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平遥县人民政府2009.1.21平遥区位规划范围平遥古城区范围:城墙段马面散水边起东与南各24米,西与北各30米,瓮城外侧正侧三面各50米,角台外侧正侧两面各30米,总面积244.1公顷。本规划研究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平遥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约17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平遥古城周边地区,东北至惠济河西岸,东至惠济桥南侧的规划道路,南至柳根路和城南堡地段,西至顺城路,北至中都路,面积约为495公顷。第三层次:为古城区范围(即规划范围),面积244.1公顷。总论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要求》(199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山西省平遥县古城保护条例》(1999)《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规划成果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文本、图纸、图则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城市建设现状研究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研究平遥古城建筑与环境修缮与设计导则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管理规划规划研究平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历史:文化深厚的平遥历史研究历史沿革建置沿革平遥史称古陶,属冀州;春秋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汉时属太原郡;西汉又置有京陵县;北魏移现文水县境平陶县,后改称平遥,并一直沿续至今。平遥城演变西周点将台传说南北朝之前的京陵城和中都城南北朝至明初期的平遥县城雏形明洪武时期县城的拓展明清时期县城的完善民国时期县城的衰落解放后县城的振兴相传平遥城为尹吉甫所筑,是古城最早的建造记载,距今有二千多年京陵城遗址——县城东北3.5公里;中都城遗址——西南6公里;推断南北朝之前现平遥古城处并未有城池北魏开始,现平遥城所在地开始作为县治之所;城市建设以县治为核心,围绕其向外发展南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形成“十”字形商业街;县衙和城隍庙、文庙和武庙、清虚观和集福寺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对称格局平遥经济和建设的最辉煌的时期古城遭到严重破坏;角楼、敌楼被毁,城垣残断完整保护古城,开辟新城区,新旧分开,合理发展历史研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平遥古城商业发展历史商业贸易之初具规模,上可追溯到唐宋两代。其发展则当从明代中叶算起。到了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平遥票号的发展1823年,日升昌诞生,平遥票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使了古城商业贸易的大发展,持续百年之久。平遥商业发展简图平遥票号业发展简图历史研究地区社会文化发展重教兴学平遥人一向重视文化教育,乐于兴学,尊敬师长。崇尚礼仪自古以礼为先,加之晋商文化影响,历代居民崇尚人际交往礼仪。喜为商贾商贾足迹,遍布全国,逐步形成晋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善营金融平遥票号在近百年的辉煌时期中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税赋、军饷,下至商号、店铺的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急公好义平遥“平民尚义,民风气虽强劲,然极易感化,急公尚义出乎其性”。多元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民间崇拜共存。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山水环绕,自然形胜”——自然环境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堡寨相错,龟城稳固”——防御型制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布局对称,县制完整”——功能布局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街巷有序,坊里井然”——街坊格局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合院严正,楼阁巍峨”——建筑空间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砖瓦青灰,琉璃绚烂”——整体色彩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景致十二,诗词传唱”——人文景观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商道彪炳,文化厚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历史研究平遥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综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县城的完好原型。完整的城防体系、轴线对称、“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右武、东观西寺、市楼居中”的城市格局完整。平遥票号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间,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平遥为代表的晋商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平遥民居是中国居住理念的完整体现。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历史研究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状:问题重重的平遥遗产保护现状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受损历史建筑质量差;传统院落格局被破坏;历史构筑物缺失;场院被占建;过度整修。遗产保护现状传统院落现状2008年调查确定473处保护院落2005年省院调查确定513处保护院落遗产保护现状遗产保护现状建设失控大体量新建筑或仿古建筑对古城肌理影响严重;大型构筑物对古城整体风貌影响严重;新建民居院落尺度与建筑形式与传统风貌不符;新建建筑材料与传统风貌冲突。遗产保护现状旅游发展现状现状旅游景点分布图现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人口(万人)门票收入(万元)综合收入(亿元)2000年16.27770.82005年7357505.32007年986.73旅游发展现状大部分游客是一日游,部分景点无人参观。商业形式与经营内容单调重复。传统文化缺乏挖掘。历史字号名存实亡。旅游收入及人数比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旅游收入(亿元)428.424.65.3人数(万人)7574.4659.7732005年丽江与平遥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绝对量(万人)增幅绝对量(亿元)增幅丽江404.2312.238.5821.5平遥738.65.323.3社会发展现状社区现状分析平遥古城人口构成由当地居民、外来人员和游客组成,大量的流动人口造成了古城社区不稳定的因素。劳动就业和收入现状分析劳动就业——平遥失业居民比较多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区管理现状分析古城内同时存在非农户口和农村户口,社区居委会管理非农业户口,村委管理农业户口,而两者在户籍管理划区上没有相互统一,导致各个管理划分边界相互重合交错,造成了管理和操作上的困难。交通现状停车场缺乏,停车占道现象严重。车挡石位置形式设置不当,影响居民出行。电瓶车无序发展,旅游交通环境不良。环境景观现状绿化程度低,缺少大树。公共空间变成露天垃圾场。店招、广告、空调室外机等设施严重影响了古城景观。市政设施现状线杆林立;市政设施缺乏设计;污水朝雨水口倾倒;大量未经处理的烟尘严重影响古城空气质量。未来:科学保护的平遥平遥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意义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方向,剖析平遥古城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做好古城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目标探索地区社会经济潜在的资源、发展优势,寻找制约古城发展的瓶颈,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内容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SWOT发展条件分析优势因素S(Strength)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充足富裕的资源优势/相对优势的重工业/颇具影响的国际摄影节/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季节限制较小劣势因素W(Weakness)历史建筑破坏严重/基础资料相当缺乏/行政管理秩序混乱/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工业发展轻重偏颇/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机遇条件O(Opportunity)国家政策的调整/全球旅游风潮兴起/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市政设施的逐步实施/潜在的旅游市场/汽车拥有度提高制约因素T(Threat)经济转型困难重重/外部竞争日趋激烈/投入资金使用不当/古城人口疏散难度/旅游供需关系限制/古城外围缺乏统筹/水资源的逐年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威胁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SWOT发展条件分析问题历史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危机/行政管理不善/保护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发展不良/工业发展困境策略民居改善计划/发掘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管理法制/寻求资金支持/规划正确引导/基础设施改善/工业格局调整目标文化深厚的遗产城市/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未来功能定位城市基本功能分析平遥县的基本功能平遥古城的基本功能古城功能的定位以文化为核心功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集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论规划原则和目标保护优先促进发展以人为本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规划理念遗产“古”城旅游“名”城生活“和谐”城发展主题文化旅游居住遗产保护规划保护理念保护原则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保护方法——综合保护总论历次规划保护范围1999年山西省院《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古城内绝对保护区,面积21ha。一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面积42ha。二级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面积117ha。三级保护区(环境协调区),面积45ha。古城外绝对保护区,面积19ha。一级控制地带,面积100ha。二级控制地带,面积75ha。2005年山西省院《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绝对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古城总用地6.1%。一级保护区,占古城总用地19.2%。二级保护区,占古城总用地51.3%。三级保护区,占古城总用地23.4%。平遥古城及其环境整体保护——保护范围调整历史文化街区(2.44km2)建设控制区(1.96km2)环境协调区(13km2)古城区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对古城内地块和院落进行分类保护与整治。遗产保护规划建设高度控制城市水源保护绿地内禁止建设;保护城南堡历史地段格局和堡墙遗址、传统街巷和传统民居院落,保护城南堡历史地段周边农田景观特征;保护从古城下东门、下西门、南门、北门向外的视线通廊,该范围内建筑檐口限高20米;古城墙向外眺望1公里范围内,新建建筑檐口限高15米;1公里以外建筑檐口限高20米;视线通廊外局部地区建筑檐口限高40米。遗产保护规划遗产保护规划历史格局与风貌特征保护保护“堡寨相错,龟城稳固”防御型制特色。在城墙内侧疏通环城马道,在城墙外侧保护范围内,规划绿化带,改善城墙周边环境,以保护方城格局。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布局对称,县制完整”功能布局特色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按左城隍(城隍庙)、右衙署(县衙)、左文右武(文庙、武庙)、东观(清虚观、道教)、西寺(集福寺已不存、佛教)、市楼居中的对称式布局的结构,是平遥古城的特色所在。规划应当保护对于形成这一结构其重要作用的建筑群,恢复武庙地段历史风貌,并在历史上集福寺位置设置公共活动功能,将城市结构恢复。遗产保护规划保护“街巷有序,坊里井然”街巷格局特色规划保护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政府街)商业功能和街巷格局,对传统风貌的修缮应加以引导和控制,确保其原真特色。保护上东门街、上西门街等八小街的走向和格局;保护并逐步恢复七十二巷。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合院严正,楼阁巍峨”建筑空间特色保护古城内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合院模式空间布局。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建筑高度关系需要保护,应强调市楼、城楼、文庙、城隍庙、武庙、清虚观建筑高度的主体地位,其它建筑水平向展开的天际轮廓线。遗产保护规划保护“砖瓦青灰,琉璃绚烂”的整体色彩特色古城建筑的主色调为灰色,其色度可以在黄灰——青灰之间。古城内禁止大面积使用以下明度和彩度均较高的色彩:朱红、明黄、白、蓝、紫。重点建筑如采用特殊色彩需经过专门论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平遥古城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平遥县文物保护单位16处遗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