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调查提纲1.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拟在2012年3月2日到2012年5月10日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是大学在校生。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网络问卷和现实问卷)为保证问卷调查回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了严格的匿名答卷制度,尽量使调查者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思考来回答问题。(2)访谈法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3.调查的目的、意义本次调查的目的包括(1)了解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2)分析在校大学生婚恋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取向。4.调查内容(1)了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2)了解影响在校大学生婚恋观原因,将具体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工作前景以及婚恋的目的性等四方面去调查。(3)将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情况与其它年代人们的婚恋观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出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5.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情况、观察所得进行归类、统计,形成文字、图标表达的调查结果,并对现有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成员分工情况: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总结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其婚恋观又如何?近日,本调查小组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因素。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出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问卷主要涉及恋爱观、婚姻观、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三个方面。二、结果与分析1、恋爱观1.1关于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调查显示3.45%的人认为应该谈恋爱,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95.32%认为不必刻意追求,遇到合适的就谈。其余1%认为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谈恋爱,0.23%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我校在校大学生看待恋爱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理性与慎重的。1.2关于恋爱情况,调查显示,34%正在恋爱中;24%曾经恋爱过;30%没有恋爱过,正在憧憬;余下12%没有恋爱过,并不憧憬。由此可见,社会人文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十分准确。1.3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显示,20.72%认为打发无聊时光;20.72%认为恋爱能纾解紧张的学习压力;25.23%认为是选择人生的伴侣;10.81%认为随大流,不落伍;7.21%认为是解决生理需求;15.32%认为是其它原因。由上可见,应该谈顺其自然不应该谈无所谓正在恋爱曾经恋爱过没有,憧憬没有,不憧憬我校大学生恋爱目的还不明确,存在一定盲目性,恋爱意识有待提高。1.4关于维持一段感情的基础,调查显示,81.48%认为维持一段感情的基石是坦诚、责任心、忍耐和包容;3.7%认为是浪漫幽默;0.1%认为是SEX;14.42%认为是因为有共同话题。由此看来,我校大学生认为一份感情的基础重在维持,信赖是感情的前提,坦诚与尊重是感情的持续。2、婚姻观2.1在大学的恋人是否会成为终身伴侣问题上,调查显示,14.58%认为会的,因为彼此相爱;9.4%认为不会,大学毕业就等于失恋,以后各奔东西;而58.33%认为顺其自然吧,如果现实工作等允许,可以考虑;余下17.69%认为没有经历过,故未考虑过。2.2关于是否能走向婚姻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婚姻与恋爱的关系,49.48%认为恋爱应以婚姻为前提;32.99%认为恋爱不一定结婚,爱过即可;1.04%认为恋爱只是游戏;16.49%的人没有想过。恋爱与婚姻均不可儿戏,游戏人生不可取,尊重彼此很重要。2.3关于是属于“毕婚族”还是“毕分族”,10%认为将属于“毕婚族”一类;2%认为属于“毕分族”;55%认为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结婚;25%认为将属于“光棍族”;余下8%认为属于其它。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认为从恋爱到婚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也因此对待结婚问题更加慎重。2.4关于对婚姻的看法,43%认为婚姻是恋爱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2%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48%认为婚姻是一种责任,并为爱情提供法律保障,3%认为婚姻是获取事业成功的一种手段;1%认为是婚姻是束缚事业发展的障碍;3%会的不会顺其自然没经历,未考虑以婚姻为前提不一定要结婚恋爱是游戏没有相过毕婚族毕分族工作一段时间再结婚光棍族其它认为其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婚姻不仅是爱情的殿堂,更意味着一份责任。2.5在自由问答,“在您看来,恋爱到什么程度可以结婚?”中,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父母同意,双方都觉得合适的时候。故我们可以推论,我校大学生大部分在对待恋爱和婚姻时,持一种理性、谨慎的态度,只有极少部分同学的态度与看待有待提高与引导。三、讨论与思考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的总体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充满了对爱情的好奇和向往,希望去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关注。升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压力的大学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大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但由于大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道德理性不成熟且社会阅历少,故对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易受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1]在社会背景方面,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当代大学生从小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这导致他们在恋爱结婚过程中出现了较之于传统婚恋观念及方式所完全不同的现象和问题。[2]在文化背景方面,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中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主流,传统婚恋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思潮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西方的自由主义、竞争意识、主体意识等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中,使得部分学生的恋爱和婚姻动机多样化。[3]在个体背景方面,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晚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甚至性的尝试成了大学校园里现实而又敏感的问题。[4]在此期间,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情感强烈、丰富;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注重友情与爱情;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自尊心强,但与此同时,有可能不善于把过剩的精力用于学习和正确的活动上;在客观条件尚未具备时,急于满足暂时的需要,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过分强调凭借想象,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脱离现实。有些人自尊心过强,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结果成为感情的奴隶。一方面,由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基本成熟,他们渴望爱情,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是比较强烈的;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上的尚未完全成熟,在对待婚恋问题上,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理智。[5]正式因为社会、文化、个体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多样的婚恋观。关于恋爱观,从本次调查问卷来看,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态度和动机上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有与爱情因素相关的,也有与非爱情因素相关的。其中,多数学生还是持严重认真的态度和动机。当然,与非爱情相关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包括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除孤独,寻求刺激,好奇,从众等。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恋爱目的不明确。[6][7][8]对待恋爱方面,在传统的婚恋观中,恋爱是以婚姻为归宿的,而校园恋情由于双方的懵懂和盲目往往难有结果。在校大学生尚不具备维持婚姻的稳定基础条件,未来存在很多变数。当校园恋情最终无法经受时间、经济、事业、家庭等诸多考验时,“毕婚族”自然大批出现。大学生的面对如此的恋爱结果,往往不能理性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极短时间的发生。[1]总之,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婚恋行为和婚恋结果往往出现冲突,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1]四、结论此次调查问卷中,反映了我校在校大学生对婚恋问题认识的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此问题提出几条解决途径。(一)“理论引导”途径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一个复杂多元的态势,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引领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要做到这一点,应从几方面下手:1、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恋爱、婚姻现象和处理恋爱、婚姻中的各种关系。2、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和道德评价标准,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3、积极倡导与婚恋观相关的爱情、责任、制度、和谐、价值等理念。(二)“过程渗透”途径婚恋观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对象,它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以下途径:1、公共选修课之间的沟通与渗透。马克思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等,都对婚恋观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和指导意义、所以,在公共选修课中适当穿插婚恋观教育的一些内容,使大学生讲人品、重学业、尽责任、做贡献、创价值、谨慎婚恋行为,防止闪婚现象的发生,牢牢把握婚恋的最佳时机,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婚恋观和道德观。2、将婚恋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纳入课程体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重视婚恋观教育。3、开展性教育和生理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帮助。(三)“系统推进”途径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不仅影响自身的成才与幸福,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婚恋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必须重视起来。学者们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社会媒体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建设好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氛围。2、高校要转变观念,加强大学生对婚恋观重要性的认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育内容上要深入,在形式上多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3、家庭是子女成长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家长需要营造良好、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积极健康的氛围感染学生,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律、自尊、负责的良好品质。同时,家长还需要加强在教育方面的科学性,充分利用各种学校途径,让家长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生理学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关注学生各方面的状态,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让两者有机结合,让教育效果得到充分发挥。[9][10][11]参考文献:[1]张旗,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J].KNCI.中国分类号:G641文章编号:1673-9507(2012)01-0060-03.[2]李桂燕,80-90后男女大学生婚恋差异的调查分析——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CJ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6):27-28.[3]吕善辉,吕昕,尹洪菊,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科教文汇,2012(12):180.[4]温蓉,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报,2011(6):42-43.[5]雷雯,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的个案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172.[6]《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5):42.[7]胡松年,程海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中国卫生学校,2009(1):77.[8]陈方,中国大学时婚恋价值观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5):13-14.[9]陈静,关于大学生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