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实践时间:年月日2游三朱革命遗迹——泉州市泉港区三朱村趁着五一小长假回家的时间,和几名高中同学共游了离家不远的三朱村革命遗迹。——题记我们首先去了三朱支部旧址,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又徒步走了一段崎岖的小山路,终于到了三朱村。三朱支部旧址指的是朱汉膺同志的故居,位于泉港区前黄镇三朱后宅村的一个小角落从1930年起至惠安解放20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这里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被誉为“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革命基点村。汉膺故居为一护厝楼,是闽南地区农村极常见的砖石建筑结构。推开一扇古旧的木门,眼前是天井,在闽南地区,天井是大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近天井,可以看见一张方形的木桌上供着一尊石像,那就是朱汉膺同志的遗像。从这尊遗像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面带笑容。这间古屋,简单看来,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陈旧,略显破烂,被后人简单地修复过,但是他因为朱汉膺同志而变得不平凡。村里的一位老人给我介绍说——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发展,惠安县工委正式成立了惠安人民游击大队,朱汉膺同志担任大队长兼政委,按闽中地委的指示进一步开展“打顽敌、挖蒋根”的武装斗争。在一次打击辋川乡乡长江一枝取得全胜而回。但是随后,敌人就开始反击,派兵围剿三朱村,朱汉膺同志带领村民开展反围剿斗争,使敌人扑了个空。这间旧居室,还住过许多英勇的革命人。1931年春至秋,厦门中心市委先后调派沈玉泉、李文端、唐言福来惠开展工作,住在朱汉膺家进行活动。1932年2月,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蔡协民来惠巡视指导,也住在朱汉膺家中。1940年至1945年,闽中特委祝增华、吴珊等领导同志来惠安指导工作,也都住宿于三朱交通站。(部分资料参考于百度文库)如今,朱汉膺同志故居已被批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我和同学又步行至离这不远处的三朱革命纪念碑。这座碑是为了纪念三朱革命斗争而建立,纪念碑背面镌刻有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碑文:3三朱革命基点村,是中共惠安县委(工委)指挥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从大革命至惠安解放,党组织始终依靠群众,战斗不息,保持了红旗不倒。1926年冬,惠安县建立共产党组织。朱汉膺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建立中共三朱支部,书记陈平山。在中共泉州特委领导下,组织“十八乡”武装群众,痛击军阀汪汉民,群众首领朱成吉英勇牺牲。1932年,原省委军委书记蔡协民领导惠北武装抗捐运动,在都巡召开誓师大会,动员惠北数千群众,击溃军阀陈国辉一个营。抗日战争时期,三朱是闽南(中)特委和泉州中心县委的重要交通站。解放战争时期,闽中地委领导在三朱召开重要会议,充实惠安县工委,部署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县工委先后组织武装击退国民党反动政府多次的军事“围剿”。随着解放军入闽,县工委领导人于1949年8月23日率游击队三百余人从三朱出发,解放了惠安县城。为纪念在三朱进行革命斗争和牺牲的同志,谨立碑以志。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这座碑高7米,正面为原交通部长彭德清题刻的“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碑体为方柱形,纪念碑顶端镶着五角星,整座碑显得朴实大方,庄严凝重。做了简单的参观,我们便离开了三朱村。在这次参观活动中,虽然时间短暂,我和同学也只是做了简单的参观,听着村里的老人讲述着背后的故事,也多多少少有所感触。我不知道在这个偌大的国家,还存在着多少个像这样,小小的,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革命遗迹,它们并不起眼,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抛弃在一个个冰冷的角落,无人问津。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战争年代,这些小地方同样轰轰烈烈,同样流淌着革命人的鲜血。现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逐渐淡去,这些遗迹也逐渐淡化在世人的生活里。但是,战争不可忘!那些年的耻辱和惨烈也不应该被世人忽视,不能铭记历史的民族,不能以史为鉴的民族,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和平的温室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不懂得革命人的艰辛和残酷,甚至,不能体会像南京大屠杀那种悲惨,只是看着一组组惊人的数据,叹气,哀伤,再带点愤青。可是,我们终将负起这个祖国发展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不能遗忘历史。而政府也是,也应该加大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对历史事实的教育。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正视历史。无论是光荣,或是耻辱;无论是辛酸,或是喜悦。以史为鉴,才能看清前路,才能走向更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