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B.黑格尔C.费尔巴哈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请回答:(1)旧哲学对世界理解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答:旧哲学或者从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或者从主观去理解,但都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达不到对现实事物的正确理解。。(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人的活动,在实践中理解人和世界及其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质(3)为什么说“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旧哲学总是以追求“世界何以可能而解释世界”,马克思则以探索“解放何以可能而改变世界”。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主要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问题,揭露其矛盾;(3)人类一方面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达到对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问题,揭露其矛盾,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世界。简答题1、简述辩证思维方法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区别。(1)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亦此亦彼。它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非此即彼。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看到了存在,忘了产生和消失,看到了运动,忘了静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观点上互相对立,在内容上又互相贯通、互相包含。形而上学的内容作为因素包含在辩证法里,辩证法的内容,分别看来也没有不能为形而上学所采用的。形而上学只为形而上学,只是在于它割断了对立着的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孤立起来变成绝对化的东西;同样辩证法只为辩证法只在于它对这些对立的概念始终坚持从对立统一的联系中理解它们。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贯通,因此可以发生互相转化。如果把对立的方面放到统一的联系中去理解,就可以消除片面性,走向辩证法;反过,如果把对立面之间的统一联系割断,使他们变成孤立僵死的存在,全面性就变成片面性,辩证法就变成形而上学。(3)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常识领域是极其合理的。但人是理想的存在、创造性的存在和超越性存在,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反人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高超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在形而上学仅看到对立的地方发现统一,在形而上学仅看到肯定性的东西里发现否定,所以辩证法总是不合时宜的。但它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它是超逻辑和反逻辑的,是人本质的思维方式表达。辨析题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都是经典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请用辩证法的科学原理分析其得失。(1)朴素辩证法是笼统直观的结果,还没有掌握事物本质的辩证关系,还没有深入内部,并未反映出对立面之间的全部辩证内容,也未包括对立面转化的多种情形。(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表达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事物内部的复杂联系具有多种发展趋势。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论述题1、试述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及其内容,为什么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案要点:(1)主客体关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反思,其实质实践关系,包括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2)客体是认识形成的基础,反映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主体是认识形成条件,反映具有创造性。(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展现未来、无限逼近。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的客观性,即思维能符合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划清界限;(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即真理是对对象反映,是绝对的,真理对存在的反映又是历史的;(3)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是实践。2、什么是价值观?请以“诚信”或“腐败”为题,论述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2)一方面,风气的败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广大人民锐意改革勇于探索,敬业奉献,建功立业。(3)关键是用历史的眼光,实践地看待腐败问题(诚信问题)。第四章唯物史观论述题1、试述“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命题的唯物史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之。(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之。(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虚心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3)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简答题1、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概括和总结。(1)社会意识的特点:派生性、历史性和阶级性(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五六七章论述题1、马克思经济学是如何理解价值的本质及其根源的。答案要点:(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实体是劳动;(2)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物的性质,人的关系变成物的关系,价值的本质就是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其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于私人劳动采取价值、价值量货币等特殊形式引起的。2、马克思如何分析资本的本质及其表现,来断言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前途。答案要点:(1)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它是最高的、控制一切的社会力量;(2)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为了增值它要摧毁一切,包括它自己,这就预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超越资本个人所有制,实现资本社会占有,这就是共产主义的必然。3、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分析货币的本质来揭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的存在方式。(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从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物的关系,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金钱关系;(3)货币使社会权利转化为私人的权利,成为支配别人、社会的权利,人的关系被异化为金钱的关系,由此便形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的存在方式。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现实历史”的存在。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同任何真理一样,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需要长期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发展。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述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生产力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理论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现实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积极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我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