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辩证法-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辨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成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涉及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发展,异化,伦理,社会运行,文化等方面的观点和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主义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选择判断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①整体性和直观性;②思辨性和臆测性;③自发性和不彻底性。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特征基本特征:①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变化”;②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第一推动”等;③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营垒里”。主要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的作用、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④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基本特征:①实践性②历史性③辩证性④批判性。作用:①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改革。②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的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④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⑤成为系统自然观、人文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5、系统自然观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统一的物质系统;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基本特征:①系统性②复杂性③演化性④广义性作用: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6、人工自然观基本特征:①主体性②能动性③价值性。作用:①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②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③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统一。7、生态自然观基本特征:①全球性。②批判性。③和谐性。作用: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8、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①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③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选择判断简答)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马恩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①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在于把理性方法运用于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②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③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④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⑤科学具有双刃剑作用,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量。3、马恩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4、自然科学分类及其原则恩格斯从运动形式入手,分析了基础的自然科学,即力学、物理学(热学、电学和光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并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1.5、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6、马恩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分析(1)科学发展呈现两种趋势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发展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与分析材料转向整理材料与综合材料,另一种是自然科学从研究较简单的运动形式转向研究较复杂的运动形式。(2)科学发展是渐进的过程(3)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7、国外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1)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的研究逻辑实证主义按照实证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2)日本科学论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武谷三男结合物理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实际,提出科学发展“三段论”理论,认为科学发展表现为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三个阶段。8、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食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9、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马恩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①社会需要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②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③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2)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①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埃吕尔和温纳被公认为技术自主论的主要代表。②社会建构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主要代表有比克,平齐等人。(3)技术发展的模式及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已经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③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简答)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思维。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2.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动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义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践,赋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4,怎样做到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①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事物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的逻辑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以历史起点为逻辑起点,以历史的进程为逻辑的进程,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具体地、历史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②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思维的逻辑进程是对思维的历史进程的概括,而思维的历史进程是思维的逻辑进程的基础。思维的逻辑进程是以概括的形式再现思维的历史发展。2.5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3.6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4.7跨学科方法的含义:跨越学科界限,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5.8复杂性方法的特点:①自组织性:强调事物的自组织演化特性,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控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发展演化的特性,不过分和直接干预对象的演化。②多样性:注意从多个侧面主义和把握对象;注意对象的多样性关系;注意事物的多样性联系。③融贯性:把对事物的历史考察和逻辑认知统一起来,把多样性与统一性联系起来,把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进行连贯、系统的认识。④整体性:首先把事物作为整体考察,力图超过还原论,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认识事物的存在、演化的复杂规律与特性。6.9科学观察: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10科学实验:它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7.11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观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