.定位:国家养老金设计的顶层设计问题3.文献调研:公平、效率和公平效率均衡的价值标准4.分析了影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方向选择的因素5.城乡统筹的四支柱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建立及优点6.本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水平、资金供给和国家政策7.缴费测算8.效果综合评价1.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注意力:对于各种制度模式的比较和经济分析上;研究重点:对于转型时期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性的讨论上;很少关注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方向的模式选择。同时,大多数研究:对某一方面或部分进行探讨,缺少整体、系统的研究,片面性。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针对局限性,将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2.问题的提出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变迁情况两个变化只是从城镇和农村两个子系统内部进行了制度的调整,难说将来走上公平优先的道路。公平的价值判断如果没有人嫉妒另一个人享有的那组商品,事物的状态就是“平等的”。如果某一分配既是平等的,又是有效率的,就说它是公平的。所有的公平观点其实就是寻找一种分配的“对称性”。——邓肯·弗利,《资源分配与公共部门》效率的价值判断效率:多从资源配置出发,效率就是如何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人类需要。本质上表达的都是“最优化”这个概念—能够得到公众认同的公共利益概念。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考虑均衡的特征值:(1)制度成本—收益的结构清晰和归属明确(2)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一致性原理上的分离均衡(3)均衡的区间合理(4)公平和效率均衡选择的手段是成本最小。(5)公平和效率均衡的重点是机会公平最大4.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第一支柱:非缴费型的最低保障。在这个支柱中,老年人无须为所获得的保障交费,而是来自于社会的福利和社会救助。五保户、困难户第二个支柱:确定缴费型(DC)公共养老金与缴费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在这个支柱中,养老保障待遇取决于年轻时向社会保险部门的缴费第三支柱:强制性的补充保障。这一支柱由政府强制实施,作为老年社会保障的补充部分。第四支柱:自愿性的补充保障。老年保障既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个人及家庭的责任。建立四支柱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首先,可以实现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其次,可以实现老年社会保障权益的便携性。再次,责任的明确性。最后,保障的充分性。选择城乡统筹的道路,从实质上说就是选择了公平与效率均衡的道路。城乡统筹的道路既在最低层次和基本层次上体现了公平,同时也在补充层次上进一步体现了效率性。5.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要解决的问题:(1)这种选择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经济来源可行性分析(2)我国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承载城乡统筹的老保制度?—资金供给的可行性(3)现在将老保制度调整为本方案时机是否成熟?—国家政策的可行性5.1经济来源可行性分析养老保障水平=生活消费支出×目标替代率首先确定保障范围:然后确定目标替代率:替代率表示养老金价值占某一时期内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前提:未来支出增长率可定为4%我国农村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现金生活消费支出的40%左右,因此,目标替代率大体在30-40%之间。保险费缴费测算5.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支付能力分析假定农村人均总收入与人均总支出都以4%的比率递增,上式可以计算各地区农村居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支付限额全国而言:无财政补贴、目标替代率为30%时:农民有缴费的能力。如果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如50%的补贴率),高、中、低替代率条件下都具备。目标替代率为40%时,11个省的农民具备支付能力,占全国的35.5%;由财政按东、中、西地区给与不同的补贴,则有3个省不具备缴费能力。也可通过降低替代率提高农民支付能力,如果财政给与补贴,支付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考虑东、中、西的生活消费水平,采用混合的方法,即三个地区分别按目标替代率40%、35%和30%予以确定:没有财政补贴,只有15个省份具有支付能力,有财政补贴,则有29个省份的农民具备了支付能力。5.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付能力的粗估参保人口基本预测假定:25岁的农村人口全部参保,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预测基础,年均城镇化速度为1%,死亡率“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年)养老金业务混合表”筹资总额假设:财政和个人分别负担50%;40岁为补贴年龄起始点,从而计算出40岁以上农民参保的筹资总额5.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付的可行性分析农村社保需要讨论财政支付能力,以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10余年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如果有财政担负筹资总额的50%,占财政收入和支出比重仍较小,随着财政收支的逐年增长,这个比重还会递减;若制度建立之初仅对大龄农民补贴,占收支的比重更小。由此可见,由财政承担一部分筹资额是可行的,对农村老保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资金供给的可行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资金供给是关键。(1)持续增长的国家财政收入(2)土地出让金(3)计划生育奖励资金(4)农民工社会统筹资金国家政策的可行性(1)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2)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展开。(3)全民医保探索正在进行(4)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开始“做实”。(5)企业年金已经启动。(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7.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7.1框架:四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差别层和指标层)和三个子系统目标层:评价的总体效果和制度运行效果;准则层:制度运行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情况。(一级子系统)差别层:根据一级子系统内容设置不同项目。(二级子系统)指标层:选择代表性的指标对公平与效率具体测量,是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三级子系统)7.2评价方法1.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时间序列和界面分析,评价制度动态发展状况、地区发展差异水平。个样本,个观测变量(指标)的样本数据第j项指标为正指标时,即指标越大表示的实际成果越大第j项指标为逆指标时,即指标越大表示的实际成果越小第j项指标为区间指标时,即指标值在区间内达到最优水平,且指标值离此区间越近越好np[](1,2,,;1,2,,)ijXinjp(min{})(max{}min{})ijijijijijXXXXX(min{})(max{}min{})ijijijijijXXXXX12[,]mm111222(min{})(mmin{}),min{}1,m(max{})(max{}m),mmax{}ijijijijijijijijijijijijXXXXXmXXmXXXXX2.因子分析法指标间的相关性增加了样本数据内部复杂的关系,寻找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公共因子)分别总和存在于个观测变量的各类信息。公共因子与观测变量间的关系可表示为:3.因子得分,公共因子由观测变量表示的线性组合为:—因子得分函数取方差贡献率之和的前个公共因子来计算因子得分,每个样本在个公共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为:[]ijX12,,,()mFFFmp1122ijiiimmiXaFaFaFXAF1212(,,,),(,,,)TTmpFFFFXAF1122jjjjppFbXbXbX1njjiic10.85njjcm11nnjjjjjFFccm7.3评价1.不考虑转制成本与个人账户“空帐”,只考察制度本身的运行效果—指标Y13选用当期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2.加入转制成本,即同时考察制度转轨对制度的影响。Y13为当期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率。1.不考虑转制成本与个人账户“空帐”选取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按照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公共因子一级子系统只设定制度公平和制度效率,公共因子的权重各为0.5,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等性。对于二级子系统公共因子的权重,根据其方差贡献率确定。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1996到2002,上升趋势;2003-2005年,出现波动1986年:养老保险县级统筹,在部分城市实行个人账户试点;1995年:建立个人账户;1998年:实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试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排名最后的1997年—新老制度交界2002年制度公平性和效率都排在第一位,城镇基本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最高—政府加大对保险支出的财政补贴,制度效果良好2.考虑转制成本各年变动与第一种情况基本相似;最高和次高的排序上,2002年退居第2位,2004年上升为第1位。这主要是因为2004年基金缺口率较之于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虽然2005年相比于往年基金缺口率较低,但是由于2005年的替代率比往年降低幅度大,使其得分仍然比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要低。总结探索了未来中国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新的模式,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分析。对于具体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调研,用于模式运行效果预测,总结出与事实十分相符的趋势,说明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可行性分析;运行效果分析证明了本模式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给能力现状。谢谢!请批评指正!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