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交流A引入B自学D展示E反馈F总结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模式图1.自主学习课堂,前提是模式,传统教学,一凯洛夫五环节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排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以教师讲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课堂中,首先要考虑安排进学生的自己学习活动,其次要考虑安排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天津中学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的。一.学案:教师活动:基本环节:学生活动:CABDEFCABDEF完成学案:2.各个学科在学校一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趣向,分别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如政治课的课堂模式1、学生自学(7—8分钟):课前设计预习学案,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每个学生可以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其他学生讲解。2、小组讨论(6—7分钟)1)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特别注意的是问题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注重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协调作用,把握讨论的时间,提出讨论的总体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站在前面,教师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在后。2)课堂小组有恰当的小组成员分工、讨论的主题,教师进行条理化提升,使讨论卓有成效。3、展示提升(15分钟):a采用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b重视弱势群体,让他们读、写、讲、练,充分展示自我c展示时要有变式训练,规律总结等两点d对各小组的表现有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从参与度,精彩度,精力集中度等方面划分评价。4、教师点拨(5分钟):在疑难问题、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新知识发展点、拓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使学生封闭的思维豁然洞开,把学生从迷惘中引上坦途。5、训练反馈(5分钟):精选题目,做到难易适中,题量合适,基本涵盖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当堂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将题目与知识点挂钩,教师对问题集中的题目做重点点拨,做到堂堂清。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师主体活动和教学策略在确定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后,如何使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有一些招法,我们称其为教学策略。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发现了许多闪光的思想。A.新课引入:A1.知识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要提炼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A2.设置情景。参考: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一:教学情境设计研究。例1陈怡的历史课的引入。设置情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设置情景的原则是回归生活。情景能够引起对生活经验的联系。这两匹马学生看都没看过,不能引起生活的经验。而改动以后的情景设置,与前不久发生的新疆7.5事件联系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动机,7.5事件与有什么关系呢?例2.数学课算数根的引入1.用2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手能力。学生需要沿小为新课的引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关于数的矛盾。人教版5.1平方根一节中提供了一个探究的问题:“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一问题引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了探究乐趣的问题。学生在互相启发的基础上,不难完成。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提出边长是多少的问题。有的课例总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已知面积为N的正方形,让学生求边长。虽然问题同出一辙,但已知却大相径庭。一个是人为地给出面积,一个是学生自己作出的面积。而后者更符合于知识产生的过程。前面已经留下了两种运算及其实际意义的伏笔,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很自然的,而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找不出平方等于2的数,只好用尺量,学生量出的数可能是1.41,可能是1.42,这样的数平方后不是比2小,就是比2大。说明这个数应该在1.41和1.42之间。这时让学生思考一个更有难度的问题,在已经学过的数中,是否存在着大于1.41同时小于1.42、其平方等于2的数。事实上,小数的尾数只要非零,其平方就不可能是整数,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理解这样的数不存在,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一方面面积为2的正方形一定存在着确定的边长,另一方面在已有的有理数的范围内又不存在着这样的数。这不仅交待了学习算数根的原因,而且暗含了数的扩充和发展的逻辑。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实践中的计算的需要,这是数学发展史的常识,(当然还有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了解这些对学生有价值吗?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吗?我们只是告诉他们,学好了才能上大学,考上大学才能有好工作。这些动机都是外在于学习的功利性的动机。而知识内在的逻辑美,知识对于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被忽略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人们只有对一件事情的意义、价值产生认同才会为之付出努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给他揭示数的矛盾,研究问题的背景和价值,实质上就是解决情感态度的问题,而方法和过程自然也蕴含其中。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就体现了三维目标。正如课标所指出的,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A3.呈现教学目标,交代任务。明确时间要求。1)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进行的限定。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着眼点是预期的学生行为结果和规格,回答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要落实在学生能解决哪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能够说出它的要素、特征或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判断。对应教学目标应该有问题和练习,以检测当堂知识达标。过去我们常用”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描述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一个模糊的指标容易导致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2)如何撰写教学目标?什么是预期的行为结果和规格呢?例如试比较以下目标:使学生掌握洋流的知识给出一张世界地图,学习者必须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出洋流后者是行为结果,标出来就说明掌握了,表不出来或标错了就是没有理解和掌握。生物课的例子。周增辉的目标: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要素,一是对象、特点、结果。目标可以叙述为:能够说出减数分裂的三个要素。3)意义:研究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4)参考:《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对教育目标的撰写提供了范例和知识。《新课程标准》也给出了目标的一些基本用法。我们一个有一些老师专门研究。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二:“如何撰写教学目标”B:学生自学阶段B1.问题设计。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教材。能够说出教材讲了几个问题。2)理清脉络,问题之间的关系。3)对文本(概念、原理)之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进行追问。如历史组提出了“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1.文本结构式批注。更加关注教材章—节—目,段落—段落,引文插图—正文关系。从重知识识记到重知识框架的认知,有益于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的掌握。历史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识记,从而变得大气。粗枝大叶的知识框架构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学问题设计中应该突出文本性问题,如:此节此目在本章本节的地位怎样?编者选用此图的意图是什么?引入此段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课本插图突出反映了本课主题—人才思想。曹操赤脚迎许攸三顾茅庐诸葛亮三幅插图烘托着“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才主题,蕴涵着人才获得的途径、方式人才使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埋下了学生渴望成才的种子。此外还提出了注释式批注、关联式批注和质疑性批注。B2.习题设计。对应教学目标,设计检测题。C.小组交流交流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有时对知识理解了未必能够说出来,但如果能够清晰流利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意味着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期望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解决学案问题。交流不仅仅是有益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比如倾听,就是一种民主的作风。C1.组织同学之间讨论交流。一般地,上一环节中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予以解决。如不能解决,把问题带入下一阶段。2)关注学生的参与面。鼓励所有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发言,同时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在初一听学生交流时的记录:四个学生的发言次数依次为A:10;B:8;C:6;D:3.其中A学生两次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要研究有哪些措施能够保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发言,比如学习成绩;性格;对该学科的兴趣等等。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成绩表格姓名年级名次性格表现赵中源3认真、执着、开朗、积极★★★★★周航100开朗、善于表达、组织强★★★★★谷婧66聪明、不善于表达,不爱表现★★★高瑜博80内向、不沟通、不爱表现★★席宇91有上进心、规范、不善于表达★★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四:“如何让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流”5.教师点评总结。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最好给以启发,降低难度,征求学生答案,尽量让学生给以解决。C2.发现和提炼冲突点、争执点。哪些问题进行展示,由哪组同学展示,为全班展示交流做准备。无效交流的例子:政治课给出问题:‘日本、美国、法国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用了五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甲说,美国有国会山。学生乙说,日本有富士山。学生丙说,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另外一个学生补充说还有凯旋门等等。交流完了全班展示交流,还是富士山、国会山、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说不出来新的东西。这样的话前五份钟的交流就是无效的。因为问题只是事实性的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问题不具备开放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不具备生长性,不会生发出新的知识。问题出在交流环节,实际上是教师问题设计的问题。组织交流的原则:独立思考在先,小组交流在后;文字提纲在先,口头表达在后。我看到不止一例老师交代完讨论题后立即进行交流。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立即发表意见,。积极的交流不应该是随意的,不深入思考就说,往往是盲目的,缺乏思维的深度,这不是好的习惯;二是,少数活跃分子侃侃而谈,交流成为了少数活跃分子垄断的天下。不活跃分子就只是听,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失去了交流的意义。如果先列提纲,就可以避免盲目,先思考,后交流,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机会。我们提倡的交流,是一种民主的教学、学习过程,什么是民主,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发表意见的机会。自主学习课堂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间接的作用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有效的教学致力于创建人与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真正的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欣赏,异质的话语、思考和文化不是被消灭的对象,而是作为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资源加以利用;学生的学习既有个体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有大量的通过人际交往、对话和互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活动。在这里,用心的相互倾听,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个体独特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大家互教互学、共同成长与进步,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真正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内,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知识的传递者角色,而是开始扮演学习者的角色。正像弗莱雷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eachers)。教师不再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