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研究》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莎士比亚研究》笔记第一章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时代第一节莎士比亚生平第二节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第二章创作分期和作品分类第一节创作分期问题作为一个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大约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为止,前后共计跨越境3个年头。在这期间,他一共创作了诗体戏剧39部(其中2部与人合作)、叙事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以及少量杂诗。欧美西方学者主要根据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包括语言)的演变发展情况,把莎士比亚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即:一、试验期(1590~1596)。二、和谐期(1597~1604)。三、洋溢期(1605~1609)。四、顶峰期(1610~1612)。目前为大多数人(尤其是我国学者)所认可的流行分法,即按莎士比亚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将他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早期,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历史剧10部:《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爱德华三世》和《约翰王》。喜剧10部:《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纳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诗歌有:叙事长诗2首,即《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十四行诗154首及一些杂诗。最初的3部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裘力斯·凯撒》。第二时期(1601~1607),中期,是悲剧和悲喜剧(又称阴暗喜剧)创作时期,亦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期。“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3部以古希腊罗马历史为题材的悲剧:《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3部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第三时期(1608~1612),晚期,是传奇剧创作时期。传奇剧4部:《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还有悲喜剧《两个高贵的亲戚》和历史剧《亨利八世》(后二剧与弗莱彻合作)。第二节创作年表1590:《亨利六世》上篇《亨利六世》中篇1591:《亨利六世》下篇1592:《理查三世》《爱德华三世》《错误的喜剧》1592~1598:十四行诗1593:《维纳斯与阿都尼》《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驯悍记》1594:《鲁克丽丝受辱记》《维洛纳二绅士》《爱的徒劳》《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理查二世》《仲夏夜之梦》1596:《约翰王》《威尼斯商人》1597:《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1598:《无事生非》《亨利五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裘力斯·凯撒》《皆大欢喜》1600:《第十二夜》1601:《哈姆莱特》1602:《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1604:《一报还一报》《奥瑟罗》1605:《李尔王》《麦克白》1606:《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1608:《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1609:《辛白林》1610:《冬天的故事》1612:《暴风雨》《两个高贵的亲戚》《亨利八世》第三节莎剧的分类第一类:历史剧(11部):《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理查三世》、《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第二类:喜剧(10部):《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络纳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第三类:悲剧(10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第四类:悲喜剧(4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两个高贵的亲戚》。第五类:传奇剧(4部):《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第三章莎士比亚的诗歌第一节《维纳斯与阿都尼》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写于1592年,出版于1593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首长诗,全诗1194行,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是题献给骚桑顿伯爵的。女神维纳斯炽烈的爱情是这首长诗的主导旋律。这首诗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富于浪漫激情。第二节《鲁克丽丝受辱记》长篇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写于1593年,出版于1594年,是莎士比亚的第二首长诗,也可以说是《维纳斯与阿都尼》的姐妹篇,全诗1855行。这首长诗同样是题献给骚桑顿伯爵的,它的题材来源同样是奥维德的《变形记》。这首长诗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虚伪而又凶残,卑鄙而又无耻,这就是塔昆涅斯的性格特征。鲁克丽丝:她是千百个惨遭社会邪恶势力欺凌的女子的典型。她善良、纯洁,对丈夫忠贞不二,但却逃脱不了淫邪凶暴的塔昆涅斯的蹂躏。她无力维护自己的贞节和荣誉,只得以一死来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垢。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命运的悲苦。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第三节莎氏十四行诗在欧洲文学史上,最初用十四行诗体写诗的是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他是十四行诗的创始人。归纳起来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也就是说,它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的理解和体会。在爱情方面,他的态度是现实的,他不把自己所爱的对象理想化、幻想化,而是理智地、实事求是地把她当作一个凡人去看待,去评价并鉴赏她的优美之处(第130首)。在友谊方面,诗人的感情是异常真诚、热烈、深沉而持久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者在表达爱情友谊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一些更为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如对人生和社会的感受和看法。此外,就文艺创作与审美观点的关系问题,作者提出了真、善、美三位一体之说,也是值得人们重视的。(第105首)第四章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第一节成就和规划问题划分历史剧的主要标准:首先,从取材上看,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而不是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现代生活(即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为表现内容。其次,从表现手法上看,应该以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旨。历史事件应构成剧情的主体,而不是作为背景出现。莎翁历史剧的题材来源:爱德华·霍尔编著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在显贵家族的联合》,霍林希德编著的《英格兰与苏格兰编年史》。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蒂里亚德在其著作《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提出“两个四部曲”的著名观点:第一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和《理查三世》;第二个四部曲:《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第二节莎氏历史剧的基本思想莎士比亚通过英国历史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是十分鲜明的。概括起来说是,一方面,强烈地反对社会混乱;另一方面,热烈地拥护开明君主制。正是这正反两个方面,完整地构成了莎士比亚全部英国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出发点。首先,关于反对社会混乱的思想。他在英国历史剧中反复揭示并强调的社会混乱的根源是:一、不合格的君主。(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约翰王)二、争夺王位的谋杀与战争。【兰开斯特家族(红玫瑰党)和约克家庭(白玫瑰党)】三、朝廷显贵的相互倾轧,封建贵族的割据与反叛。四、民众暴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五、罗马教廷的压制与干预。其次,关于拥护开明君主的思想。(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爱德华三世)“合格”的、“理想”的君主的主要品质与特征:一、贤明公正。二、英勇坚毅。三、合法继承。第三节莎氏历史剧创作的艺术原则莎氏历史剧创作的艺术原则主要有:连续性系列化,历史戏剧化,性格模式化和背景形象化。连续性系列化原则。连续性系列化的结构原则,对于历史剧创作来说,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一方面,它有利于在“连续”中展现广阔的社会画面,展现悠长的历史过程,有助于人们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理智地、准确地把握历史进程的逻辑性和趋势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在“系列”中展现社会画面的精致性,体现历史进程的具体性,有助于人们从微观的角度,去形象地感受历史,解剖并认知历史。历史戏剧化原则。“真实性”。“事件主体性”。莎翁在描写人物时,更多地是描写人物的行动(做什么,怎样做)及其后果,而较少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感情、动机等)。这就是莎翁突出“事件”的基本手法,也可说是基本“诀窍”。“历史真实”、“主体性事件”如何转化成为“戏剧”?主要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的:第一步,通过“行动冲突化”;第二步,通过“冲突集中化”。莎翁历史剧中的冲突,具有“焦点集中”与“范畴集中”的特色,因而体现了集中化的原则。所谓“焦点集中”,是指冲突双方“争夺”的对象“明确”而“集中”。所谓“范畴集中”,是指展现冲突的时空范畴相对集中。性格模式化原则。莎翁笔下的历史剧人物之所以不同于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归根结蒂,在于两者的性格组合规律及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历史剧人物是“单一固定型”性格,因而体现出“沉稳”、“庄重”、“凝炼”的特色;悲剧人物则是“矛盾发展型”性格,因而给人以“变异”、“惊诧”、“激越”的感受。背景形象化原则。福斯塔夫式背景、塔尔博式背景、贞德式背景、凯德式背景。第四节《理查二世》(1595)冲突在场面中展开,是本剧情节结构的首要特色,也是莎翁突出“事件”,以充分体现历史剧的风格特征的主要技巧。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有助于突现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的趋势。论辩性和意象性,是本剧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理查二世:理查二世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因为他是一个被废黜的君王,最终退位丧生,令人可怜可叹。但是,作者对他的否定和谴责也是十分明显的。他私欲重重,恃权妄为;任用小人,听信谗言;目光短浅,意志薄弱,具有“昏君”的性格特征。因此,他的惨败、倾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软弱无能,甚至可说是为政不仁、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的结果。波林勃洛克(亨利四世):他的形象带有喜剧色彩,因为他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他在剧中起兵推翻理查二世的统治,是由于自己受到理查的残酷迫害的结果,他的行动,具有反抗暴政、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性质,因而受到贵族阶级以到平民百姓的广泛支持。他气度轩昂,目光敏锐,意志坚强,尤其是他能看到并照顾贵族阶级的利益,体察民间疾苦并尽力给予缓解。这些都体现出了开明君主的面貌和色彩。但是,他的王位毕竟是以战争和谋杀取得的,具有“血腥”和“非法”的性质,因而按照作者的观点,他是一个“有罪”的开明君主。第五节《亨利四世》(1597)这部剧采用的是莎士比亚最喜爱的平行结构方式。剧中包含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描写宫廷政治事件,主要是表现亨利四世及其家族与叛乱贵族之间的军事斗争;另一条是反映下层平民生活,表现以没落骑士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平民阶层的寻欢作乐。上层政治斗争紧张、激烈,下层平民生活轻松、愉快;两者平行发展,交相辉映。哈尔王子,即后来的亨利五世,是这两层社会的纽带与中介。根据上述结构方式,我们可以概括出本剧的描述重心与主题思想:一是表现王权与叛乱贵族的斗争,歌颂亨利四世保卫王权、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雄姿;另一是表现哈尔太子的成长过程,从而为塑造一个理想君主形象打下基础。哈尔(亨利五世)独特的性格特征:一、“出污泥而不染”的纯真本性;二、“英勇顽强”的英雄本色;三、“贤明公正”的政治素质(任用贤人、惩处败类)。福斯塔夫:这是一个“历史”人物和“艺术”人物相结合的形象。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一个没落封建骑士阶级的代表,骑士阶级原有的一切价值观念,在他身上已荡然无存。福斯塔夫及其所代表的平民社会,是当时整个社会变幻、发展的缩影,是一幅生动绚丽的历史画卷。作为“艺术”人物,他又是莎士比亚所创造的最光辉的喜剧形象之一。他生就一付好脾气,乐观开朗、幽默风趣;他对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蓬场作戏,无拘无束,不爱任何道德、礼法的约束,享有着充分的自由。正是性格的这一面,使他显得可贵与可爱,具有了某种鼓舞人心的作用。第六节《亨利五世》(1598)本剧的中心内容是英法战争。它集中地描写了两次重大的、关键性战役,一次是哈弗娄战役,一次是了金库尔战役。第七节《理查三世》(1592)理查三世: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显然是一头吃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