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纲151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775文化学概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文化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对文化的界定、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现象、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以及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文化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对文化的界定及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了解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及文化学的研究方法。3.掌握与文化相关的知识。4.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文化学概论”是本专业当中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学知识。考生可以了解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陶冶性情、丰富思想,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概述一、课程内容2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人与文化以及文化的起源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人与文化、民族与文化、人类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把握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本能以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问题。2.掌握:文化与劳动、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学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文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倡导和建立,从而更系统宏观地把握文化学的发展历史。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文化”的词源、文化的结构、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2.掌握: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第三章文化现象(上)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文化现象有更深刻的把握。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家庭制度的发展。2.掌握:物质生产文化的分类、物质消费文化的分类、氏族的演变和定义、民族和国家的定义。第四章文化现象(下)3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信息文化、精神文化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文化中语言、文字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和精神文化中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基本内容,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学习有关文化学的知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及特点、文学体裁及特征、艺术的特点。2.掌握: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及功能、宗教的分类及影响、哲学的类别及中西方哲学比较。第五章文化类型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类型的界定与分类及世界主要文化类型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类型的定义、文化类型的分类以及世界主要文化类型,从而拓宽知识,认识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世界各民族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文化类型的分类。2.掌握:文化类型的定义、世界主要文化类型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第六章文化模式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模式界说、文化的整合以及文化模式中的个人与社会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文化模式的定义、文化整合的定义以及文化整合的三种方式、文化模式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认识到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诸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结构,也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结构。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文化模式与文化类型的异同、文化模式中的个人与社会。2.掌握:文化模式的定义、文化整合的定义及方式。第七章文化传统4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传统的内涵、特征以及文化传统的形成与转化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进而理解文化传统的特征以及形成与转化问题。认识到文化传统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着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持续到未来。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传统的定义、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掌握:文化传统的内涵、文化传统的特征、文化传统的形成与转化。第八章文化传播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传播与文化传播、当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传播媒介的发展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文化传播的内涵及条件和途径、关于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当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传播的类型等相关知识,认识到文化传播对社会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传播的内涵、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传播媒介的发展。2.掌握:文化传播的内涵、文化传播的条件和途径、传播的类型。第九章文化变迁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变迁的途径、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以及文化变迁的原因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文化变迁的途径、原因及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等问题。从而认识到当人类文化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文化的变迁和冲突就成了人类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变迁的不同解释。2.掌握:文化变迁的四大途径、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文化变迁的原因。第十章中国古代文化流派5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观的发展及几个主要的文化学派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三次文化高潮、三次文化争论以及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佛教等主要的文化学派,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成果丰富,且已通过各种渠道辐射到当时的世界各地。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中国古代三次文化争论。2.掌握:中国古代三次文化高潮、中国古代几个主要的文化学派。第十一章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文化理论的嬗变、中国现代文化理论的兴起及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及流派等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经历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和文化改良的“戊戌变法”、中国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把握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及流派,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学的发展脉络。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2.掌握:“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及流派。第十二章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化理论发展的轨迹及中国当代主要文化思潮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当代文化理论发展的轨迹、80年代“文化热”的主要思潮以及当代社会文化寻根及大众文化研究热,认识到建国后我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及文化方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以俄为师”、“文化大革命”。62.掌握:80年代“文化热”及其主要思潮、文化寻根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大众文化的特征。第十三章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西方文化学说简史之一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西方文化学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学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等内容,认识到文化学作为一门当代人文科学,是西方学术界创立并传入其他地区的,他们对这一领域的成果进行了较多的总结,学习文化学,需要更多地汲取西方文化学的理论成果。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西方文化学史的滥觞期、马克思与文化学。2.掌握:西方文化学史的创立期和发展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十四章文化史的构拟——西方文化学说简史之二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典进化学派及古典传播学派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学的第一个流派——古典进化论的主要理论贡献及西方古典传播学派的分类及主要观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和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文化学的创建、德国传播学派、英国传播学派。2.掌握:文化遗留物学说、万物有灵观。第十五章多维的理论视野——西方文化学说简史之三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分析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分析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从而对近现代西方文化学说及文化理论有更全面的了解。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71.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释梦理论、社会学派赫尔兹和布留尔的主要观点、功能学派的主要观点、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2.掌握:弗洛伊德的文明观与幸福观、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学派迪尔凯姆和莫斯的主要观点。第十六章批判与解构——西方文化学说简史之四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亚文化与边缘文化研究等基本内容。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亚文化、边缘文化研究的几个焦点理论,认识到20世纪下半叶,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在西方取得了惊人的物质成果,但它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巨大的文化震荡与精神断裂。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后现代批判理论、性别文化政治理论、知识分子角色重构理论。2.掌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文化领导权、大众文化理论、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3.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文化学教程(第二版)》,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考生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各章节之前,应先仔细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明确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82.在阅读教材时,要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把握章节具体内容,务必求精求细,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做到融会贯通。3.在自学过程当中,既要积极思考,也要做好阅读笔记,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深层次的要求。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尽量完成章节后所留的作业,并通过适当的辅导练习,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识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