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李春暨南大学翻译学院2018HistoryofChineseandWesternTranslation第八讲中国翻译史第三次高潮:晚清民初的翻译HistoryofChineseandWesternTranslation晚清民初的翻译主要内容:•林则徐的翻译活动•洋务运动中的西学翻译•戊戌变法与翻译活动的转向•近代文学翻译晚清民初的翻译近代翻译的首倡者林则徐的翻译活动晚清民初的翻译林则徐生平与思想林则徐(1785-1850),字无抚,一字少穆,晚号竣村老人,福建侯官人。他从十二岁(1798年)“郡试冠军”起,到五十四岁(1838年)“以饮差大臣莅广东,查办海口事务”止,四十年间,在科举和仕途上是一帆风顺的。晚清民初的翻译林则徐生平与思想中英鸦片事起,满清王朝的统治阶层中分主战与主和两派,林则徐是对外抵抗派的首领,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崩溃之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进步技术的开风气者。晚清民初的翻译林则徐生平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而不反对正当的中外贸易,要求抵抗侵略但不排斥学习敌人的长处,用魏源的话来说,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圣武记》)。他曾设立译馆,编译过《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公独设间得其新闻报及外洋记载,通以重译,能中其窥要,而洋人旦夕所为,纤悉必获闻,西酋骇为神助。”——金安清《林文忠公传》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领导的译员:•袁德辉原籍四川,十来岁在槟榔屿罗马天主教学校读书,学习拉丁文。1825年,到马六甲英华书院学习英文。1827年秋,从马六甲回广州。1829年,受聘去北京理藩院当翻译,后随林则徐到广州。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领导的译员:•亚孟亚孟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孟加拉人。早年在印度塞兰普一所教会学校里受教育,毕业后曾协助马什曼牧师用中文圣经传教。1829-1831年间,从塞兰普回到广州。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领导的译员:•林阿适或名亚林,1822年到美索涅狄格州康华尔一所基督教会学校读书。1824年转学费拉德菲哑的一个学校。1825年从美国回到广州,曾在外国商行教职工英语。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领导的译员:•梁进德广州最早的基督徒梁发的儿子,十岁时开始在美国传教士俾治文(E.S.Bridgwan)那里学习英语与希伯莱语,后由澳门马礼逊教育社提供经费,在新加坡受教育。1837年回广州,仍在俾治文处学习英语。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领导的译员:•梁进德在广州的外国人评论他能正确而流畅地阅读和翻译西方书报,是最精通中文和英文的人。林进德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将那时在澳门出版的英文周报译为华文,而将其中重要部分转达北京政府。林则馀曾通过这些译员学习一些英语和葡萄牙的词汇。晚清民初的翻译“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的翻译林则徐主持翻译的主要作品•《四洲志》林则徐令梁进德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幕瑞(HughMurry)著《世界地理大全》(CyclopediaofGeography)翻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晚清民初的翻译•《海国图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的朋友魏源将《四洲志》及其他译文汇编为《海国图志》,于1844年出版,1847年又加以增修。此书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过影响。张之洞称此书为中国知西政之始。晚清民初的翻译•《海国图志》收在《海国图志》第八十三卷的《华事夷言》录要,署林则徐译,内有西尔沃尔(JohnThelwall)1839年在伦敦出版的《反鸦片论》(PamphletAgainstOpium)和德庇时(J.F.Davis)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中国人》两书的摘译。晚清民初的翻译•《海国图志》英国医生喜尔(Hill)说:他(指林)交给我们一份地尔洼(西尔沃尔)先生作的小册子和另一本撕去封面的关于中国的小册子(我想是德庇时作的)。他要求我们阅读从两书中摘出的几段。两书中有几部分已经译成中文,贴在原文所有的书页上。——《中国丛报》,1840年1月晚清民初的翻译•《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还收有林译《澳门月报》五辑,即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及论各国夷情。晚清民初的翻译•《各国律倒》原文为LawsofNations,1758年瑞士人滑尔达(DeVatfell)将其翻译为英文。除袁德辉翻译一部分外,林氏还叫当时在广州开设眼科医院的美国传教士伯驾(P.Parker)译了几节。晚清民初的翻译洋务运动中的西学翻译晚清民初的翻译林则徐后,晚晴的翻译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官方的洋务机构;二是来华传教士。晚清民初的翻译•洋务运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后,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于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发起了自救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在中央是满清贵族奕䜣、文详等人,在地方上则是官僚军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晚清民初的翻译•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输入一些外国工业(军需工业),造船制炮,镇压革命,兼御外侮;二是改革教育,办新学堂,以便培养买办和外事翻译人员。其副产物便是译刊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的书籍。晚清民初的翻译•洋务运动中的翻译机构及其翻译活动:•同文馆成丰年间,满清贵族奕䜣,桂良、文祥等在筹办洋务的奏折中提出六条调整机构及其职能的建议,其中有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一项。为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奕䜣等又于1860年(咸丰十年)奏请创立同文馆:晚清民初的翻译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办,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国文字语言之人,请饬各该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并于八旗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谱学习。晚清民初的翻译同治七年(1868),正式成立同文馆,开始只有英文馆,学生仅十名。次年增设法文馆和俄文馆。俄文馆是由理藩院的俄罗斯馆并过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添设德文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再添设东文馆。这样,英法德俄日这几个主要语种便齐全了。晚清民初的翻译•同文馆的学制各馆生员的学习年限,初定为三年。到光绪十三年(1895年)改为八年。前馆八年,后馆五年,按生员程度之高低编入前馆或后馆,后馆低而前馆高。晚清民初的翻译•同文馆的学制据《京师同文馆馆规》,八年的学习安排是: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二年:讲解浅书,练习句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晚清民初的翻译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晚清民初的翻译关于考试,也规定四种:一、月课,每月初一举行;二、季考,于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之初一举行;三、岁试,每年十月,定期而试。而岁试时,该月月课、季考起初仍然举行,同治四年起,则予以停止,以免重复;四、大考,每届三年,举行总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执行。大考后,凡优秀者授以七、八、九品等官。晚清民初的翻译•丁韪良(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及其翻译活动同文馆的首任总教习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兼教国际公法。学习翻译为同文馆学员的主要课程与活动,总教习丁韪良筹组了翻译馆。晚清民初的翻译•《万国公法》《万国公法》作者惠顿是美国著名律师,曾被派往欧洲担任外交官达二十年,回国后在哈佛大学任国际法教授,于1836年出版《万国公法》,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著作。丁韪良在入同文馆前就译出此书,共四卷十二章一百三十一节,卷首有丁氏英文序言,凡例和东西两半球图。第一卷为总论,第二卷为“论诸国自然之权”,第三卷为“诸国平时往来之权”,第四卷为“论交战条规”。同治三年,此书译成后,适逢普鲁士与丹麦交战,天津海口的丹麦船为普所扣,恭亲王奕䜣等援引此书有关则例与普鲁士使臣辩论,普使即行认错,将所截获船只移交中国。奕䜣于是给银将此书印三百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此书在出版后第二年即传人日本。晚清民初的翻译•《万国公法》同治三年,此书译成后,适逢普鲁士与丹麦交战,天津海口的丹麦船为普所扣,恭亲王奕䜣等援引此书有关则例与普鲁士使臣辩论,普使即行认错,将所截获船只移交中国。奕䜣于是给银将此书印三百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此书在出版后第二年即传人日本。晚清民初的翻译•丁韪良的其他译著《西学考略》《格物入门》(NaturalPhilosophy)《同文津梁》(ChineseStudentsManual)《格物测算》(MathematcialPhysics)晚清民初的翻译•毕利于(M.A.Billequin)毕利于为同文馆化学教习,法国人。译有《法国律例》(CodeNapoleon)、《化学指南》(ChemistryforBeginners、《化学阐原》(AdvancedChemistry),编有《汉法字汇》(Franco-ChineseDictionary)。晚清民初的翻译•毕利于(M.A.Billequin)《法国律例》即《拿破仑法典》的第一次中译本。梁启超在《读西学书法》中评道:《法国律例》名为‘律例’,实则拿破仑治国之规模在焉,不得以刑法读。唯译文繁讹。晚清民初的翻译•毕利于(M.A.Billequin)《化学指南》与《化学阐原》是中国最早的化学教科书。《化学指南》凡十卷,前六卷论金属、非金属,后四卷论化合之理。《化学阐原》述分析化学。晚清民初的翻译•汪凤藻汪风藻译有:•《新加坡律例》(PenalCodeofStraitSettlements),丁韪良鉴定;•丁韪良著《中国古世公法论略》(InternationalLawinAncientChina);•《富国策》(Fawcett‘sPolitEconomy);•《英文举隅》(EnglishGrammar)•《公法便览》(Woolsey‘sInternationalLaw)晚清民初的翻译上海广方言馆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以“上海、广州两口交涉事件较多,势不能以八旗学生兼顾”为理由,援同文馆例,奏请在上海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馆,即广方言馆,考选江浙一带十四岁以下文童及年轻小官吏入馆学习。晚清民初的翻译广方言馆成立于1863年,“生徒分上下两班。初入馆者先入下班,期年甄别,择其优者入上班,专学一艺,以各译才之选。嗣改正科、预科,分英文、法文二馆。又于馆东续建房屋设东文馆,旋以愿学者少,停止,专办英文法文二馆。晚清民初的翻译广方馆于其存在的四十二年间,所聘英文,法文、德文、算学、天文、汉文教习,可考者有五十一人。学生在校时就有翻译课程,与外文教习合作译书。毕业后,从事于教育、笔译者,所译西书则更多。但广方言馆与同文馆相同,所培养的学生,以后多进入外交界,担任驻外公使、参赞及翻译官等职。晚清民初的翻译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两广总督瑞麟仿上海例,奏请后广州设立广方言馆。章程规定招收学生二十人,年岁在十四至二十之间,于驻防旗内选满汉子弟十六人外,本地四人入学。及第者分授本省衙署译员。广州广方言馆晚清民初的翻译1865年,李鸿章奏准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李鸿章会同曾国藩、丁日昌在江南制造总局内附设翻译馆。次年六月正式开馆,由徐寿主其事,分设翻译、格致、化学、制造各书提调一人,口译二人,笔述三人,校对图画四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晚清民初的翻译翻译馆主要人员有:外方人员:傅兰雅(JohnFryer)、林乐知(YoungJ.Allen)、金楷理(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