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散文布局谋篇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相关真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开头的作用)、北京卷(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山东卷(开头的作用)、江西卷(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浙江卷(开头的作用)、全国大纲卷(中间段的作用)、安徽卷(梳理脉落、结尾的作用)、重庆卷(分析文章的思路)、江苏卷(中间段的作用、概括文章的思路)、广东卷(开头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目标1、明确散文的体裁特征,从结构上体味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妙处。2、看开头思篇中语段,悟结尾段落在表达和结构中的作用。命题形式1、文章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好处、巧妙之处)?2、文章为什么从……写起?3、开头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及作用。5、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将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课本探究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第一部分通过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衬托出都江堰的伟大。首尾呼应。2、欲扬先抑,为下文作者被都江堰的雄奇所震撼埋下伏笔,形成鲜明的对比。3、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完成由景物向人物的转移,过渡到李冰的精魂。探究分析句段或穿插性材料的作用类答题思路?【答题指导】分析句段或穿插性材料的作用,在答题时应注意下列两个方面:1.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就不同。2.从三个角度去思考:①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②结构作用。既要看本身的作用,又要看与主题、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③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再次考虑结构作用。《大河家》学生答案展示: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2、渲染气氛3、为下文做铺垫4、总结全文答题思路:内容上:写的什么,主旨的关系。结构上:与标题、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经典例题一大河家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开篇点题,交代主体。○文眼,总领全文。渡口特点:暗中的枢纽,自然原始,沟通中国。○写作缘由,神交。感情基调:依恋,呼唤。写作角度:我的回忆。(2010·全国卷Ⅱ)《大河家》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开头段规律总结: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2、照应题目;3、总领下文;统摄全篇;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5、埋下伏笔;设置悬念;6、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经典例题二:《焰火的变奏》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焰火的变奏》参考答案1、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2、“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3、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1、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深化内涵;2、照应开头;呼应前文;3、画龙点晴;卒章显志;4、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5、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6、留有空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结尾段规律总结:1、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2、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中间段规律总结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作用:1补充交代故事原因、背景2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3突出主题4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5形式上使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致、富于变化。《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课堂小结散文的开篇、收束、中间的过渡转折,往往是命题者的命题点所在。开篇或铺垫或引起下文或营造氛围,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深化升华扩大主旨、或引人深思发人省醒,篇中或过渡或转折,只要我们了然于胸,就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