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李春暨南大学翻译学院2016年秋-2017年春HistoryofChineseandWesternTranslation第七讲中国古代第二次翻译高潮: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2)HistoryofChineseandWesternTranslation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主要内容:•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2)•清初中期的翻译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2)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耶稣会士的翻译成绩•天文学和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采矿冶金•军事技术•生理学和医学•生物学•舆地学•语言学和文学•经院哲学、神学及其他宗教文献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明代所通行的历法,一种是《大统历》,它的一切数据和计算方法都是根据元代郭守敬编的《授时历》(1280),因长期沿用而很少修改,就不免常出错误;另一种是《回回历》,为回民所应用。这种历法是十三世纪从阿拉伯国家传人的,乃公元599年所制,因历时久远,在应用时差错也十分显著。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所以到明朝末年,修改历法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了。耶稣会士抓住这个时机开展活动,想通过参与修改历法,取得中国皇帝的重用,以利于传教。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利玛窦一到北京,就上书自称深通天文,要求参与历法工作。然而他晓得本身在这方面学识有限,便写信向罗马教会求援,敦请派更多通晓历算的教士前来。在明代,来华的教士中懂历算的就有龙华民、邓玉涵、汤若望、罗雅各等人。在清初陆续来的有穆尼阁(JeanMicolasSmogolenski,1611-1656,波兰人,1646年来华)、南怀仁诸人。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钦天监官员周子愚上疏,请求编译庞迪我、熊三拔等携来之天文书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礼部也上疏,请敕令有关官员与庞迪我、熊三拔翻译西书改进历法。次年,李之藻上《请译西洋历法等书疏》,指出台监推算日月交食时刻亏分谬误甚多,极力推荐“大西洋国归化陪臣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阳玛诺(M.Djaz)等人“翻译西洋历法之书。”徐光启也上过《修改历法请访用汤若望、罗雅各疏》。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早在1611年徐光启就撰写了《平浑图说》、《夜晷图说》,还借助熊三拨的讲解,写出《简平仪说》,介绍测量用器简平仪,并作《简平仪序》。李之藻则根据西方天文学(原本为Clavius的Geomatriapractica)阐释周髀浑天、盖天的专著《浑盖通宪图说》(1607),推动了十七世纪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1614年,在北京又出版了《圈容较义》一卷,由利玛窦口授,李之藻达辞,所根据的原本是克拉维斯(Clavius)的TrattatodelIafiguraisopenimehe。可是,南京教案一起,修历之事便告搁浅,一直到崇祯二年(主629年)五月,钦天监对日食的推算再度失误,而徐光启采用西洋历法所作的预测却准确无误甲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礼部再次上疏,极力推荐徐光启、李之藻修历,崇桢帝终于同意。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李之藻接到圣旨时正患血疾,立即抱病赶赴北京,与徐光启、罗雅各等投入工作,可惜工作不到半年,便因病逝世。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译著家和出版家。迨至高年,一目失明,一目视力极弱,仍坚持苦读不辍。自1583年至1640年,耶稣会士所编著的近五十种书,大多数都经他过目,或改削,或润色,或作序。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其“后半生精力,更尽瘁于译书刻书,输入西洋学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李之藻去世后的第三年,即祟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病危,乃荐李天经自代。到崇祯七年,经徐光启、李天经“先后董其事,成历书一百三十余卷”,这就是编译出来的《崇桢历书》。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节次六目,是将历法分成六大部分,包括日𨂷(chán)、恒星、月离,日有交会、五纬星、五星交会等凸基本五目,是指法源、法数、法算、法器、会通等。徐光启生前.所局共向崇祯帝进呈历书三次,徐死后由李天经经手共进呈两次。五次共进呈历书一百三十七卷。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徐光启是明末科学家和科学文化运动的组织者,在介绍西洋自然科学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在从事研究和翻译中认识到科擘发展的最主要的环节——“度数之学”的功用和地位。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他说,科学掌握了度数之学,犹如工人掌握了“斧斤寻尺”,就能够“明理辨义,立法著数”,迈进科学的大门,从而“渐次推广,更有千百有用之学出焉。”因此,他在《条议立法修正岁差疏》中提出了“度数旁通十事”,表达出他的系统科学思想。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他打算通过修正历法(“度数之学”的一个大支),来为“度数之学”打下广泛的基础。再从这个基础出发,开展“百千有用之学”的研究与运用。所谓十个“旁通”之事,就是天文气象学、测量学和水利学、音乐、军器制造学、会计学、建筑学、机械力学、舆地测量学、医学和钟表制造学。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他向朝廷提出这种想法,目的是想在当时开展一个以科学化为内容的学术运动,来推动我圈的科学发展。但这一想法最终未能落实。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崇祯十六年(1643年),朝廷颁发诏令,决定改历,采用西法。不久,清兵入关,明亡。满清入关后,仍依靠耶稣会士编制历法。由于汤若望“精于象纬,闳道历法”,顺治帝特“赐号玄通教师”(《清史稿•汤若望传》),把钦天监的印信交他掌管。汤若望根据《祟祯历书》改编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卷进呈。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这一历书的特点是:第一,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这是介于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和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之间的折中体系。(1588年,第谷提出,地球静止不动居于宇宙中心;月亮、太阳绕地球转动;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绕太阳旋转,同时随太阳一起绕地球转动;而最外层的恒星天24小时绕地球转一周。)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第二,采用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这样,就必须采用几何学来计算。本轮—均轮系统,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阿波罗尼乌斯提出的宇宙结构理论。阿波罗尼乌斯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天体在不同的位置绕地球运转,但天体并不是位于以地球为圆心的轨道上,而是在其称为本轮的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的中心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轨道(也称之为均轮)上匀速转动,由于天体在本轮与均轮上运动的组合,造成天体到地球的距离是变化的。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第三,引入了明确的地球概念,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从而使得在日、月食计算和其他天文计算中较中国古代的传统方法前进了一大步。第四,引入球面和平面三角学,这就大大简化了计算手续,提供了准确的计算公式,并且扩充了解题的范围,比元《授时历》的“弧矢割圆术”要进步。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第五,引入了蒙气差的数值改正;区别开了冬至点和日行最速点的不同,并指出日行最速点(近地点)每年前进约45分;引进了哥白尼、第谷等所测定的较精确的天文数据。(蒙气差:地球表面上的大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叫做蒙气差。)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第六,引进了欧洲天文学中的一些度量制度。如分圆周为360度,分一日为96刻,采用60进位制。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关于宇宙理论,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是大力宣扬地球中心说,用以论证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根据大量材料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论证宇宙的中心是太阳,地球不过是绕轴自转同时绕日公转的一颗小小的行星。这就粉碎了自古以来上帝创造地球,亲自把它放在宇宙中心的神话,因而受到耶稣会的仇视,书一出版就被列入禁书。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继续发展哥白尼学说,认为太阳也不是宇亩中心,而是许多恒星中的一个,这些恒星都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围绕着转动,因此宇宙是无限的。他的学说被控为异端,本人被革除教籍,判处死刑。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加里列奥•伽里略(1564-1642)写成《星空使者》(1610年),进一步证实哥白尼学说,给地球中心说以更大打击,引起教会仇恨,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监禁至死。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天文学和数学根据上述情况,参加修改历法的耶稣会士不可能违背宗教禁令,所以在论述宇宙结构时仍然采用了地心说,虽然在他们参加编译的《崇祯历书》(清时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中大量引用过哥白尼《天体运行论》里的材料,并且承认哥白尼是欧洲四大天文学家之一,却未能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介绍过来。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到1757年,罗马教廷被迫宣布解除对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日心地动说的禁令,于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版的《皇乾礼器图说》里介绍“浑天合七政仪”和“七政仪”时,才正式介绍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次年蒋友仁(BenoistMicher,法国人,1703年来华)绘制了《坤舆全图》,在说明中明确指出哥由尼的太阳系学说是唯一正确的天文学说,同时介绍了刻卜勒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新发现,如地球是个椭圆球体,行星和卫星都有公转和自转,太阳也有自转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到1757年,罗马教廷被迫宣布解除对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日心地动说的禁令,于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版的《皇乾礼器图说》里介绍“浑天合七政仪”和“七政仪”时,才正式介绍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次年蒋友仁(BenoistMicher,法国人,1703年来华)绘制了《坤舆全图》,在说明中明确指出哥由尼的太阳系学说是唯一正确的天文学说,同时介绍了刻卜勒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新发现,如地球是个椭圆球体,行星和卫星都有公转和自转,太阳也有自转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到1757年,罗马教廷被迫宣布解除对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日心地动说的禁令,于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版的《皇乾礼器图说》里介绍“浑天合七政仪”和“七政仪”时,才正式介绍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次年蒋友仁(BenoistMicher,法国人,1703年来华)绘制了《坤舆全图》,在说明中明确指出哥由尼的太阳系学说是唯一正确的天文学说,同时介绍了刻卜勒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新发现,如地球是个椭圆球体,行星和卫星都有公转和自转,太阳也有自转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几何原本》该书是根据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注的欧几里得(约公元前四世纪人)《原本》译出。原书共十三卷,一至六卷为平面几何,七至十卷为数论,十一至十三卷为立体几何。徐光启本想将其全部译出,利玛窦却坚持只译前六卷。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利玛窦在1605年5月10日向罗马写的报告中道出了他的本心:“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中国的人心”。(见《利玛窦通讯集》第二卷)介绍数学乃是他传教的一种手段。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此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翻译,译完前六卷是次年五月。所译只是欧几里德原作的拉丁文译文部分,至于克拉维斯的注解以及他所收集的《原本》研究者的论述,几乎全都删去。然而,徐光启对此书的翻译却花了不少心力。译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