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认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二、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一)预防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二)准备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三)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进一步规定了事故灾难应对处置的具体要求,内容如下:“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杜会治安;(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加强协调组织能力。三是要为一线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提高危险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保护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四)恢复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从时间上看,短期恢复并非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恢复可能是伴随着响应活动随即展开的。很多情况下。应急响应活动开始后,短期恢复活动就立即开始了,比如,一项复杂的人员营救活动中,受困人员陆续获救,从第一个受困人员获救之时起,其饮食、住宿、医疗救助等基本安全和卫生需求应当立即予以恢复,此时短期恢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等到所有受困人员全部获救之后才开始恢复工作。从以上角度看,短期恢复也可以理解为应急响应行动的延伸。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在长期恢复中,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恢复阶段应注意:一是要强化有关部门介人,尽快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1.组织体系:内容: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2.运作机制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1)应急准备(2)初级反应(3)扩大应急(4)应急恢复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4个基本机制组成:(1)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2)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3)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4)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3.法制基础内容: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如法律、规章、规定等。体系: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4.保障系统内容(1)通讯信息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通讯信息平台是应急体系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通讯信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培训演练系统(3)技术支持系统(4)物资与装备系统。不但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另外还有人力资源保障、应急财务保障等。体系:信息通信、物资与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三)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四)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足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2应急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3救援行动有关应急队伍进人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4应急恢复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应急结束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五)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1事故指挥官事故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确定事故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批准实施书面或口头的事故行动计划,高效地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场所有的应急行动。2行动部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疏散与安置等。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3,策划部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美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等。5资金/行政部资金/行政部负责跟踪事故的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未涉及的管理职责。9、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性:1)减少人员伤亡;2)减少财产损失;3)减轻环境危害;4)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10、重大、特大事故灾害的特点:1)突发性、偶然性;2)灾害扩大;3)容易发生次生事故;4)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形成公众危机事件。第一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应急预案的级别:1)Ⅰ级(企业级);2)Ⅱ级(县、市/社区级);3)Ⅲ级(地区/市级);4)Ⅳ级(省级);5)Ⅴ级(区域级);6)Ⅵ级(国家级)二,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一)综合预案(二)专项预案(三)现场处置方案(一)综合预案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二)专项预案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三)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步骤)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下面6个步骤:l成立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l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