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论文学号:2015110姓名: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授课教师:李钢学院:信通院2016年1月4日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这是事关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抉择,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下是笔者对《决定》的浅析与感想。一、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的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二、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的意义1.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2.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3.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有利于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方针1.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2.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另外,《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3.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提供人才支撑。观看十八届五中全会有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设计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冲锋号。以下是笔者对全会的一点感想。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全面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突出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全会自始至终围绕着“发展”这个主题,贯穿着五大发展理念这一灵魂和红线。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将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仅是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理念,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基本理念。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阐明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充分说明了创新对于我国科学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在未来发展中,如果不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均衡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形成差异发展、结构优化、互动良好的发展格局。另外,和以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不同,协调发展理念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三、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说明我国的发展思路正变得更为深远、开阔。从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开始,到把“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再进一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不仅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更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所证实。绿色发展这一概念更加宏大、整体,不仅包含了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还包含了崇尚节俭、减少浪费的全新国民生活方式,以及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视为息息相关的发展综合体的新战略思维,是中国发展在走向新常态之后探索出的一条必由之路。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高举“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的旗帜,结合新形势,进一步丰富了开放的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而且还要发展“更高层次”的经济体。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提出了两大新任务。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一转变意味着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单纯“卖产品”或者“买资源”,还包含了参与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不仅是做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还要做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者,主动推动形成有利于己的外部环境。二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一概念首先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这次全会将与合作伙伴“打造利益共同体”上升为全党意志。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再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目标要求,开放发展的理念与部署,体现着中央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彰显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和长远谋划。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享发展,突出的是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迈向全面小康。共享发展,是我们党一直践行的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是改善民生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整体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协调使发展更具平衡性整体性,绿色为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并使之更具可持续性,开放为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谋划发展大局,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思考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在经济上,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在相当程度上被突破,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平等竞争和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体制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以来的这么多年是中国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2.在政治上,我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间断地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进步。3.在文化上,通过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全国上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运动。过去的封建落后的残余思想已普遍被摒弃,为一大批改革开放后带来的新思想新意识所代替。由此观之,改革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功,深入地考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充分考虑和结合本国的国情。首先,分步推进,由易到难,在渐变过程中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造,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苏东激进式改革的理论认为,市场体制是一个整体,其要素不能一个个分步引入,只有它的核心内容,如自由企业、自由价格、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宏观调控等同时具备时才能起作用,因而主张一揽子改革,一步到位。而我国渐进式改革理论则认为,市场机制是逐步完成的,其要素也只能一步步逐渐引入,因而,中国的改革不一下子改变旧的利益结构,不首先触及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如产权问题和要素市场的形成问题等,而是在不破坏正常的经济政治秩序的前提下,逐步放松控制,采取非均衡推进的战略,分领域、分部门、分企业各个突破,分步推进,逐步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换。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骤应是先农村后城市。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