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美西湖之美,自古难言。“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宋人汤促友的两名诗早已指明这一点。然而,西湖之美,却又人人可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心知口难传。”苏东坡这向句诗,道出了西湖的慷慨与宽宏。只要你愿意与她“相亲相近”,她总会给你几分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只不过要看你如何与她“相亲”,如何与她“相近”罢工了。一言以蔽之,欲领略西湖之美,唯“品”之或能得其一二。品湖以游湖为前提,游湖以知湖为基础。知湖的门径,可从三首西湖名诗窥知:北宋苏东坡(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清初袁子才(枚)的《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现代郁达夫的《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苏东坡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东坡诗的前两句,寥寥十四字而将西湖胜景和盘托出:水光山色,晴好雨奇。东坡诗的后两句,以天才的比喻将西湖人格化,遗貌取神,舍偏取全,避实取虚,将绝色美景与绝代佳人联系在一起。西湖山水神韵无论晴雨雾雪,无论浓妆淡抹,尽在不言与想象之中。而且,我国女性向以东方人特有的秀美著称于世,苏轼的妙喻,实际上也正是着眼于此而对西湖作出了高度的概括的全面写照和评价,无怪乎这首诗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他对西湖的定评则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袁子才诗云: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这首诗的意义,在于他继苏东坡诗对西湖山水加以“自然的人化”之后,揭示了西湖山水“人化和自然”之美。西湖山山水水之间,到处有人文的渗透,到处是历史的熔铸,大到古刹梵宇、名人墓葬、堤岛园囿、石窟塔幢,小至一花一草、一泉一台、一亭一榭、一碑一刻,有的是豪杰名流留下的文物古迹,更多的则是无数无名的能工巧匠辛勤劳动创造的发现和结晶。白居易、苏东坡、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李叔同、章太炎们当然是“伟人”,一代又一代工匠又何尝不是西湖的知已。湖山有幸埋忠骨,湖山有幸雕琢。西湖山水,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自己人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郁达夫诗云:楼处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苏堤而今尚姓苏。“江山也要文人捧”虽然脱胎于“江山也要伟人扶”,但两句诗的意思却大不相同。“伟人扶”说的是与西湖水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文人捧”则指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歌赞。郁氏这首诗,妙就妙在向人指出了山水实之外西湖的美。西湖的秀水幽山,千百年来曾倾倒过多少墨客骚人。他们各逞所能,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文、联、剧、画、字、印,乃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工艺珍品,名点佳肴,它们无不是西湖山水滋养哺育之下的精神文化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泽润山水,美化山水,传播山水,使山水之美得以诗(艺术)化,在诗化中得到升华,即所谓“文化地生辉,地以文益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名山胜水何止千万,像西湖山水那样自唐以来,被文学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写入诗文书画连篇累牍的却是绝无仅有。所以有人提出,西湖山水的文化甚至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西湖学”来研究。除了上面引述的三首名作,先贤关于西湖山水的诸多议论也是认识西湖的终南捷径。明朝陈仁锡的《题春湖词》:尝笑红粉心长,节侠气短,西湖不然。节侠心即红粉心,拜岳先生,齿牙尽裂;才过第一桥,浑眼娇粉,以此二障牵惹,湖光消去一半,夫缟衣綦巾,齿于蝤蛴;衷怀悒悒,属云义愤;缘红粉心不真耳。初抵杭,忽见撩草人,如睹西湖面。古今怀古诗,鹧鸪宫草,一经摹拟,便成丑恶。词云:“见说当年歌舞地,钱塘三日断江潮”,老劲,全诗称是。月之十,泊岳坟,坐楼舟,“美人跃马如飞电,琵琶湛消尽第三桥”。归作《春游词序》。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西湖便与女色有了瓜葛。西施虽说是越国的巾帼英雄,对于吴王夫差讲却是“祸患”。后来,南宋群君臣耽乐湖山,终至亡国,西子湖又成了祸根之一。在“女色亡国论”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时代,西湖误国已成铁案。其实,兴亡衰变与湖光山色红粉佳人有何相干?陈仁锡慧眼独具,不但看出了西湖的“冤情”,而且一言挑明:节侠心即红粉心。岳坟正是西湖的英雄气所在,西湖山水占尽妩媚,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而是节侠、红粉和睦相处,相得益彰。怡荡迷离之外,同样也有使人齿牙尽裂、侠气骤升的一面。爱山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相通的。正因为此,生前最佩服岳飞、于谦二少保、死后与他们一同埋骨湖上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煌言),兵败被执,坚贞不屈,临刑前,遥望南山,还要无限深情地道一声:“好山色!”还有一段奇文,是明清之际张岱的《西湖梦寻》开宗明义第一篇“明圣二湖”。明圣湖,为西湖旧称之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后来明田汝成据此在《西湖游览志》中说:“汉时,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张岱在其文中说:“自马臻开鉴湖(在今浙江萧山境内),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故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当时,一般人都把西湖比作美人,湘湖比作隐士,鉴湖比作神仙,张岱不以为然,他认为:余以湘湖为处子,眠眼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人人得而亵,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赏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蒙,何逊晴光潋滟!深情领略,是在解人。即湖上四贤,余亦谓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即唐李泌)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其余如贾似道之豪奢,孙东瀛(即明孙隆)之华瞻,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在未曾梦见者在也。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乍一看,张岱竟将西湖比作“曲中名妓”,岂不太唐突西施!但接着往下读,作者的微言大旨就渐渐明晰起来了。张岱指出,欲人逛西湖,无非是当成狎妓那样,热闹一番,喧哄一阵,亲热一刻,如此而已!这自然不贬低西湖山水的身价,而是借评说游湖揶揄调侃,讽世刺俗。接着,张岱就西湖山水的性情怎样,风味如何,西湖最真美的面目究竟何在,提出,雨己的见解。他巧用董遇善读书“三余”之说,认为湖上的秋冬远胜春夏,月夕远胜花朝,雨雪远胜晴明。西湖山水是客观存在,应当也必然有客观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而人们尽可按自己的理解、按自己的口味去游赏和品味西湖山水,去寻觅和占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西湖山水的真善美。杭州西湖美景(图)2007年06月03日星期日21:40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所以,天下人到杭州必游西湖。美丽的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湖光山色和众多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在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著名,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别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千米。杭州西湖三面环山,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提、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构成。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