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教学设计红星一中赵立辉课题惯性时间9.28单位红星一中教师赵立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②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过程与方法①在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推理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重点难点重点:惯性概念和现象。难点: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学器材蜡烛、鸡蛋、平玻璃杯、小纸条、笔帽、木块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观看视频:惯性小故事。学生配合完成讨论。同学们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以下情况:1、用力将鸡蛋下纸板弹出,鸡蛋不随纸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2、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模型人并不停止运动,而是向前倾倒;3、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不随它而飞从有趣故事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实验1和2得出结论1。教学新课知识点:一、惯性概念看视频、看图片结合生活得出惯性。实验1:学生动手做抽纸板实验。实验2:学生动手做打棋子实验。实验3:学生做吹蜡烛、用注射器和水的实验。学生讨论这几个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惯性。实验4;:小车实验、投煤球实验。总结:运动的、静止的、快和慢等都有惯性。结论1和2总结得出惯性的定义。二、惯性大小实验5:学生动手抛树叶、核桃。讨论:火车和汽车刹车时,哪个先停下来?总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系。练习:公路限速问题。出而是落在桌子上。4、用力抛核桃和树叶时为什么树叶不易抛出。由实验3总结出结论2。共同总结得出什么是惯性。三、惯性现象教师引导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观察惯性球实验:活动:旅游途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惯性)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惯性现象:①研究对象及原来的状态;②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③由于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营造气氛,尽可能的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一学生当司机,找几个学生当乘客。1、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道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编辑/杨玉森四、惯性的防止和利用1、惯性的利用:有些惯性对人们是有用的要加以利用。说出利用惯性的实例:2、惯性的防止:有些惯性对人们是有害的有加以防止。说出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练习:1、学生说出有用的惯性实例。2、学生说出有害的惯性实例。学以致用,有用的惯性生活中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惯性要加以防止。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与小结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1、完成相关练习题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高能力。巩固知识。板书设计惯性一、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系。三、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四、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板书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简约、大方,一目了然!教后反思见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