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2.对10章节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义与富贵——1、3、4则;◇二是义与君子——2、5、6、7、9则;◇三是义与勇敢——8、10则。选文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顺从我喜欢的(道义)。”【评析】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义与富贵■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高中毕业。2019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成为近年来司法界的著名案例。2019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19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2019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释出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李嘉诚)选文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评析】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他同时还提出,不合于道的富贵荣华,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并把它看如天上的浮云般的虚无缥缈。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意即吃粗糙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思考:孔子可乐的是贫寒、简单的生活吗?富贵对他来说,真的没有意义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义而富且贵于我如甘霖选文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①指善辩例如:少淳厚,虽无造次能,而沉深内敏。——《北史·房谟传》②须臾,片刻例如: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国庸可而须臾忽也。——《魏书·礼志四》③轻率,随便例如: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④鲁莽,乱来例如: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三国演义》补充:造次【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儒商楷模1.追求和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其格言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2.诚信为本。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3.崇仁立德。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子贡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中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4.不富不贵不义的事,我们能不能做?我们成不了圣人,但是我们不能做为富不仁、为富不义的事;不富不贵不义的事,我们更不能做。逐利不能抛弃道义和良知:《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起身)。•子路愠(怨恨)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坚持、安守)穷,小人穷斯(就)滥(越轨、放肆)矣。•孔子义利观:合乎道义,求之;不合道义,固穷。选文8、10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在位者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无义就会成为强盗。”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祀的鬼神,你却去祭祀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义与勇敢“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评析】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选文2【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把这事告诉你的那个人搞错了。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道义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又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义与君子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且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义”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选文5【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评析】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选文6【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姿态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评析】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选文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之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不要怎么做,一切按照义去做。”【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