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内容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最具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文学巨匠,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先生以其深髓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对他关联的那个时代做了素描、以其独特的感情体察时代,对中国文学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其杂文创作的成就最高,受到广泛的推崇,在“黑暗”时期赢得了“投枪”和“七首”的美誉。也使先生成为无畏的“战士”。而鲁迅先生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也极为巨大。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实践,实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变。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现代化贡献现实主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这位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现代史上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历史巨人,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十三年了,而在先生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留给我们丰硕的文学作品,而且也为厉世留下了价值无从估量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着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做着不解的努力。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显示“五四”革命实绩的当推他的小说。从数量上看,《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计二十五篇作品,加上三十年代结集出版的《故事新编》,总计不过三十三篇。可是这些作品中极为厚重的现实主义涵盖和对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国民灵魂”的深透开掘,摇撼呐喊以及他拓荒式的构建和开创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新纪元,使他在文学史上占到了永久的地位。没有鲁迅的《呐喊》、《彷徨》,就没有中国小说现代化征途上所跨出的第一阶段最坚实的步伐,鲁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正在这里。鲁迅先生终其一生,在文学创作中杂文的成就最高,“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其杂文不仅具有“史诗”的价值,而且已超越了过去所谓的“史诗”。透过对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的勾勒。映现出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影。它们凝聚着鲁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然而,先生对中国文学贡献最大的却还是其小说的创作。它们不仅真实地刻画了鲁迅先生执着求索的心灵轨迹,反映了他对于历史选择的杰出思考,而且“文起百代之衰”,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石,树立了典范。鲁迅先生自一九一八年五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开始,此后”便一发不可收”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连续写了十五篇小说,于一九二三年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一九三零年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所作小说十一篇,收入一九二六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一九三六年一月又出版了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除把《呐喊》中《不周山》改名为《补天》收入外,另收入小说七篇。终其一生,虽未有长篇小说问世,但我们仍能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鲁迅先生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一、鲁迅先生小说创作中所塑造的人物艺术形象及其所反映深刻历史主题。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先生用其塑造的一个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在历史转折关头一个先驱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他第一个获得了对封建礼教和愚昧封建文化最为深刻和实质的认识。一九一八年五月,先生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描绘了一个恐怖的吃人世界,深刻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盖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这几个字。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神奇出众的英雄。“那里面有的,只是些极普通,极平凡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注1】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中的揭露和呐喊,构成了领挈其后所有作品主题的总纲,在狂人身后,孔乙己、祥林嫂、阿Q、魏连殳、子君等众多被食者的形象相继走出,历史的吃人本质在这里复原了一个斑驳陆离而有血肉丰盈的悲惨世界。他的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注2】在狂人身上,作者博大的历史眼光已无暇顾及而且也不可能顾及他的个性特征,急于表达的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激愤之情才是其最直接的目的。《狂人日记》不仅奠定了整个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实际上也是新文学革命的艺术宣言,“实为文学革命之急先锋”。【注3】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核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鲁迅在《呐喊》、《彷徨》中接触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两大问题: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正是在这两大问题上,先生敏锐地感悟到了文化启蒙者与作为国民多数的农民之间无法在预期目的上进行沟通的新的历史悲剧。在《彷徨》中,鲁迅以较多的笔墨揭示了启蒙者本身的悲剧及其痛苦的求索。如《在酒楼上》里的吕伟甫和《孤独者》里的魏连殳,先前都曾是反抗日世界的干将,但曾几何时,一个重返故道,一个则以对生命的自戕而告终。在面对连自己也不能不受其支配的历史运行怪圈时,他们体验了深刻的孤独,感受了先行者的悲哀。而在《孔乙己》中,有一个细节是孔乙己极高兴及自豪的告诉“我”,“回”字有四种写法,这表现出孔乙己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悲剧意义。语形是汉字书法的居所,就语言的意义而言,它却是最边缘性的,改变不了语言本身,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和文字,并守住其意义,从而似乎就拥有自己的话语特权,当孔乙己为自己知道“回”字有多种写法而沾沾自喜时,象征其生存意义的无根状态和悲剧命运已昭然若揭。在《阿Q正传》这部不朽的作品中,鲁迅所刻划的阿Q及其种种弱点,应当永远是我们的警钟。哪怕是在今天,只要我们良知未泯,并有一双睁开的眼睛,就会看到贪官污吏、地痞无赖、江湖骗子、封建迷信、无知等鲁迅为之作战的社会丑恶现象仍是那么多——身穿破衣的阿Q在农村在街头走动,身穿名牌西装的阿Q在办公室在豪宅里享福;无论贫富贵贱、平民高官、文盲或大学毕业,都那么敬畏神佛,跪拜着妄图给自己带来好运。甚至乎以为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求神拜佛就可以得到宽恕,并且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去干……总之,阿Q这个人物即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又概括了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既不存在却又处处存在,从而能使人们自警。众所周知,国民性问题一直是鲁迅所痛心疾首思考的问题,并以此为轴心建构了他极富有历史启示的小说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尽管对赵太爷、鲁四老爷、四铭先生和七大人等食人谱系中的成员施行了分寸得当的挞伐,并不惜揭露出他们潜意识中的卑鄙来公开展览;但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对愚弱国民的严峻剖析。尤为残酷的现实是象祥林嫂、阿Q等被人吞噬的对象都无时不在自食,更有柳妈一类的人在被食时同时也在食人。鲁迅通过这些普通平凡的人事,让读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已经有些麻木的生活,从而发现和体味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注4】总之,鲁迅用一个个塑造出的鲜活人物形象表达出一个先驱者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对国民性的深刻感悟,而其一篇篇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艺术精品。二、鲁迅先生对于小说艺术形式的突破与创新。鲁迅借鉴西方文学形式转化传统文学手法,经过自己不断创新和实验,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形式,在他看来“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文艺的”【注5】因此,他主张“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注6】大胆吸收异域的文学营养是鲁迅小说的艺术经验,他吸收了西方文学表现心理的多种手法,如对梦境、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如《狂人日记》有成篇的大段心理描写,表现出“狂人”复杂的心理感受;《阿Q正传》也大量表现了阿Q心理的潜意识与显意识,如对革命成功的想象性满足,从自卑到自尊的心理转化,而精神胜利法则是以主观想象和虚构的胜利法则是以主观想象和虚构的胜利来代替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失败;小说《肥皂》、《白光》、《伤逝》等都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心灵的深度。另外鲁迅还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象征和隐喻技巧,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象征意象系统。如《狂人日记》中的“月亮”与“夜”,《药》里的“药”,以及其作品中的“风波”、“祝福”、“示众”和“离婚”等都有着象征的意义。而《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鲁迅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加以演绎,“新编”而成,它以反时空,反逻辑,反理性的创作方法大胆地进行小说的文体实验,把杂文笔法,戏剧程式,故事演义混在一起,把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英雄事业与世俗生活、客体对象与自我感受融汇为历史、文化意义的解构,对现实、生命的复杂体验,因此,有了《故事新编》,中国就有了另一种历史,有了另一种文化,有了真正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和寓言小说。鲁迅说过:“在中国,小说不算是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注7】因此,正是出于对历史使命的特定理解,鲁迅选择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一扫传统文学中“瞒”和“骗”的陈腐之风,主张“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由此开创并引导了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同样还是出于对历史使命的特定理解,鲁迅还冲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局囿,吸收融汇其他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使现实主义获得了更丰富深刻的表现力和穿透力,这是鲁迅的一大贡献,茅盾曾称赞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欣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注8】而当代作家叶文玲也曾说:“我个人感觉,中年以上的中国作家,是在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而鲁迅先生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他的著作、思想为人以及斗争精神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作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小说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是在他们那个时代,也在我们这个时代。三、鲁迅先生对中国小说语言的创造性贡献。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又一重要贡献就是在小说中运用现代形式,实现了白话文的写作,从而确立了现代小说在文学殿堂中的显赫地位。鲁迅先生一方面自觉地借鉴西方近现代化小说表现形式和中国文学传统手法,并通过自己的感悟,独特的个人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化小说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汉语写作范式的创建人,鲁迅先生在小说写作种寻求汉语的新生。使语言熔议论、叙述、描写、感觉、想象、梦幻等于一炉,使汉语写作尽量表现人物心灵的多层面。这种影响力是深远的,当代许多作家们致力于在汉语写作中追求中国文学的自觉与成熟,他们一方面注意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感,一方面留意中国古代文学的创造性成就,并在写作中重视汉语作为母语的自豪感,以充满自信的汉语写作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使中国作家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学。鲁迅小说的语言也有创造性和实验性,除了成功的实现了在小说中的白话文写作外,他也对语言有着“洁癖”,追求语言的节俭,含蓄和凝练,善于巧妙的运用动词和副词,甚至是标点,可以说,鲁迅作品表达的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所蕴含的表达的可能性与中国人的生活最为贴近,构成了鲁迅作品的哲学诗性内涵,独特的文体形式,也构成了鲁迅的文学创造精神,当然,在表达情感的繁复与痛苦时,他也不吝啬使用语言的冗长与重复。含蓄凝练是鲁迅小说的主流。复杂、冗长的笔墨也时有所见,二者交替、混合,各显其长。四、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原因。在陈腐的传统文学观念尚未完全打破时,鲁迅先生第一个做起小说并且一发不可收,固然有着其对文学本体意义上的革命意识,但更主要的目的却是用它来参与社会的变革,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几十年是一个呼唤伟大的时代,从清政府的卖国求荣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欺压,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辛亥革命成果的最终被窃取,一幕幕破坏社会进步的触目惊心的现象,使鲁迅等一批先驱者们感悟到新文化启蒙的重要社会革命价值,改变未觉悟者们的精神,乃是革命的“第一要素”。故鲁迅说:“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抱着“为人生,而且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