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简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封建社会:(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3)社会: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文化:儒家思想为核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的殖民扩张。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鸦片战争的爆发: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的后果:(1)签订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3)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1)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主权(2)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任何一个西方列强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2.沦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1)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2)列强不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压迫(三)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侵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成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3.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并且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联系5.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使得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适(四)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1.旧的阶级的变化:(1)一部分地主阶级转化为资本家(2)农民阶级一部分转化为贫农或雇农,一部分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22.新的阶级的产生:(1)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2)中国资产阶级——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主要关系1.矛盾: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2.关系:相互交织、交替作用(二)两大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掠夺财富,破坏中国文物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外交(2)享有领事裁判权(3)把持中国海关(4)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扶持、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大肆宣扬“种族优势论”,为侵略制造舆论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3)在外国侵略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4)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5)《马关条约》签订后,台北人民闻讯鸣锣罢市,反对割台(6)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搏斗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3①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②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以中国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①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②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2.民族意识的觉醒(1)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编有《四洲志》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著有《海国图志》③王韬、郑观应、马建忠等,除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说(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①严复——《救亡决论》——喊出“救亡”的口号②严复——《天演论》——为民族意识提供理论依据③孙中山——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时代的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背景:(1)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长期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2)鸦片战争后,为了支付赔款和弥补亏空,清政府加增赋税,农民负担更重(3)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鸦片贸易使得白银外流,增加农民负担2.经过(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它发动群众(2)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1853年,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4)1856年,太平军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5)1856年9月,发生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6)1864年,洪秀全病故,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3.改革方案(1)《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2)《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意义:(1)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局限:(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先进领导(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内部的腐败现象4(3)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4)以宗教发动群众,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5)太平天国没有正确对待儒学(6)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3.教训: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自身不能负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官办性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最大)、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2.建立新式海陆军:(1)军队改用洋枪、洋炮(2)建设海军,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海军主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馆、工艺学堂、军师学堂(2)派遣留学生:派遣赴美幼童和官费赴欧留学生(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1.历史作用:(1)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开阔了人们眼界(2)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2.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第三节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1.背景:(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摆脱压迫取得发展(2)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国外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3.宣传活动:(1)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5)设学堂(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影响最大4.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5.经过:(1)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5(2)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6.结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3.维新派局限性的表现:(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爆发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2)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财政开支激增,赋税加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3)清末新政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2.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2)骨干力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的活动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1895年孙中山策划在广州举行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3.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4.邹容发表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5.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朝廷”6.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三、三民主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将其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建立独立国家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四、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1.双方:革命派和改良派2.阵地:《民报》《新民丛报》2.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6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1)同盟会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2)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保路风潮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2)随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燃起革命烈火,一个月内,13个省宣布起义3.结局:1921年2月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性质: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3.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三、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4.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5.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3)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1)挽救共和的势力:①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②1915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宣布“独立”,很快席卷半个中国③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帆(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②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3)资产阶级革命派弱点包括:①没有提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一节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